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结果义“一V一个X”构式研究
2021-01-12王冬雪
王 冬 雪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
汉语口语中高频使用“一V一个X”构式来表达说话人主观上对结果的强烈肯定。当前,学界主要有黄佩文[1]、潘俊婷[2]、曾昭娣[3]和谭力[4]等4人对“一V一个X”这一构式进行过研究。但他们仅注意到变项X是形容词性结构的情况,即“一V一个A”,未考虑到X是名词性结构的情形,研究不够全面。此外,曾昭娣[3]将“一V一个A”看作类固定短语来分析其格式特点,而Goldberg[5]提出的构式标准是意义不能由形式预测,“一V一个X”符合这一标准,已然成为一个构式。谭力[4]认为“一V一个A”是“动作-结果构式”,但用例中出现的“一步一个小心”显然不符合“一V一个X”。总而言之,前人对“一V一个X”构式研究不多,且已有成果均有不足之处。因此,下文将从句法结构、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和演变路径等方面详细分析“一V一个X”构式。文中语料主要来自BC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部分自拟。
一、“一V一个X”的句法分析
从句法角度分析构式“一V一个X”,主要从构式内部的句法构成和构式整体的句法功能两方面展开。
(一)“一V一个X”内部的句法结构
“一V一个X”构式主要由4个构件组成,包括两个常项“一”和“一个”以及两个变项V和X,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常项“一”的句法特征
“一V一个X”中“一V”表示动作发生,“一个X”表示动作发生的结果。“一V”结构的“一”不再表具体数量,也不可被其他数词替代。王力[6]认为“一”表示“突然”的含义;殷志平认为“一”的“基本意义是表示一个短暂的动作或变化的发生”[7]。朱力和袁子渊[8]把“一”归为情态副词,认为其是一个凸显动作行为的标记,能起到提高动作指别度的作用。但“一”的副词性并不明显。另外,构式中的“一”需要重读,以起到凸显动词V的作用。因此,“一”是一个既能凸显动词又能表示动作短暂的助词。
2.变项V的句法特征
由于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占据优势,且“一V一个X”广泛应用于口语语体,因此“一V一个X”中的V大多数为单音节动词,少数是双音节动词。例如:
例1.山民正进行一年一度的点播玉米的季节,没有耕牛,没的犁耙,一锄一个坑,在那红红的干干的薄土上播上玉米,也播下一年的希望。
例2.照着图纸,按着模具一生产一个准。
按照马庆株[9]的动词分类标准,V必须是动作动词和自主动词,且V通常具有可辨识度。由于“一V一个X”强调动作行为造成的结果,因此V在说话人的认知中具有凸显性。换言之,只有可辨识的动词才可进入说话人的主观认知域,才可进入“一V一个X”构式。
3.常项“一个”的句法特征
“一V一个X”中“一个”的数量义已经虚化,不再表严格意义上的计量,不能用“两个”或“三个”等替换。潘俊婷[2]认为“一个”相当于助词,表程度。但构式中“一个”仍具有数量词性质。例如:
例3.那从初一供到十五的馒头,如果用来砸人脑袋,肯定一砸一个包。
例3中的“一个”就包含数量义,修饰名词“包”。以词义为参照,“一个”仍是数量词,而非表程度的助词。但“一个”在构式中的数量义弱化,侧重表达说话人强烈肯定的语气,起到加强主观情态的作用,例如:
例4.于大夫巴不得快些搬进楼房,原因之一,便是可以避免这种让人“一找一个准儿”的搅扰。
例4中,于大夫认为如果不搬进楼房,别人只要找他便肯定能准确找到。
4.变项X的句法特征
以往对“一V一个X”构式的研究中,将X的范围限定为形容词和动词,但事实上X可分为以下3类:
第一类是性质形容词,用以描摹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多为单音节,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准”。而“修饰事物本身的性质形容词一般是不可进入此结构的”[2],如修饰颜色、形状和质地的词。例如:
例5.他们现在骗起别人来,轻车熟路,一骗一个准。
第二类是动词或动词短语,包含少量俗语。由于X是V造成的结果,因此X必须体现动作行为,不能是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和使令动词。例如:
例6.老婆问:怎么赔了?别人做生意一做一个成的,咱就赔了?
第三类是名词或名词短语,这是X中占比最高的一类。但如果X是处所名词和时间名词,如“一烧一个庄子”或“一忙一个通宵”,那么V和X之间无法构成因果关系。因此,在构式的限制下,X不能是处所名词和时间名词。例如:
例7.恩娟单眼皮,小塌鼻子,不过一笑一个大酒涡,一口牙齿又白又齐。
以上3类X虽词性不同,但都是动词V引发的结果。
(二)“一V一个X”的句法功能
构式“一V一个X”由于语义具有不自足性,只能表示动作发出后的结果,不能完整表述事件经过,因此无法在句子中被独立使用,必须依靠前后句使得语义连贯。
1.充当主语和宾语
“一V一个X”做主语的用例较少,潘俊婷[2]找到两例。其做宾语时往往用于判断句中,放在“是”的后面,例如:
例8.国外对华提出反倾销起诉,并不是一告一个准。
2.充当谓语
构式可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其中最普遍的是充当谓语,置于名词之后。例如:
例9.这个问题一问一个准!
例9中的“一问一个准”指这个问题准确击中要害,找到了关键所在。
3.充当定语
“一V一个X”在句中无法充当状语,但可以充当定语,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例如:
例10.有没有带响的,一踩一个炮仗的“新发明”呢?
例10中“一踩一个炮仗”的意思是踩上去就会发出“炮仗”炸开的声音。
4.充当小句
“一V一个X”可在复句中充当小句,与前后小句构成顺承关系或因果关系。例如:
例11.前几天一个顾客告诉他水上公园南湖新添了水,鱼活跃多了,一钓一个准。
二、“一V一个X”的语义分析
分析了“一V一个X”构式的句法特征之后,下文将从语义角度来分析构式内部各个构成成分以及整体的构式义。
(一)“一V一个X”各构成成分的语义分析
“一V一个X”分为“一V”和“一个X”两个结构,下文先讨论“一V”和“一个X”的语义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分析V和X的语义特征。
1.“一V”和“一个X”的语义关系
“一V”是动作行为的发生,“一个X”是这种行为造成的结果。因此,构式内部“一V”和“一个X”是因果关系。并且“一V”和“一个X”之间主观上是必然和同时发生的关系,“一V”的动作正是“一个X”结果产生的触发机制。例如:
例12.制氧车间里,高压气体蹿出来,一米厚的混凝土墙一穿一个洞。
例12中高压气体穿过必然会使墙体立刻出现大洞。
2.V和X的语义特征
“一V”结构中的“一”表示动作短暂,并且语料证明V具有[+瞬时]的语义特征,非持续性动词在“一V一个X”构式中占有优势。尽管持续性动词也可进入构式,但在构式中动词的持续性已消失,瞬时性被凸显出来。例如:
例13.无管男女老幼,一吃一个好。
例13中“吃”并非指放到嘴里再咀嚼最后吞咽的过程,而是指药物通过口服进入人体的最终结果。
X在数量词“一个”的作用下具备了[+有界]的语义特征。当X是名词性结构时,X显然是有界的。而当X是形容词性结构和动词性结构时,“一个”后的X被视作V发生后的一个事件。例如:
例14.中国记者们吃了几天西餐后,均感“营养不良”,纷纷涌向中餐馆,一时间人满为患,以至于后来找不到某人,就直接去中餐馆,一逮一个准儿。
例14中“逮”只会引起“准”和“不准”两种结果,构式表示“逮”的动作每发生一次就必然引起“逮准”的事件发生一次。
(二)“一V一个X”构式整体的语义分析
“一V一个X”构式属于致使结果构式,表达动作行为发生后的结果。在构式的压制下,原本不具有致使义的动词V有了致使义,如例2中的“生产”和例13中的“吃”。但这些结果并非都是客观存在的,往往是说话人主观上认为的。例如:
例15.我知道团都住在哪些小庙里,一掏一个准,掏出来交给洋人,就立了大功!
例15“掏”的动作尚未发生,但在说话人“我”的认知中,“掏”的结果必然是“准”。
由上文分析可得出,“一V一个X”的构式义是“主观上强烈认为一个动作行为导致一个确定的结果”,相当于“一V就是一个X”。在词语选择上,X必须是有界的和确定的。例如:
例16.a.那些打针的小女兵,扎静脉一扎一个准。
b.那些打针的小女兵,扎静脉一扎一个不准。(自拟)
c.那些打针的小女兵,扎静脉一扎一个有点儿准。(自拟)
例16a中的X就是“准”,具有确定性;而例16b和例16c中的“不准”和“有点儿准”是一个范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准”和“有点儿准”不能进入该构式。
三、“一V一个X”的语用分析
由于“一V一个X”在口语中使用频率极高,因此构式应用的语体特征和语用功能是研究的重点。
(一)“一V一个X”的语体特征
构式“一V一个X”口语色彩浓重,具有随意性,多见于日常生活和白话小说中,较少出现在严肃正式的政论和公文语体中。在V和X的选择上,V以单音节为主,X常有儿化的现象。且由于“一V一个X”是对“动作—结果”的描述,因此构式主要出现在描写性语体而非论说性语体中。“一V一个X”是说话人基于已有事实对未来情况作出的一种预测,所描述的事件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虚拟的。例如:
例17.妇女往往是家庭中的主力军,特别了解家庭生活中最需要的东西。所以,她们的经验对产品开发很实用,往往一用一个准。
例17中说话人主观认为妇女的生活经验对产品开发十分实用,但事实并非如此,例17描述的事件带有一定的虚构性。
从时态来看,“一V一个X”表达的是动作行为总会引发某种结果的常态现象,主要用于惯常事件当中。因此,否定“一V一个X”时应从常态角度出发,表达为“不是一V一个X”,否定“V会造成X”的结果。
(二)“一V一个X”的语用功能
“一V一个X”在口语中被广泛使用,表达简洁准确,可凸显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1.简洁准确
语言经济性原则要求使用尽量少的语言形式表达尽可能多的意义,“一V一个X”既能表达V和X之间存在“动作—结果”的语义关系,又能表达这种语义关系的常态性。相比其他语言形式,“一V一个X”更加凝练准确,有时能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例如:
例18.到了坡上,把羊打开,一放一个满天星——都匀匀地撒开;或者凤凰单展翅“放羊不是艺,笨工子下不地”!
例18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羊群一放就像满天星一样均匀地散开,生动立体。“一V一个X”构式的使用为语句增添了诙谐幽默的表达效果,且表示类似的场景惯常出现,加重了生活气息。
2.强调和凸显
“一V一个X”中变项V和X被常项“一……一个……”凸显,V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而X不能通过上下文推断。再加上构式的自然重音落在“一”和X上,末尾位置通常是信息的焦点。因此,该构式的重点在X上。例如:
例19.户外已是天寒地冻,硬冷的海风更是把人一吹一个透。
例20.原来,中国队对这场翻身仗格外重视,针对荷兰队的模拟比赛和训练长达两个星期,今天上场后,球员早将对手的球路摸定,且烂熟于心,一打一个准。
例19中的分句主语是海风,搭配动词“吹”,“一吹一个透”的语义重点在“透”字上,表现海风凛冽,吹在人的身上感觉十分寒冷。例20意图凸显打球的结果,强调中国队战略得当,应对荷兰队队员的球路游刃有余。
四、“一V一个X”的来源与形成动因
学界对“一V一个X”构式的来源看法不一,且问题颇多。下文将详细分析“一V一个X”的来源和形成动因。
(一)“一V一个X”的来源
潘俊婷[2]认为,“一……就……”和“V个X”结构两者结合产生“一V就X”,“一个”取代了“就”,于是“一V一个X”最终形成。“一……就……”用法与构式之间的确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一……就……”主要用于复句中,表达各分句之间的关系,“一V就V/A”却用于单句中。潘俊婷[2]对这之间的变化过程并未详细展开分析。而曾昭娣[3]和谭力[4]都认为“一V一个X”起源于“一X一个Y”,如“一人一个火把”。然而,“一X一个Y”中的X和Y是分配关系,而“一V一个X”中的V和X是因果关系,两个结构差别明显。
“一V一个X”的演变过程应当是“S一V,就是一个X”双小句结构先熔合为“一V就是一个X”单小句结构,后来“就是”脱落,“一V一个X”构式最终形成。例如:
例21.用钱买一个小油折子,除去皮儿,用锥子外面扎上窟窿,扎出一个小王八的样儿,里头挖出四方槽儿,装上淀儿粉,把窟窿这半页抿合住,要与谁闹着玩的时节,冲着衣服一拍,就是一个小王八,越是青蓝的衣服,更看得真切,是这么一个比样。
例21中的“S一V,就是一个X”可紧缩成单小句“一拍就是一个小王八”,最后转化为构式“一拍一个小王八”。
(二)“一V一个X”的形成动因
“一V一个X”构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推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语言经济性原则和主观性。
1.语言经济性原则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听说双方力图以最简短的语言形式最迅捷有效地达到最理想的交际目的,这便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一V一个X”构式正是这一原则下的产物。
从构式来源来看,从双小句到单小句再到构式,“一V一个X”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语言形式不断简化的过程。“就是”脱落的根本原因是其在句中的作用较弱,存在与否并不影响判断义和肯定语气的表达。例如:
例22.老人的脚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一按就是一个小坑。
例22’.老人的脚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一按一个小坑。(自拟)
相较于例22而言,例22’表达形式更加简便,语义内涵更加丰富,并且更易于传达出说话人的主观情态和交际意图,利于听话人理解。
2.主观性
主观性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一V一个X”构式比其前身“S一V,就是一个X”更能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意识。因此,构式不断演化。“一V一个X”表明说话人笃定在一般情况下V的出现必定会引发X事件。但这只是一种主观判断,事实情况并非一定如此。因此,“一V一个X”可用于现实事件句或虚拟事件句。当表达同一种结果时,X的选择会透露出说话人对事件的情感态度。例如:
例23.a.母亲要是知道了,准会一气一个死。
b.母亲要是知道了,准会一气一个昏。(自拟)
例23中,母亲知道后不一定会“气死”或“气昏”,两者都表示十分生气,但显然“气死”的程度要高于“气昏”。说话人选择“气死”则意味着心理上认为这件事会使母亲生气到了极点。
综上所述,“一V一个X”起源于“S一V,就是一个X”双小句,后来双小句熔合为“一V就是一个X”单小句,“就是”逐渐脱落后形成该构式。构式整体表达说话人主观上对结果强烈肯定的态度,凸显说话人的情感倾向。“一V一个X”构式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