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2021-01-12李新霞胡贺实
李新霞 周 栋 王 瑾 胡贺实
(1.河北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2.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源泉。神话是一个民族早期文化的象征性表现,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源泉之一。我国著名神话学学者袁珂曾说:“要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神话。”[1]可见神话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神话没有系统完整的著作,散见于《山海经》《尚书》《诗经》《楚辞》《淮南子》等著作中,其内容广博,孕育了中华民族敢为人先、勇于抗争、顽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爱民厚生、崇德尚善、博大包容、团结合作的民族进步思想,所体现出的创新意识和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2010 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这些要求与远古神话中蕴含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是契合的。2017 年 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培育现代企业文化。”[3]因此,重新认识并挖掘远古神话中的思想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义非凡,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激发创新创业意识,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道德,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思想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培育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强调的是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自然和谐关系,倡导把人看做宇宙自然的一部分。“天人合一”思想是由庄子阐述提出的,但早在中国远古神话中就蕴含着这种思想的萌芽。中国远古神话强调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和自然要达到和谐统一。
很多神的形象被塑造成“半人半兽”或是“人面兽身”,如被称为人类始祖的伏羲和女娲,在汉画砖上被描绘成人首蛇身的神;被黄帝打败的蚩尤是“铜头铁额,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这样的形象。中国神话中这种人形与兽形相组合的形象体现了原始先民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最能反映天人合一思想的神话就是盘古的故事了,开天辟地的盘古死后,他的身体化为日月山川和世间万物,实现了人之性和物之性的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中国远古神话还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神话里的主角很多都是具有非凡本领的人,因为为民除害或者造福于民,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而成为了神。中国神话中的神与人不是对立的,神是为人类服务的。大力描写人的生活、品德、智慧和功业是中国神话的一个重要主题,体现着人的中心地位。
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教育理念比较滞后,与学校育人目标没有有效对接,效果不理想。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天人合一,以人为本思想,从育人理念、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要突出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二、厚生爱民的责任感与创新创业价值取向构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信念,这种信念从远古神话中就已经树立了。许多远古神话以相当多的笔墨描绘了人类当时所处的恶劣环境和时时遇到的灾难,使中国神话萌生出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神话中的英雄无不是以天下为己任,无私奉献的典型。盘古开天辟地,为人类生存创造了赖以活动的场所;女娲补天,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后羿射日,是为解除人民的疾苦;神农氏尝百草,是为造福天下苍生;大禹治水,为的也是安定天下。这种为了天下黎民甘于奉献勇于承担的精神,沉淀在民族心理结构中,内化为一种自觉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这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要问题是价值观的构建。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就业,创业也不仅是为了盈利。在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中强调了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与创业相关的知识或技能,更是借助创业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业道德素质,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从而确立正确的创业观。大学生应该从神话中学习先民身上这种勇于担当精神,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者的责任感,心系国家,创业报国,自觉把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联系在一起。
三、以勇于探索、顽强不息精神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一)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的文明离不开创新。远古神话中一个个故事记载了我们的先民如何细致观察自然,激发兴趣,大胆想象,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燧人氏看到许多鸮鸟以喙啄树,燦燃火出,受到启发,钻木取火,掌握了火的用法(《路史·发挥一》注引《拾遗记》)。伏羲“仰测观象于天,俯测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4]257,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了八卦。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
当今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把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作为首要任务,从神话中汲取营养,启发大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兴趣;培养他们敏锐的洞察力,使学生能够把握商机,抓住机遇;锻造他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精神。
(二)勇于抗争、顽强不息与大学生创业意志的磨炼
中国神话具有“抗争”精神,神话中的英雄遇到困难,不畏艰险,具有坚韧不拔的自信心和顽强不息的个性特征。与日竞走的夸父,以木石填海的精卫,移山的愚公,都是不畏强暴,勇敢追求的典型,充满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
将这种抗争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的故事有鲧禹治水。天神鲧,为了制服泛滥的洪水,从天上盗取了阻塞洪水的“息壤”,遭到天帝的杀害。他壮志未成,死不甘心,腹中生禹。禹继承父志,历尽艰辛,终于治水成功。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为了信念而前仆后继的伟大斗争精神,是中国崛起的一种精神力量,至今依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创业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需要面对众多的挫折和打击,很少有人创业一次就成功的,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在面对困难时,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要发扬中国人自古就有的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迎来最终的成功。
四、以崇德尚善、博大包容思想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道德
(一)崇德尚善与创业者道德的提升
重视道德的自觉和人格的完美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精神追求,这种传统从远古神话开始。谢选骏在《神话与民族精神》一书中概括中国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是尊“德”;希腊神话体现的民族精神是崇“力”[5]65,希腊神的神权的获得与维护靠的是力量;而中国神话中的神都是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济世爱民的道德情怀的典型,是真善美的化身。
最能体现尚德思想的是被称为“中华道德之祖”的舜了,《史记·五帝本纪》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帝舜从小受父亲、后母和异母弟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孝敬父母,爱护象,最终他的家人都被感动,一家人成了孝悌的典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6]32在舜劳作的地方,人们便兴起礼让的风尚。制作陶器时,带动周围的人认真钻研技术,做到精益求精。人们都愿意追随他,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用高尚的道德感化周边的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这种道德的表率作用正与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相一致。
创业者的道德素质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也会对一个企业和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生力军,其道德素质对整个社会道德环境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学生要以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约束自己,重道义,讲诚信,提升创业伦理道德,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二)博大包容与创业者人格的完善
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融合包容、兼收并蓄。先从中华龙谈起,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文化的象征。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它不是真实存在的动物,龙图腾的形成其实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形象地阐释了中华文化包容凝聚的民族精神。再看远古神话中神的复合形象和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创业者要有有容乃大的气度,气度决定格局。只有拥有虚怀若谷的胸怀,既容人之长,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乐于向每一个人吸取经验,征求意见,又能容人之短,宽容地对待别人的不足,容许失败,给人自新成长的机会,不断在人格上完善自己,才能为创新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五、以团结合作和工匠精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一)团结合作思想与创业团队的构建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和”,强调群体的力量。在中国神话中尧、舜治理天下时就开始了民主选举,分工合作,据刘安所著《淮南子·齐俗训》记载: “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稷为大田师,奚仲为工,其导万民也。水处者渔,山处者木,谷处者牧,陆处者农。地宜其械,械宜其用,用宜其人。”可见在尧治理国家之时,辅助尧的五个人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并且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论语·泰伯》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可以看到有着共同的目标又能团结合作的团队是多么重要。
团结合作思想有助于形成协同奋进、沟通顺畅的合作氛围,从而塑造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郑语》),意思是说,不同的东西彼此和谐才能生世间万物,相同事物叠加不能形成新的事物,世界也就不再发展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创业者靠单打独斗很难实现,需要创建“和而不同”的强大团队。要完成创新创业的繁重任务,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团队是不行的,打造这样的团队要充分发挥团队中各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人的才华真正地发挥作用,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要有效沟通、重视团队协作能力。
(二)工匠精神、实干精神与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思想上具有重实际、轻玄想的倾向,中国神话从一开始便带有理性和实用的成分。如燧人氏钻燧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原始人对火、木的认识和利用;后土治水,伯益做井,反映了原始人对水、土的认识。最能体现实干精神的非大禹莫属了,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不畏艰苦,身先士卒,经常打赤脚,挽裤管参加劳动,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大禹身上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坚毅的品德和实干精神。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当下很多大学生好高骛远,总想干大事,不屑于从小事做起,却忘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必成于实”的古训。大学生应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大禹身上求真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地干好手头的事,把崇高的理想与平凡的工作联系起来,做实干家。
工匠精神在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孜孜以求的,古代人民以精湛的技艺和优良的品质造就了中国百业兴旺的局面。从远古神话开始就赞扬工匠精神,神话中教民建造房屋的有巢氏,发明农业的神农氏,就是以他们擅长的技艺来称呼他们,他们也凭借着这些技艺被称为圣人、神人,所以在《周礼·考工记》一文中把工匠称为“圣人之作”。中国古代匠人在制作时非常注重精确,“规矩” 一词的含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规”与“矩”原是指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就已经使用了“规”与“矩”。“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工程师做事时的专注精准和精益求精。在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双创”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作为这场改革的生力军,必然对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要以工匠精神来培育创业能力,不断创新,注重品质,以认真敬业的态度投身到创新创业中去。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说过:“我们从历史上看到,任何一种伟大的文化都无不充满了神话的因素,并为这些因素所左右。”[7]4神话不仅左右了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无形中也影响了民族心理,在今天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挖掘中国远古神话所蕴含的思想来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然颇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