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与探索
2021-01-12赵冬云王志民
赵冬云 王志民
(河北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2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阐述道,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具有特殊的使命任务,是育人、协调、激励三者协调的桥梁[1],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价值。如何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到教学中,这是我们重点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理路
(一)传承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有理想信念并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奋勇前行的动力。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优秀文化及理论的传播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古往今来无私精神、红色基因的载体,是先烈及我辈杰出青年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更是我们追寻的强国之路,而这本浓缩着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经验的书籍正是指引青年学生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生动教材[2]。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不仅需要从前辈们身上学习无私奉献、上下一心、开拓创新的精神,更需要像脱贫攻坚精神这样的体现民族精神的新时代精神引领,将坚定理想信念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继续传承下去。
(二)激发热情斗志
脱贫攻坚精神中包含着良好的品质,是我国人民的坚强意志与开拓精神的体现。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中,向同学们讲述一个个生动的脱贫攻坚故事,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干事热情,增加学生们面对困难时的信心,使其更加坚强勇毅。在课堂上通过纪录片、实际事例把和平年代的坚韧毅力和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的心中,增强学生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使其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1]。
(三)践行奉献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方式很多,如实践活动、理论学习、野外生存等,但这些方式都只能使学生粗略地了解价值观。而思政课的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能够准确讲述社会规律、人类发展规律[1],并通过无数事例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脱贫攻坚精神是新时代精神,彰显着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为如期实现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目标,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投身于脱贫攻坚战中,点燃了无数乡村城镇人民的梦想,他们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与攻坚克难的品质为青年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四)增强社会责任感
新时代的大学生大多具有独特的人格特点,此时处在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型时期,非常关注社会,迫切想了解社会,思想及价值取向还没有完全成熟,尚处在懵懂的阶段。这一阶段,准确把握学生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运用新型教学手段,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1],运用理论辩证分析问题,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深刻感受和领悟到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他们这一代人身上肩负着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使命和重任。
二、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方法的多维思考
脱贫攻坚从精准地区、精准人群着手,开拓创新,起到了药到病除的效果。此次脱贫攻坚战的成功,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优势、人民群众创造活力等充分体现在脱贫攻坚精神中。讲好了脱贫攻坚精神,就讲好了思政课中的一些大道理。那么,在思政课上如何讲好脱贫攻坚精神?
(一)运用官方数据进行理论分析
思政课堂不单单是通过难以理解的概念、结论、定义等来讲述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真切地体会,从简入繁引导,用脱贫攻坚真实数据来讲述此次战役的成功[2]。思政课教师应该对课堂进行创新改革,活用社会事实及数据,阐述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使学生们明白,只要有毅力、有创造力,肯吃苦、有计划,就能干好干成事情,没有攻不破的难关,没有跨不过的坎。脱贫攻坚战8年间,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00多万名驻村党员干部奋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1500多人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这一组组震撼的数字足以感动学生,足以使学生感受到脱贫攻坚不仅有效带动了我国发展,更为世界整体脱贫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为未来各国减贫脱困作出了指导,是新时代的教科书。
(二)挖掘生动故事讲好时代精神
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有更深切的情怀,要和学生同频共振,敏感把握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及感人典型案例,分析新时代精神并进行总结,再将这份情怀传递给学生。脱贫攻坚战中,大量的一线人员,勇于担当、敢于冲锋,走在扶贫的最前端。在授课时,教师应当积极运用这些典型的事例讲述脱贫攻坚中的感人事迹,以激励学生[2]。宜春市的支教教师支月英,用40年时间到偏远山区支教,一生只为教育扶贫出力。更有清远连州市网红村,经过四年的奋斗,将一亩亩薄田扩大到现今65亩水稻田。这些脱贫攻坚事迹只是脱贫道路中的冰山一角,思政课教师可以使用更多的感人事迹、成功脱贫案例进行讲述,使学生们真切感受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的震撼。
(三)结合感同身受提升说服力
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授课前,首先要对讲授的理论知识有高度的认识及深刻的理解,其次要深入了解扶贫一线的状况,有机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才能有效地驾驭课堂,引导学生。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中涌现出大量的优秀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与优越性[2],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脱贫攻坚精神进行融合,将脱贫攻坚的相关经验讲述得更加有根有据有温度有深度。
(四)立足大格局大视野阐述大道理
思政课教师应该具有大局观,拥有大格局,能站在党、国家、人民乃至世界的高度,用更加开拓的视野来讲授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经验和启示、脱贫攻坚精神的意义,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解答学生们课上的问题。脱贫攻坚的成功,加速了我国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为全球消除贫困提供了参考,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这一现状,以开阔的视野来讲述脱贫攻坚的时代价值,以及对未来的贡献[2]。从理论上详细讲述脱贫攻坚途中运用到的概念及理论,与实际结合,讲述新时代精准脱贫体现的科学观点。脱贫攻坚的成功也证实了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性,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了社会的发展,证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为不断前行闯关提供了动力。
三、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建设的探索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课堂教学也要适应发展,通过丰富知识的表达形式,使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课堂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建设,可以主要从四个角度考虑。
(一)明确教学目标,课堂上以理论剖析为主
在进行思政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传统的理论剖析为主,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为辅助,辅助应当适度,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如在进行脱贫数据展示时,仅需要展示几组重点数字,使学生明白脱贫工作的成功,将学习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脱贫精神的认识及思考上;可以使用情景教学,使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增加学生们建设家乡的情感[3]。再如,讲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时,可使用适当的一个案例,表述我们怎样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务实分析致贫各类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举措,动员社会力量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创新帮扶途径,特别是讲清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不是简单靠一腔热情和行政命令,而是在深刻认识消除贫困社会规律的基础上,依靠党和政府的科学施策,广大群众的创造精神才完成的,体现出思政教学的理论特点,帮助学生真切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魅力。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设计
可以把脱贫攻坚精神作为特定的专题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实现创新课堂,将脱贫攻坚精神、理论、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讲授。明确教学重难点,并发布相关资料在班级群内供学生们课前预习,课前发布课上要进行研讨的主题,使学生们在课前主动查阅资料做好准备,此种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定式教学,使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使教学更加具有感染力,间接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1]。每节课程结束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对脱贫攻坚精神提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并为脱贫攻坚贡献更多策略,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除此之外,也可以融合在基础课、概论课、纲要课的相关中国精神的章节中讲述。
(三)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行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行业诞生了一系列线上App,为学生们提供各种课程的资源与资料,还有一些App提供了答题功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学生们可以更便捷地学习到更多知识,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教学是有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难点设置题目,每讲述一个知识点后,使用线上小程序进行答题,并根据学生们的答题情况考察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掌握较差的知识点进行巩固。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上先进的三维虚拟场景增强学生们的体验感,使学生们对农村的变化身临其境,提升教学效果。
(四)树立大思政观念,整合实践教学资源
思政课堂讲脱贫攻坚不能靠单纯的灌输教育,需要整合学校资源,实现“四个联合”,即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团委、学生处、其他二级学院等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联合在一起,实现人、才、物资源和成果共享。通过思政课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乡村变化,通过联合让学生亲身参与帮扶实践。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两者的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基层乡村面临的各种复杂情况,亲身体会我们扶贫政策和帮扶实践的正确性,亲身接触中国乡村和广大脱贫人群所经历的巨大历史性变化,亲身感受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四个自信”。
四、结语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做好思政课建设工作,对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到思政课程中,能够使学生们坚定理想信念,通过脱贫攻坚中的真实感人事例能够激发学生们的热情斗志与奉献精神[1]。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使命感,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