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图书馆构建医学信息服务平台研究*

2021-01-12叶见春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医学图书馆

叶见春

(湖州师范学院 图书馆,浙江 湖州 313000)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临床医师需要及时更新理念、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使其科研能力与诊疗水平同步提升,形成更有价值感的职业规划。因此突破经费、人员、地域的限制,建设技术、资源和服务都具专业保障力的医学信息服务平台已成为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迫切需求和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图情工作者的共识。近年来国内已有多家高校开展面向医疗机构的知识服务,如天津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1]36-41。本文结合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与湖州妇幼保健院医学信息服务平台的实践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当地医院医学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工作并提出优化策略。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医学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高校图书馆在国家及当地政府财政投入及政策支持下,经过长期建设,已拥有系统性、新颖性、实用性都具专业优势的医学信息资源,学科领域之广、文献种类之全,不仅可为高校师生的医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也成为当地临床医务工作者申请使用的优质资源。

在人才资源和技术保障方面,高校图书馆具备软件开发、信息检索、参考咨询、教育培训等多种人才,具有优质的信息采集及加工能力。同时,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类似服务器、存储、远程访问等软硬件架构,也是医学信息平台高效服务不可或缺的技术保障。

从医疗机构角度来看,由于受限于经费,人员配置,建设周期等诸多因素,目前许多医院的医学信息服务平台尚不能满足医务工作者们对学术及临床所需信息的资源需求,而当地医院作为地方高校的附属医院或临床实习医院的事实,也决定了地方高校有义务去构建一个为医务工作者服务的医学信息平台。

(一)医学信息服务平台的需求分析

采用调查访谈及培训讲座的方式对医务工作者进行需求分析,内容涉及信息需求、信息能力、信息供需匹配现状等。针对医护人员需求提供使用方法、检索技巧等培训讲座。

为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信息需求,笔者课题组于2019年9月份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及用户需求2个方面,共回收有效问卷159份。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用户需求的调查发现目前获取文献最常用的方式(图1)是医院订购的数据库资源(88.68%),其次是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如百度学术、丁香园等(45.28%),其他包括选择付费的文献获取资源、委托他人帮助检索等(40.88%)。在文献获取中存在的困难(图2)主要包括:无法获得数据库资源(77.99%),无法获得全文文献(64.78%),缺乏文献检索技巧(32.08%),其他(8.80%)。

图1 文献获取方式

图2 文献获取难点

(二)医学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部署

结合地方高校图书馆提供医学信息服务的实际能力,本文主要通过笔者所在图书馆已经在学校师生中广泛应用并获得好评的四个信息服务平台来构建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提供医学信息服务的平台,不仅可以作为图书馆延伸地方服务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合作单位医疗机构的信息获取能力。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和优化:

1.VPN远程授权访问系统

VPN作为目前在各大高校图书馆应用最广泛的远程资源授权访问平台,从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师生读者不在校内期间的信息需求。湖州师范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采用的深信服公司的SSL VPN软硬件,功能强大,授权粒度细,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授权资源访问;同时用户管理支持用户批量导入和对接单位部门的统一身份认证。

2.校内云桌面系统

云桌面,或称为桌面云,桌面虚拟化,包括云平台及云终端两部分,通过虚拟技术在服务器或数据中心构建虚拟化平台,实现用户通过各类终端访问虚拟云平台的桌面环境[2]73-75。我馆目前采用的深信服公司的基于开源KVM平台的虚拟桌面系统,除了具有同VPN一样的用户管理能力,还在客户端应用的远程授权访问、文件的云端存储方面优势明显,实现了用户在有网络连接的状态下,通过各类终端随时随地接入校内网络,流畅便捷。

3.自研圕圕学术平台

圕圕学术平台是我馆利用已有的开源软件,开发的一款具有全站镜像功能的远程授权访问系统,支持时下各种流行的浏览器和终端,相比VPN和校内云桌面系统,无须安装插件或客户端程序,用户只需要一个浏览器便可在登录后访问下载所需要的资源。

4.基于微信群的知识服务平台

微信群支持多人群聊,可实现文字、语音、图片的即时沟通。我馆在前期教师知识服务微信群的基础上,开通针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医学信息知识服务群,群内成员包括有医学信息服务能力和经验的图书馆员,其余为医院职工。其功能除定期发布馆内资源及使用介绍和培训讲座的通知公告外,主要涉及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科技查新等方面的问题咨询和服务,提高了医学信息服务的响应时间和覆盖面。

二、地方高校图书馆医学信息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集中在平台技术和资源、人才队伍、服务细节和管理提升等几个方面。

(一)平台技术和资源

平台技术上,随访发现医院工作人员最常使用的信息共享平台方式是VPN远程访问。VPN和云桌面在平台的并发数方面,原本只用来满足师生的需求,现在则需要满足更多的合作医疗机构用户的需求,在网络带宽、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很多服务特性如对新系统和新浏览器的支持需要后期支付维护费用后通过软件更新才能支持,例如VPN和云桌面对于浏览器的支持较为薄弱,目前要获得最好的用户体验还需要使用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而微软在较新的操作系统上主推的默认浏览器是Edge浏览器,还有部分用户习惯使用谷歌Chrome和Mozilla火狐等浏览器;目前上述几个平台的出口网络主要是电信网络,导致部分移动和联通网络的用户在连接稳定性上出现过若干问题;知识服务微信群中成员与成员之间的沟通需要通过认证,而群聊也加大了知识爆炸时代的信息过载。

资源建设上,目前学校馆藏及购置的医学数据库不能完全满足医护工作者的信息需求,医护工作者需要更为专业的医学书籍及针对临床决策循证医学的数据库,尤其是一些外文的书籍和数据库,例如Up To Date是目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之一,受限于学校的经费及定位尚未购置,而通过调查发现在平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到最多就是外文文献全文下载困难和不能使用UpToDate。

(二)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人才:由于学校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比较烦琐,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也不明显,加上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评价机制等原因,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加盟,造成信息化平台建设技术服务和管理队伍不够稳定、人手短缺。

专业馆员:20世纪70年代后临床图书馆员的概念被引入卫生保健领域,越来越多文献证实图书馆员融入临床医学诊治有助于临床决策,缩短住院时间,使临床工作者更愿意寻求信息帮助,改变信息搜索策略等[3]284-286。2000年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开始临床图书馆员的尝试[4]72-77。实践中发现,医学学科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各类人员对信息需求差异大,这对图书馆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馆员应具备图情和医药的双重背景。受限于人员数量、专业结构及能力等,我馆目前尚未开展面向全体医务人员的深层次的学科服务,目前服务仍以参考咨询和信息咨询为主体。

(三)服务细节与管理提升

对参与第一次调查的医护人员的反馈回访(图3、图4)发现,有56.60%的随访者表示未使用过信息平台,48.42%的随访者不了解如何使用信息平台,而选择非常了解信息共享平台及经常使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人仅有6.91%和4.40%。而在不使用信息共享平台原因的问题中,不知道资源共享平台和不知道如何使用资源共享平台是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当前对信息平台的宣传力度不足,医护工作者对信息平台的知晓率较低,医学信息服务平台使用率较低。此外医学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功能尚需完善和改进;平台提供服务粒度不够细化,还不能提供通过平台的使用情况来进一步分析合作医疗单位的学科建设和论文产出的相关性。

图3 医学信息服务平台知晓率

图4 医学信息服务平台使用率

三、地方高校图书馆医学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地方高校图书馆可以从经费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模式等几个方面来对症下药,从而提升医学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水平。

(一)保障经费投入,同时主动加入各类资源共享联盟

地方高校医学信息平台的建设和推广既有利于提升高校信息化水平,又有助于地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对于技术平台,在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下,新功能、新特性以及补丁程序等大多都可以通过后期的付费软件服务中获得,同时不断扩容现有计算、存储、网络、并发数等硬件条件;顺应建设“湖州师范大学”的潮流和使命,加强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以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普遍需要的中外文数据库为重点进行采购,例如我馆新近采购了在科研群体中需求迫切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但尚未采购在医护人员中反映较为集中的UpToDate这类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我馆已于今年上半年上线CARSI(CERNET Authentication and Resource Sharing Infrastructure)教育网联邦认证与资源共享基础设施认证。CARSI认证是基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统一认证和资源共享基础设施[5]52-56。加入CARSI认证联盟,校外用户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即可访问学校购买的数据库资源。该项目由北京大学计算中心牵头,在国内高校已经普遍建设完成的校园网统一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系统基础上,面向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跨域身份认证和资源共享服务,目前已有562家成员高校加入,成为高校认可度越来越高的电子资源访问途径,将极大地解决VPN、云桌面等并发次数受限问题,并有效提升地方合作医疗机构的用户体验。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在充分整合学校信息技术和知识服务人才基础上,组建专业的学科馆员团队。通过梳理工作内容,理顺工作流程,提高人才待遇,提升岗位的吸引力,保证技术队伍的稳定性。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和专业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成就感、获得感。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召开学术会议论坛,支持馆员通过进修、培训、深造等方式提升能力及技术服务水平。其次,引进不同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当前知识信息呈爆炸式发展,学科分支不断细化,跨学科研究不断出现,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断精细化,要求学科馆员具有相关的学术背景、数据处理能力,能熟练使用学科工具方法。再次,加强计算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学科服务平台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具有资源整合、资源导航、信息发布、信息检索、参考咨询、用户服务等基本功能,将医学学科资源、学科用户、学科馆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媒介平台。作为平台的技术支撑,计算机专业人才在维护平台运行、优化平台环境、拓展平台服务、保护平台信息安全、实现平台信息共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最后,建立合理的工作评价系统,依据量化指标评价馆员的工作情况及服务效果,建立奖惩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三)完善管理模式

医学信息平台的管理方在高校图书馆,用户方为合作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要落实医学信息平台的主体责任,同时通过医学知识服务微信群等平台加强管理方和用户方的联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医学信息平台的发展提供后续保障。通过加强宣传及用户培训来提高用户参与度及使用率。应充分认识到信息平台宣传及用户培训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宣传策略及培训方式。例如可通过与医院图书馆开展合作,开展包括信息平台使用等内容的线上及线下培训、设置“讲座培训资料”栏目,查找往期讲座,提供视频及PPT下载渠道,方便用户重复观看培训讲座。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图书馆及医院网站发布链接等,用户可以通过多个平台了解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及服务方式。倾听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依据医务工作人员年龄、职业、学历及信息需求的不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收集读者访问信息、搜索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展示及信息推送。构建服务反馈体系,让用户参与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行为的评价、规范及监督,以增加服务满意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主要任务之一。我馆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发挥了资源配置的群体优势。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在不断实践中总结优化,例如地方高校如何整合医院的医学信息资源,实行共建、共享的医学信息,这样既可以避免各个地方医院医学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又可以将临床数据实现共享,推动高校与地方医院的互利共享。对于高校而言,如果在满足医学院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把医学信息服务平台辐射到地方其他医院,推动其医学研究和诊疗水平将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与深化。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医学图书馆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医学的进步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