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于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2021-01-12黄漫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6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黄漫双

【摘要】数学课程中的“解决问题”是指在数学学习中把解决问题与现实情境相融合,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数学的相关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问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强应用的意识,提高实践的能力。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情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当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从一年级开始,数学教师就要关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多年的一年级教学实践,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淺谈基于课标的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学生要想准确理解题目意思,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仔细认真地读题很关键。从一年级开始接触解决问题就要注重去培养他们的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要想读懂题目的意思对于刚踏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简单。在平时培养学生读题,审题能力的过程中,可以这么做:

(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学生跟着老师读,读题过程认识一些生字,理解题目意思;

(2)孩子尝试自己独立读,边读边思考;

(3)读后与同学相互交流,将自己读后的见解与给他人交流。通过这样的三个步骤,反复训练,让学生在读题中认识新的生字,并逐步理解题目所表达意思。

培养一年级学生好的读题习惯,我们还需要培养学生一字一字点读习惯。一年级许多问题以图文形式或者对话形式出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可能出现漏读情况,没有注意到题目中所有的信息,点读可以减少或者避免漏读情况的出现。

二、注重培养学生提取有效数学信息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注重以多种形式呈现解决问题的情境,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情境的信息经常以各种各样形式呈现,对话式、图文结合、表格或文字。蕴含信息多,学生需要进行信息提取、筛选出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 因此教师要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数学信息能力的意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教材中情境图画有许多跟教学内容无关的物体,类似学校,教室,草地等等,这些无关的物体只是为了反映现实的情境,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所问的问题来寻找对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信息和条件,引导学生用笔做标记或者圈出关键词,化繁为简。对于一些对话式图画情境题,教师可让学生上台扮演题目中的角色,身临其境,进而理解题意,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没有参与扮演角色的学生也可以直观地体会情境中发生的事情,从而提取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数学信息。

对于拥有丰富多彩情境的题目,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特点,他们可能会将注意力放在某一个他感兴趣的点上,或者只注意到情境图中色彩较艳丽的图,进而没有注意到其他相关的事物或者文字。这个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有序地去观察情境图,一般选择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进行观察。不断地让学生进行这种有序的观察的训练并进行总结。

三、注重培养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一开始不会提数学问题,相当部分学生以为列出一道没有算出得数的算式就是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还有的学生提出了与数学无关的生活问题,有的学生不能很完整地表述一个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喜欢老师提问题他们解答,不愿意花时间动脑思考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那么教师应如何让学生提高提数学问题的能力呢?

一年级的一些情境图内容丰富,教学时可先学生在边观看情境图边思考: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由于观察目的、角度、水平不同,程度不同,提出的数学问题也各式各样。 这时,教师一定得适时引导,使其从数学角度来对图画进行观察。 对于刚开始接触提数学问题的一年级学生,老师可以先示范如何提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学着老师的问题来提出其他对应的数学问题。 对于一些后进生,还可以举一些简单的数学信息,例如小红有5颗糖果,小明有4颗糖果,让学生根据这两个简单的数学信息来提数学问题,他们不难提出: “他们一共有几颗糖果”“小红比小明多几颗糖果 ”“小明比小红少几颗糖果”等简单的问题,提高他们提数学问题的信心。在每一次的解决问题情境教学都让学生思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再互相。 通过老师耐心的引导,不断地训练,让学生体会到一个情境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慢慢地提高他们提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多形式化复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读完题目不一定理解透彻题目的意思,这就导致他们不能很好理清题目数学信息和条件。因此,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读题,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语复述题目,一年级的孩子,如果他真的能用自己的话语把题目复述一遍,他对题意的理解应该是比较透彻的。同时也要注重家校配合,把这种方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平时在家也这样训练孩子,这道题目你能否讲给爸爸妈妈听是在说一件什么事?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除了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复述一遍,也需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题目。通过摆小棒,摆圆片,做一做,折一折,圈一圈,数一数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寻找解题的线索,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动手操作中直观地体会到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 帮助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另外,画图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在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渡阶段,如果学生能用画图的方式表示题目中各种信息,通过这种直观方式,将自己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跃然于纸上,可以更好地帮助解决问题。

以上,是在我多年的一年级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一个长期且连续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反思、总结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再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策略,有目的、有方法地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思维去观察、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也相应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体现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当中关于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桂香.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2).

[2]张艳茹.养低年级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3(07).

[3]王春丽.怎样教小学一年级学生提数学问题.

[2020-08-09].https://wenku.baidu.com/view/36d7302e27284b73f3425054.html.

(责任编辑:张晓东)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两只想打架的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