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品牌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21-01-12林春桃李艳姣章月萍苏宝财
林春桃,李艳姣,章月萍,苏宝财
(1.3.福建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12;2.福建农林大学 安溪茶学院,福建 泉州 362400;4.福建农林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区域有形或无形的资本[1],品牌是综合体现企业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品牌价值是其占有的市场规模、科技实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区域高价值品牌企业的数量与质量是该区域品牌经济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地区乃至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更青睐百强品牌企业和竞争力强的企业,以期能实现投资乘数效应。在地方政府“引得凤凰来”策略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中,大部分研究结果都表明二者关系呈正相关[2-7],也有结果认为两者关系呈负相关[1],但这种相关关系并没有反映其内在因果关系。因此,探讨百强品牌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非常必要。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回顾
国内外文献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品牌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理论方面,Anholt(2006)[2]分析了地方品牌建设对经济的作用;谢京辉(2014)[3]探讨了品牌经济驱动经济强国的机理;陈永维(2011)[4]发现品牌战略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王云朋 等(2005)[5]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研究名牌产品的经济效应,发现名牌产品能够带动企业、区域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实证分析方面,李佛关 等(2012)[6]基于美国、日本、德国等5个国家品牌数据,研究发现品牌价值、品牌数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刘晴晴(2018)[7]以8个国家为样本验证品牌价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牌价值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拉动作用;Ökten et al.(2019)[1]发现国家品牌投资与品牌价值提升的关系短期内呈负相关,但长期来看,与国家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李兴江 等(2012)[8]以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为例探讨发现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卜正学 等(2017)[9]分析北京、广东、浙江等6省(直辖市)品牌价值与人均GDP的关系,发现品牌价值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综上,品牌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显著,品牌对经济增长有带动作用,是经品牌数量的增加形成狼群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还是由品牌质量提升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现有研究较少探讨品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本研究基于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①发布的2010—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前100强品牌数据,从中观层面探讨各省(直辖市)百强品牌数量和品牌价值对当地经济增长的作用情况、作用方向和作用路径。
二、百强品牌影响省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百强品牌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可从三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从消费者角度:品牌代表企业信誉,品牌价值高的企业,其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一般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能够有效降低消费者选择和搜寻成本,满足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者效用[10],进而刺激消费,而消费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二是从企业角度:品牌可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溢价,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加投资与供给,而投资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三是从省域经济发展角度:知名品牌能够带动当地所在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和竞争,进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与省域知名产业或企业相关联的原材料、产品制作、销售渠道,乃至最终用户会在空间上不断集聚。这种集聚带来有效市场竞争,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带动地区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投入,形成一个或多个以品牌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内实现水平分工和垂直一体化协作,企业共享专业化公共服务与公共设施,抱团应对外部市场环境,降低资讯费用和交易成本,实现水平上规模效应、技术外溢效应等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综上,品牌作用省域经济增长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增加要素投入,形成规模效应,带动经济增长;二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增加。
三、百强品牌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
(一)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构建
品牌经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省域经济增长。研究基于C-D生产函数模型,构建品牌作用省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即方程(1)和(2)。模型引入品牌个数(bnum)和品牌价值(bval)两个变量,探究两者对省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1]。
LN(GDPit)=β0+β1bnumit+β2LN(labourit)+β3LN(investit)+μit
(1)
LN(GDPit)=β0+β1LN(bvalit)+β2LN(labourit)+β3LN(investit)+μit
(2)
其中,被解释变量LN(GDPit)为第i个省t年GDP的对数值。解释变量bnumit为第i个省t年拥有的百强品牌个数;bvalit为第i个省t年拥有的百强品牌价值的对数值;LN(labourit)为第i个省t年常住人口数的对数值;LN(investit)为第i个省t年固定资产投入的对数值。μit为随机误差项,β0为常数项。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1.数据来源及说明
研究所用品牌数据来自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2010—2019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的前100强品牌(以下简称百强品牌)。考虑数据统计口径一致性等问题,剔除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无百强品牌省份的数据,最终共有183个研究样本(详见表1)。此外,各省(直辖市)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常住人口数(labour)、固定资产投入(invest)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各省市统计局官网、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
2.近十年百强品牌发展情况
由表1可知十年间中国百强品牌的总体发展情况。2010年只有19个省(直辖市)拥有百强品牌,2019年为18个。十年来,拥有百强品牌的省份个数变化不大,说明百强品牌的分布具有较强地域集聚性,打造知名品牌也非朝夕之事,品牌价值积累需要时间和过程。2010年各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为28 519.17亿元。2011年各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较2010年增长了26.54%,达36 087.21亿元。2012年各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为43 091.49亿元,较2011年增长了19.41%。2013年各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为52 734.60亿元,较2012年增加9 643.11亿元,增长了22.38%。2014年各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为60 158.95亿元,较2013年增加7 424.35亿元,增长了14.08%。2015年各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为68 451.64亿元,较2014年增加8 292.69亿元,增长了13.78%。2016年各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为123 440.43亿元,较2015年增加54 988.79亿元,增长了80.33%。2017年各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为97 524.53亿元,较2016年减少25 915.90亿元,降低20.99%。2018年各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为114 155.29亿元,比2017年增加16 630.76亿元,增长了17.05%。2019年各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为129 908.41亿元,较2018年增长15 753.12亿元,增长了13.80%。此期间,除2017年数据较2016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各年各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都以超10%的速度增长。
2011年有百强品牌的19个省(直辖市)GDP之和为415 919.60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18.57%;2012年这19个省(直辖市)GDP之和为459 267.38亿元,较2011增长了10.42%。2013年有百强品牌的18个省(直辖市)GDP之和为473 283.56亿元,较2012增长了3.05%。2014年这18个省(直辖市)GDP之和为506 075.02亿元,较2013年增长了6.93%。2015年有百强品牌的19个省(直辖市)GDP之和为548 341.46亿元,较2014年增长了8.35%。2016年有百强品牌的18个省(直辖市)GDP之和为581 844.72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6.11%;2017年这18个省(直辖市)GDP之和为631 967.45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8.61%。2018年有百强品牌的17个省(直辖市)GDP之和为677 031.61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7.13%;2019年这18个省(直辖市)GDP之和为756 538.57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11.74%。2010—2019年,除2017年外,其余年份品牌价值增长趋势与各省(直辖市)经济增长趋势基本相同,都呈逐年上涨态势。
表1 百强品牌价值与GDP对比
以2010年和2019年百强品牌价值数据,分析不同省(直辖市)百强品牌的十年发展情况,结果如图1、图2及表2所示。
图1 2010年各省份百强品牌价值之和示意图
表2 2010年和2019年各省份百强品牌价值之和(亿元)
由图1和表2可知,2010年北京市百强品牌价值之和以高达15 154.89亿元的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省(直辖市),这与北京是我国首都和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息息相关,其综合环境有利于企业发展,众多国有大型企总部也设立于此。广东省、上海市、四川省的品牌发展虽不及北京市,但成果也较为突出。广东省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省份,借力外资使得该省品牌得以较好发展;上海市经济发达,其百强品牌发展相对较好;四川省百强品牌的发展远超西部其他地区,这与当地白酒企业发展较好有关。2010年,湖南省百强品牌价值之和在19个省(直辖市)中最小,为100.52亿元。
图2 2019年各省份百强品牌价值之和示意图
由图2和表2可知,2019年北京市品牌价值之和在18个省(直辖市)中仍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品牌价值之和达60 772.34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301.01%,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广东省百强品牌发展处于第二强,且发展速度也非常迅猛,品牌价值之和达18 129.69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587.80%;上海市、四川省被山东省赶超;湖北省、湖南省百强品牌发展较2010年有所进步,但发展速度落后于北京市和广东省,品牌价值总量较小,这与当地品牌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基础薄弱、品牌知名度较低有关,其他省份则出现大品牌“强者恒强”的局面[8]。
3.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避免数据剧烈波动和异方差问题[8],对原始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处理。根据实证结果(见表3),183个样本中,2013年的北京市拥有百强品牌数量最多,为41个,而最少的省份只拥有1个,两者差距很大。样本平均拥有百强品牌个数为5.32个,标准差为8.02,表明我国省域品牌培育情况参差不齐、差异大。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1.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数据为非平衡面板数据,研究采用ADF检验和PP检验[12]。由表4,ADF检验和PP检验中,变量LNGDP、bnum、LNbval、LNlabour、LNinvest的伴随概率(P值)都为0.00,即假设检验结果显著,说明面板数据不存在单位根且为平稳序列,可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表4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2.面板数据回归模型选择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主要有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三种,需对比后选择具体模型。首先,经F检验[6]比较混合回归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由stata 14.0软件计算方程(1)F统计量为55.39,P值为0.00,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回归模型。其次,比较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采用豪斯曼(hausman)检验(原假设为“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方程(1)的豪斯曼(hausman)检验P值为0.00,可拒绝原假设,即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更合适[13]。由stata 14.0软件计算方程(2)F统计量为66.92,P值为0.00,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回归模型。比较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方程(2)豪斯曼(hausman)检验P值为0.00,可拒绝原假设,即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更合适[13]。
3.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估计
由表5,方程(1)R2值为0.66,说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百强品牌个数的回归系数为-0.01,回归结果不显著,说明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小,百强品牌个数并非越多就越能促进经济增长,关键还是要注重品牌价值的提升。常住人口数(labour)、固定资产投入(invest)对省域国内生产总值(GDP)呈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都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
由表5,方程(2)R2值为0.70,较之方程(1)其解释力度提升了4个百分点。百强品牌价值回归系数为0.11,回归结果显著,说明品牌价值对省域经济增长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品牌价值每提升1%,就会为当地经济带来0.11%的增长,品牌价值的提升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企业是省域经济的微观基础,也是其竞争力源泉,品牌价值综合反映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市场地位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14]。拥有的知名品牌企业越多,品牌价值越高,通过市场传导机制所实现的价值增值和创造的财富就越多,省域经济实力也就越强。此外,方程(2)中常住人口数(labour)、固定资产投入(invest)对各省(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具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程(2)常数项值较方程(1)增加了20.86,表明品牌价值在促进省域经济增长中更能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
表5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百强品牌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区域集聚性
2010—2019年,我国百强品牌分布具较强区域集聚性,每年只有不到2/3的省(直辖市)拥有百强品牌,品牌的打造、品牌价值的积累需要时间和过程。品牌发展较好的省(直辖市)对品牌价值的保有具有很强粘性,即使没有持续扩张,后发省(直辖市)也很难在百强品牌榜单上任意取而代之[7]。
2.品牌价值增长与省域经济增长趋势基本相同
除2017年,2010—2019年品牌价值增长与各省(直辖市)经济增长都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品牌价值与区域竞争力紧密相关,区域内品牌价值高的企业越多,其在经济发展中就越占优势。未来省域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的竞争,更表现为品牌竞争[7]。
3.百强品牌价值对省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百强品牌价值对省域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作用,品牌价值每提升1%就会为省域经济带来0.11%的增长。品牌价值对省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提升省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可促进省域经济增长,但百强品牌的个数对省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却非常小。
(二)建议
1.突出区域特色,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地方政府要在准确判断地方品牌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地方优势资源等基础上,培育重点品牌。如四川省发挥白酒产业优势,重点打造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品牌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设立引导资金,制定专项扶持计划,有针对性地支持当地特色品牌建设[15]。
2.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品牌竞争优势
百强品牌价值对省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品牌质量比品牌数量促进效果更佳。要把发展品牌经济作为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抓手,积极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甚至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通过产业内水平分工体系和垂直整合一体化建设,形成区域核心产业链集群。
3.运用数字技术打造品牌经济,促进省域经济增长
在积极打造品牌时,不能只停留在追求数量上,还要注重品牌质量和培育品牌价值[16]。数字经济时代,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强化品牌内在价值,打造品牌经济。通过数字化营销手段、社群、线上线下推广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促进省域经济增长[17]。
注释:
①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是全球领先的独立品牌评估及行销策略咨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