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析

2021-01-12常满荣秦占普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书育人高校教师

常满荣 秦占普

(1.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石家庄市第二十一中学,河北 石家庄 050041)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师德师风建设,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民的整体素质和社会风气,事关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高校立身之本在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关键。师德师风建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师德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他号召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是高校教师职责使命担当的需要。从古至今,讲师德是教师从教的必备要素,这是跨越千年永恒不变的教育话题。教育是强国之基,教师是教育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品行之师,“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1]6可见,道德上合格是合格教师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仅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学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高校教师作为接受过专门训练、掌握专门知识、以教书育人为神圣使命的群体,应深刻认识自已的责任和使命,把“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作为育人主题,以德施教、以身立教。

(三)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人民对高等教育要求的现实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正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全体人民对教育的效果、教育公平等问题有了许多新的渴求。无论是推动教育公平,还是提升教育质量,最终都要靠教师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背后折射的是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更高需求。人人皆知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等既是社会对教师的赞扬,更包含人民对教师的期许。高校教师要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新期待,就要 “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将加强师德修养转化为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在需要,内化为教师内在的德性自觉,进而促使其在师德师风上达到知行合一。

(四)从长远看,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关键之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可以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持。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要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资源,国家需要的将是更高质量、更高素养的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青年。在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地位就更加凸显。我国要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化,就要站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上,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关乎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关乎我国新时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更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需要。

二、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大部分教师坚持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努力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用心教书,用爱育人,在全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受人敬重的模范典型。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全社会对高等教育和教师的期待越来越高,而部分高校教师教书育人意识不强,对师德的认识不到位,目前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部分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角色定位认识不够。由于个别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角色定位认识不够,致使近些年个别教师为谋取个人私利,置教师职业道德于不顾的行为频频出现。在教育部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典型案例中,有学术不端、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也有猥亵、性侵学生的行为。除此之外,还有个别教师在学生入党、考试成绩认定、学生干部选拔等方面收受学生或家长礼金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反映某些学校对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管理不严、存在短板弱项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对自身教书育人角色定位认识不清,对自身要求不严,自律性差,育人意识淡漠,法纪观念淡薄,对“何为教师”“教师和教育意味着什么”“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等问题认识不清。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不畅,教书与育人疏离现象严重。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普遍应用,一方面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另一方面在部分课程、部分教师的课堂上也出现了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下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日趋减少的现象。部分教师限于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对于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性的理解不到位,自认为只要教好了专业知识,就等同于做好了教师的本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与学生心灵的交流,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不关注、不关心、不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一个教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教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一个优秀的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2]207。

(三)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尽科学合理。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师的学历、毕业院校和教师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水平仍然是主要的参考依据。特别是在高校教师的职称评聘中,高级别期刊的论文、高水平学校的学历仍然是重要依据。过分看重科研、出身、学历,忽视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在学校工作中的实际贡献。评价机制中对教师的师德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关于教师的考评制度,但是这些考评制度多数都侧重于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对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考评大多流于形式,在实际操作中,也很难有关于师德方面具体细化的标准。部分教师出于职称评聘的需要,把过多的精力用于科研成果而忽略了对自身教书育人的道德要求。

三、立德树人视阈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一)教师自身要深入理解职业角色定位,提升立德树人社会价值。高校教师自身要深刻认识自身的职业属性,强化角色定位。教师要明晰,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好老师践行教育使命最重要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的论述颇多,他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3]总书记对于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师风师德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4]作为教师,要明白“吐辞为经,举足为法”。教师在道德生活中的任何失范行为,都会对学生的道德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教育的主体,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教育事业,深谙教书育人之道,不断强化自身的社会价值。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恪守师德,履职尽责,为人师表,注重用“爱心育生”,以“德行引领”,一心一意去坚守,一言一行去诠释。在言传身教中感化学生、影响学生、改变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积极努力寻求良方,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课堂上,积极关注学生的各种不良情绪,主动引导帮助学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引领学生正确面对困难,不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优化教师评价机制,真正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实现“十四五”规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建强教师队伍尤为重要。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和师德师风水平,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5]9,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评价机制指挥棒,就会有什么样的教书育人导向。高校要真正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就要在教师的评价机制方面下功夫,找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议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围绕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入编、 职称评聘、教学评价等方面,更加注重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师德水平,强化师德师风在教师成长、发展、教师评价和职称评聘中的权重,真正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

(三)开展经常性的师德师风模范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高素质的教师自然会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产生正向健康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各高校应积极主动开展经常性的师德师风模范活动,培育和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以榜样为镜,不断在广大师生中传递正能量。比如开展“师德模范”“教学名师”“我心中的最美教师”等有助于增强教师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荣誉感的活动,鼓励广大教师恪尽职守,砥砺奋进,在全体教师队伍中形成见贤思齐、择善而从的良好氛围,引导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这些社会角色。

(四)建立多元化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科学完备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是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处于健康良好状态的必要保障。健全完备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可以起到推动教师守住“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的底线,不断提升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预防师德失范行为出现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多元化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形成教学管理部门全局监督、教师(同行)互相监督、教学对象(学生)直接监督、社会广泛监督的多元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学生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开通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专线或邮箱,由专人负责受理师德失范事件。此外,还要积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近年来,有些高校教师为人师表欠佳、科研态度不严谨等师德师风行为失范的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引发了人们对师德师风的关注,这也说明新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五)营造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良好社会生态。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些年,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待遇,特别是教师的职业荣誉感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也呈现明显上升态势,这无疑对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正向激励作用。良好的师德师风既需要教育培养和教师的自我修养,更需要有一个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良好社会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教师职业的尊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2]223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还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生态,大大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进一步推动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恪守职业道德,提升人格品质,争做让人民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难忘的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书育人高校教师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谨防师德师风失范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教书育人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篆刻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