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2021-01-12郑慧零江鹏潘晓东

档案与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数字人文一带一路互联网

郑慧 零江鹏 潘晓东

摘 要:在“一带一路”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有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了实现红色档案资源的价值增值,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应当引进数字人文理念,开发“一带一路”红色档案资源;引进“互联网+”理念,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红色档案资源;運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一带一路”红色精神文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红色档案资源;数字人文;互联网+

分类号:G275.1

The Value of Red Archives Resources and its Realization Path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Zheng Hui1, Ling Jiangpeng2, Pan Xiaodong2(1. Graduate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06; 2. Management Schoo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Nanning Guangxi 53006)

Abstract: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perspective, red archive resources will help expand China’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promote the diplomacy of a big count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value-added of red archives resources, inherit red genes and tell Chinese stories well, We should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digital humanities and develop red archives resources;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 to jointly build and share red archives resources; use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spread red spiritual culture.

Keyword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Red Archives Resources; Digital Humanities; Internet +;

百年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红色档案资源,是党领导的机关、组织和个人在对敌斗争、政治活动、经济建设等领域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形式和载体的真实历史记录,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档案界面向“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国内档案事业来展开,对档案工作、档案编研、档案与文化等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尚未出现将“一带一路”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相结合的相关研究。

1 “一带一路”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的价值

1.1 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展现大党实力

红色档案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单位、组织、个人自1921年7月起形成的反映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社会、生态文明、外事等各方面活动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1]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为了不忘初心、坚持真理而来,我们的初心、真理就蕴含在这些档案之中。这些珍贵的历史档案对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红色档案背后蕴含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丰富思想和实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开发红色档案资源,传播红色精神文化,有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展现大党实力。

1.2 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彰显大国风范

红色档案资源记录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的历史,其中蕴含了我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友好相处的外交理念,是讲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故事的优秀素材。例如,中国国家档案局、蒙古国国家档案总局合作举办的“中蒙关系1949-2016档案展”,全面展现了中蒙双方的友好交往历史[3],为促进中蒙友好做出了新贡献。

1.3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开发红色档案资源有助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018年,广西龙州县和越南高平省开展中越跨国红色旅游合作,签署《中国广西龙州和越南高平省北坡跨境红色旅游合作备忘录》等,促进了多个旅游项目的发展。[4]2021年4月,越南驻上海总领事宁成功到江苏省档案馆,开启重走胡志明访苏路线主题活动,从胡志明当年访问江苏的照片等档案中,深切体会到中越传统友谊。[5] 2021年5月,广西外事办公室协同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和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通过视频方式组织“云课堂”活动,缅怀中国对越交往工作历史,传承中越传统友谊。[6]

其次,开发红色档案资源有助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长三角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也是我党早期重要的活动区域,保存着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长三角地区的红色档案资源,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传播红色精神文化,提升中国共产党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凝聚发展共识,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开发红色档案资源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2015年,中国国家档案局和俄罗斯联邦档案署合作举办了“中苏联合抗击法西斯胜利70周年”档案展,真实再现二战期间中苏两国人民联合抗击法西斯取得胜利的历史。[7]这一案例表明,开发红色档案资源,加强红色精神文化传播与交流,能够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凝聚起合作与互助意识,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

2 “一带一路”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价值的实现路径

2.1 引进数字人文理念,开发“一带一路”红色档案资源

(1)推进整合档案资源,建立档案资源库。采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发红色档案资源需具备丰富的、成一定体系的档案数字资源,这便对整合现有的红色档案资源提出了要求。[8]创建“一带一路”红色档案资源库是开展红色档案资源整合的一个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可由国家档案局统领创建资源库,并拟定完整的资源库创建规划和实施办法,确保资源库在数据收集、数据格式、整合编排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性、标准性、可共享性。

(2)利用文本挖掘技术,促进精准开发。文本挖掘技术可以很好地分析红色档案资源的内涵和时代意义,准确定位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方向,并能够有效分析受众群体的需求与特点,精准开发红色档案资源,从而增强开发成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9]例如,2015 年,由北京市档案局(馆)联合天津市檔案局(馆)、河北省档案局(馆)举办的“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10],就将时间、地点、背景与展览主题相结合,并分析不同参观者的需求与特点,设计出不同类型的呈现形式,满足参观者多样化需求,让展览更有吸引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档案机构可以利用文本挖掘技术,精准地选择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共鸣的主题进行联合编研,实现对红色档案资源的针对性开发;或者挖掘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红色档案资源,通过精准开发,向国外民众推送。

(3)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实现开发成果多样化呈现。数字人文技术在呈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成果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利用VR技术提升红色档案展陈效果。将红色档案展览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不仅能留存历史原貌,还能给参观者带来沉浸式体验,以此提高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成效。例如,2019年湖北省档案馆举办的“丰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湖北解放70周年档案史料展”,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档案展陈结合,参观者借助VR设备边走边看,仿佛亲临充满血与火的战场,置身于枪林弹雨中。[11]借助VR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举办红色档案展览,不仅可以增强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播效果,对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2.2 引进“互联网+”理念,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红色档案资源

(1)搭建平台,共享“一带一路”红色档案资源。档案机构可以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跨地域资源共享。可由国家档案局牵头组织“一带一路”沿线相关机构和部门,利用云计算技术打造一个能够实现红色档案资源跨地域共享的“红色档案云”平台。在相关机构和部门可以将已经数字化的红色档案资源上传并存储至“红色档案云”后,平台将所有数字资源转换成统一的格式,从而便于共享和利用。

(2)大众参与,构建“一带一路”红色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档案开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实践形式。[12]麦克斯·埃文指出:“档案是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故在档案著录、编目等工作中可采用基于共有的大众生产模式,让公众参与档案开发以实现‘民治’,并最终有利于民享。”[13]档案机构可借助互联网平台,吸纳外部个体参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工作。[14]例如,可吸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参与红色档案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实现共建共享。

(3)跨界融合,推出“一带一路”红色档案文化产品。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付华指出:“在今天一切讲究‘跨界’的时代,档案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已经不是档案馆自身的问题,而是需要各个行业互相配合、互相融合,共同研究解决。”[15]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工作需应用全新的方式,打破档案机构唱独角戏的局面,加强档案机构与相关机构、企业或个人的融合。[16]例如,上海市建立了“红色文创产业促进中心”,倾力打造红色文化产品综合平台,将资源方、创意方、制造方、推广方、营销渠道以及消费者连接起来,有效实现了跨界融合。可以通过互联网搭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红色档案文化产品综合平台,从资源获取、创意构思、生产销售、宣传推广等方面汇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开创红色档案文化产业的新局面。

2.3 运用新媒体,传播“一带一路”红色精神文化

(1)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供需双向对等沟通。互联网时代,档案机构应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解决红色精神文化与受众连接不足的问题。新媒体不仅有助于档案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传播红色精神文化,由于其自身具有开放交互的特性,还有助于民众与档案机构实现双向对等沟通。江苏省档案馆便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了二次开发,推出“红色丰碑”寻访影视剧英雄原型的影视作品,并将成果在多个新媒体平台展示,截至2019年底,全网传播数量超过2.7亿。[17]将民众喜闻乐见的红色作品通过新媒体发布,吸引民众参与评论转发,能够使红色精神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

(2)借助网络渠道,构建全网络传播体系。档案机构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传播红色精神文化,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影响力。例如,2021年,中央档案馆推出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18]该纪录片一经播出便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网络渠道对于红色精神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传播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3)利用多级终端,提高用户融入度和参与度。档案机构可利用手机、电脑等新媒体终端,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建党节、建军节等,通过微博、微信、Twitter、Instagram等新媒体平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多媒体形式的档案文化产品和服务,实现红色精神文化的广泛传播,增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对于红色精神文化的认同感。

(4)创新服务方式,推送多种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服务。档案机构应把握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契机,利用新媒体并以多语言文字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关于红色精神文化的音视频、游戏、网络教育等个性化服务,传递红色精神文化。例如,前文所述的纪录片《红色档案》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它还以英、法、斯瓦希里、豪萨语4种语言面向非洲20个国家的观众进行展映,非洲观众还可通过观看节目参与答题活动,引起了国外民众强烈反响。[19]

注释与参考文献

[1]郑慧,农扬宇.红色档案:认知、交集与辨析[J].档案管理,2021(4):19-21.

[2]丁薛祥.在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调研时的讲话[J].中国档案,2018(5):16-18.

[3]楊太阳.“中蒙关系1949-2016档案展”在京开幕[N].中国档案报,2017-09-25(1).

[4]黄艳梅. 中越深化旅游合作 联合打造跨国红色旅游品牌[EB/OL].[2021-08-2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 id=16 09223263370531467&wfr=spider&for=pc.

[5]朱芳芳.陈向阳会见越南驻上海总领事宁成功[J]. 档案与建设,2021(4):1.

[6]林艳华,林浩.广西深化拓展与越南友好交往与务实合作[EB/OL].[2021-08-26]. https://baijiahao.baidu. com/s id=1699107663296774807&wfr=spi der&for=pc.

[7]中苏联合抗击法西斯 胜利70周年档案展 在京开展[N].内蒙古日报,2015-08-26(5).

[8]王向女,姚婧.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探析[J].浙江档案,2020(2):30-32.

[9]陈海玉,向前,万小玥.数字人文视域下抗战档案资源的开发策略与路径研究[J].山西档案,2021(3):71-80.

[10]王贞.档案永远是档案展览的主角——解析“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J].中国档案,2017(2):22-23.

[11]罗倩,项敏刚.VR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应用[J].北京档案,2020(2):29-31.

[12]加小双,安小米.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参与式图景[J].档案学研究,2016(2):83-88.

[13]连志英.数字档案资源社会化开发内涵及模型建构[J].档案学通讯,2019(6):27-34.

[14]王向女,姚婧.“互联网+”时代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方向[J].档案与建设,2020(8):4-8.

[15]2018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在合肥召开[J].中国档案,2018(11):10.

[16]王玉珏.档案文化创意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187-188.

[17]中国档案资讯网.江苏“红色丰碑”全媒体报道行动引关注[EB/OL].[2021-08-26]. http://www.zgdazxw.com. cn/news/2020-01/19/content_301392.htm.

[18][19]韩任伟.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创新之道[J].中国广播影视,2021(13):78-81.

猜你喜欢

数字人文一带一路互联网
数字学术与公众科学:数字图书馆新生态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大规模古籍文本在中国史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