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党课为载体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2021-01-12周健华
周健华
(河北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学生党建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探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模式,组织实施有效的党课教育,是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水平的努力方向。在“互联网+”背景下,微党课作为学生党建工作新载体应运而生。它以贴近实际的内容、寓教于乐的方法、打破局限的组织、受众广泛等优势在党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传统意义上的微党课
传统意义上的微党课是“互联网+”背景下,党建主体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终端等网络工具,借助于新媒体平台,在较短时间通过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小案例对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教育的党课形式。
传统微党课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载体,以“时间短、内容丰、形式新、内涵深”的特点,在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了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党员,提升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等作用。广义上看,对于高校根本任务的落实有一定优势。首先,传统微党课主动适应了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需求、行为习惯和审美要求,对党建教育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传统微党课在形式上实现了“长话短说”“见微知著”,改变了填鸭式、灌输式的传统讲授教学,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最后,传统微党课在内容上更为贴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主题多样,强化了思想教育的亲和力,可行性较强。
二、传统微党课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问题
微党课顺应时代发展,确实在高校学生党建中有很大优势。但是,作为专业性强的高校,传统微党课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经过近几年党务工作经验的总结,医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重业务、轻党建,党建活动形式化。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医学生学制长,学习任务重,学业压力整体较大。在学生微党课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优先照顾学业,造成了对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党建活动的开展多是被当成了政治任务来完成。
其次,重理论、轻实践,党建与专业脱节。由于医学生的学业特点,微党课的开展多是以会议落实工作,微党课的开展往往是单纯的党建相关理论的讲授,内容选择随意,缺少系统性,又与学业相关度较低,脱离学生实际。
再次,基础弱、人员缺,党建专业性不强。医学生大都是理科生,在党建理论上本就基础薄弱,加之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老师专业多样,又往往有其他工作任务要完成,所以对学生党建工作的落实往往停留在走流程上,造成了学生微党课上起来专业性不强。
最后,前期紧、后期松,党建活动难全程一致。以学生入党为节点,学生入党前的微党课开设频率较高,内容、形式也相对丰富;学生入党后,微党课仿佛完成了任务,上党课变成了“为上课而上课”。在整个大学阶段来看,微党课为载体的党建活动缺少针对性,难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三、以微党课为载体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为了克服传统微党课的局限性,2017年开始,笔者在河北医科大学开展了以微党课为载体的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经过4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传统微党课主要从概念界定、党课形式、党课内容、教育主体等方面进行改造。
首先,重新定义传统微党课的概念。传统微党课是指依赖智能终端,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党课教育内容通过网络进行展示的一种新党课形式。它以“时间短、内容丰、易接受、生共鸣”的特点,成为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教育党员的新载体。笔者结合医学院校中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对传统微党课进行了概念上的重新定义,将微党课的“微”定义为时间上的“短”,即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改造后的微党课成为这样一个载体:新微党课由基层党委(或党总支)组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生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学习的开展,合理设计党课内容,打破支部限制,使党政干部、学工干部、专业课教师等施教者能广泛参与到学生党员的教育中并能突出业务专长,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并且可以灵活掌握地点、教育环境等因素。
其次,设置“线上+线下”的党课形式及内容。线上的微党课基本沿袭了传统微党课的形式,主要利用基层党组织的新媒体平台推送,内容设计上结合医学院校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学生特点,一年级侧重于学生党员的启蒙教育,二年级侧重于入党流程及基本知识,三年级侧重于党性培养,四年级以上侧重于结合职业道德进行党性锤炼。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正式党员的成长教育,使学生党员的教育以微党课为载体,形成一个持续而连贯的教育过程。线下的微党课主要在时间维度去把握。施教者可以将党课放在主题班会等会议中进行传统讲授,在学生活动中设计一个党员教育环节,在学生志愿服务场所添加相关的党员事迹或理论知识,也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结合党员教育。总之,只要有学生在的地方就可以开课。在内容设计上,线下课程要更注重针对学生的专业、年级、接受能力,一般线下课程在比较敏感的时间节点,可以选择与内容相关的党课内容;在有重大事件发生时,一般要做好正面引导;还要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人文修养提升、职业道德培养结合起来,形成自然而然的教育过程。
最后,教育主体专业带动、党员广泛参与。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注重做好学生党建工作的顶层设计。2017年起,河北医科大学为所有二级学院都配齐了专职组织员,党务工作有了更为专业的力量,这为河北医科大学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层党组织牵头做好新微党课的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微党课的内容,使其更具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所有教职员工党员都被纳入到教育主体中来,党政干部主要做好理论教育,学工干部将微党课融入到学生活动和日常管理,教师党员将微党课融入到专业课。
四、以微党课为载体的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效果
经过对传统微党课的改造与创新实践,以新微党课为载体的学生党建工作在河北医科大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首先,实现了党员教育的与时俱进。一是形式上的与时俱进。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堂线上微党课通过小视频完全可以实现,满足了受众对于短平快学习形式的需求。二是内容上的与时俱进。融合了专业和党建内容的微党课,往往取材于当下的热点问题,通过让受众加强体验的方式,更能直观地受到党性教育。三是教育效果上的与时俱进。通过有针对性的微党课呈现,可以使广大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结合自身实际服务人民的具体方式。
其次,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新思路。在专业人员的带动和组织下,微党课的阶段性内容有了一定的针对性和规划性,可以通过提前与教师党员沟通酝酿将党课内容与专业课程进行结合,与学生的阶段性任务相结合,与学生的阶段性特点相结合,增强了专业课程的趣味性,同时党课也变得更加接地气。
最后,为专业教育注入了人文元素。由于线上和线下微党课的取材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多样性,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教育性,从内容上说,以微党课为载体的党建真正变成了专业教育的抓手,而传递给学生的是主流的意识形态,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容通过政治的、历史的、心理的、文学的、文艺的、哲学的等方面内容表现出来,使专业教育中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