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厚植路径探析

2021-01-12胡雪飞何玉芳

黑河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精神时代大学生

胡雪飞,何玉芳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4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之后,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再次呼吁“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大学生是时代新人的主体力量,其担当精神培育和厚植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还是助力其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核心要义

时代呼唤担当。基于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表现出崭新的时代面貌,具有特殊的时代内涵,在担当情怀、担当勇气和担当能力上都有着更高的时代要求。

(一)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意识

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你就有使命,你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1]329使命和责任,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每个人的规定性,也是个体建立起与前代人、同代人和下一代命运关联的纽带。揆诸中国近现代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复兴不畏艰险,前仆后继,这一梦想也逐渐成为激励无数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标识。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鲜明的时代主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的时代特质和烙印,当代大学生既是追梦者,又是圆梦人。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民族复兴这条“长征路”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担起这份责任,在先辈的基础上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殷切呼唤,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最重要的生力军和主体力量,理应在顺应时代洪流之中把个人理想和时代梦想有机融合,自觉涵养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意识,勇担时代赋予我们的特殊使命和责任。

(二)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2]新时代大学生青春正当时,必须敢于直面现实生活中难题与困境,培养“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的勇气与魄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层次变革,各种社会思潮交叠冲突不断,由此产生了许多新的斗争形势和风险挑战。无论是核心科技的协同攻关还是脱贫攻坚的稳中求胜,无论是“思想丛林”的合理规制还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争夺与重塑都需要当代大学生勇挑时代重担,不断尝试,敢为人先,“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3]110不畏浮云遮望眼,大学生要坚持迎难而上,以刚毅的勇气面对前进路上的荆棘与坎坷,在探索与担当中彰显青春的律动。

(三)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担当情怀

涵养担当精神必须明确“为谁担当”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5新时代大学生要自觉厚植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担当情怀,其担当指向必须契合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学生要善于从为民服务中发现担当乐趣,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探索出勇于担当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环境需要大学生的自觉维护,敢于并善于同社会上消极腐败的社会思潮作斗争。与此同时,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嬗变表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多样化、层次化,这需要大学生善于知民情,顺民意,以真挚淳朴的情绪爱民为民,把矢志不渝的为民解难与脚踏实地的完成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为人民负重前行的道路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守正创新,本领过硬的担当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社会需求不断精准化,这对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实际要求。新时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担当之意,更要掌握担当之能,锤炼实现目标的硬本领和真学识。有本领和有担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掌握真才实学,具备本领过硬的担当能力是保障所担之责落地生根的基础和关键,否则只能是空谈误国,毫无建树。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要着力在担当能力上下功夫,努力增长知识见识,增强能力素质。立足国际视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要素,大学生在增长才干时要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养成,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守正创新,突破思想藩篱,自觉担负起颠覆性科技攻关的时代重任,提高科学研究能力,使中国在创新发展之中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二、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培育的现实挑战

砥砺担当精神,勇担时代责任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大学生的担当意识明显提高,担当综合能力也显著增强,但当前担当精神的培育仍存在许多现实困境和挑战。

(一)社会思潮复杂多变导致部分大学生担当认知偏差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利益结构的深度变革不能保证每一个主体的特殊权益,这便致使一些利益受损集团极度想要表达自身的理想诉求,在观念上甚至出现与主流思想之间的偏离。各种社会思潮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并不断寻求新的宿主,借助互联网的依托快速进入大学生的视野,使得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思潮丛林中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在民族担当、社会担当和自身担当上出现严重的认知偏差。诸如民族主义思潮在增强大学生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同时,也促使极端激进的爱国主义和大民族主义思想的萌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错误的演变为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思想,最终外化为非理性、极端化的爱国行为。普世价值进入大学生视野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致使大学生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的担当意识和西方国家出现混淆。包括历史、文化、道德等在内的各种虚无主义思潮更是消解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得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的担当精神逐渐匮乏等等。尽管当前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在大学生群体之间仍然处于主体地位,但面对各种思潮的影响和侵蚀,增强大学生勇于维护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敢于同错误思潮进行斗争已经迫在眉睫。

(二)家庭教育欠缺导致部分大学生担当意识薄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担当教育在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养成中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许多家长对所谓担当还处于传统形式上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个人责任上的简单理解,忽视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担当诉求。在教育理念上,部分家长因循守旧,坚持“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忽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导致大学生担当能力匮乏。部分家长仍坚持封建时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腐朽观念,不能有效树立起正确的担当榜样形象,极度弱化了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当前大学生绝大多数都属于独生子女,在教育形式上部分父母的过度呵护甚至是溺爱使得一些大学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观念,不能合理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逐渐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知难而退的懦弱胆小者,逃避责任,不敢担当。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父母采取单向度的教育形式,不能对孩子的想法和观念进行及时的了解和引导,出现严重的角色缺位,导致学生缺乏担当过程中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三)高校教育形式单一导致部分大学生担当能力匮乏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涵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主要阵地。当前,部分高校对担当精神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出现思想政治工作边缘化的倾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担当教育产生了严重的疏离。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滞后,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体制之间还存在着彼此独立、各自为战的现象。在教育主体方面,部分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不能紧跟时代步伐,依然采取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文本式”的教学语言,担当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一些教师仅仅把中央的文件、政策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上,没有落实到实践的各个环节,导致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出现严重的脱节。在教育形式上部分高校主要采取主题班会、思政课堂、专家讲座的担当教育方式,缺乏教育的针对性和层次性,难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载体上,部分高校忽视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设备陈旧,缺乏管控。一些高校的校园舆情治理力度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校园实际环境还是校园网络环境都没有形成应有的担当文化氛围。

(四)社会化程度较低导致部分大学生担当勇气不足

“人的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生活知识、技能和规范,适应社会环境,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5]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与实际有所偏差甚至是完全背离。尽管当前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交互的时空限制,但虚拟场域中的海量信息良莠不齐,其权威性和真实性都不能得到认证,大学生的网络社会参与远远不能弥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化程度。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脱离实际生活,反而加剧了其对社会正确认知的鸿沟。社会化程度较低必然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生活复杂多变以及实际需要缺乏了解,由此产生畏惧心理,致使担当勇气不足,害怕承担责任,不敢担当。与此同时,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把自身认为理想样态的担当品质和社会实际进行磨合与调整,难免会出现心理冲突和不完全,这更加削弱了大学生的担当勇气和探索精神。

三、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厚植路径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新时代厚植担当精神必须坚持思想引领为先,补足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钙。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和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营造敢担当、善担当、乐担当的社会氛围,实现担当精神全方位的涵养与灌输。

(一)思想引领——以理想信念之基夯实大学生的担当意识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之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保障其担当意识的自觉内化,以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勇气践行自身的使命和责任。首先,要用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大学生的担当定力。马克思主义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是大学生正确了解担当意义,合理进行担当实践的强大武器。要运用通俗化、大众化的宣传方式让大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全貌,掌握其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把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人生“总开关”。其次,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补足大学生担当精神之“钙”。共产主义是无数大学生接续奋斗的精神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二者相辅相成,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辩证统一,共同铸成新时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最后,要在坚持“四个自信”中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逐渐生成的理性共识,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制度优势。大学生需要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来增强实现民族复兴的自信心,从而转化为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

(二)立德树人——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提高担当品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担当精神的主阵地,在提高担当品质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必须优化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亲和力。首先,要把民族复兴重任与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采用“文字简短、重点突出、图文并茂”的工作方式,做到“有意义”和“有意思”的有效融合。其次,要推动课堂思政和思政课堂同向同性,把担当精神的培养贯穿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特别是要抢占网络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论担当意识的培养。最后,要落实大学生责任制度体系,量化担当责任指标,并作为评优评先的标准纳入考核的范围。要健全“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以及校园舆论引导机制,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切实用一系列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养成。

(三)以文化人——充分挖掘与展现中华文化中的担当元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担当精神的肥沃土壤,厚植大学生担当精神必须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担当元素,弘扬革命文化中展现的担当精神,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先导作用。首先,要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担当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和运用。自古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责任观念便深深植入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要借助现代化的表达载体与形式,着力使这些担当元素重新焕发生机,并从中汲取素材进行重现融合与锻造。其次,要充分挖掘与利用革命文化中为实现民族复兴前赴后继、勇于探索的担当品格,因事而化、因时而变的担当智慧以及不怕牺牲、刚健不屈的担当勇气,以此来激励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具体化和行动自觉。最后,要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相融相通。

担当民族复兴是新时代的鲜明主题,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特征,要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形成文化特色品牌,让大学生在其感染下实现担当精神的深耕厚植。

(四)实践育人——在社会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担当勇气与能力

实践出真知,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关键就在于实践养成,这也是检验担当精神培育成效的重要尺度。首先,必须坚持课堂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真正了解社会的需要和群众的关切,在担当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担当能力和素养。要组织开展有关中国梦的社会实践活动,精选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优化活动载体,真正把大学生应负的时代责任融入其中。其次,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磨难和坎坷、失意和挫败,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毅力,在一次次尝试之中磨炼自身的意志和勇气。最后,要在实践中鼓励创新,激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创新点,形成创新意识,真正形成能创新、会创新的担当硬实力。

(五)环境熏陶——营造敢担当、善担当、乐担当的社会氛围

马克思指出:“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1]4担当精神的涵养必须营造正能量充沛的社会环境,推动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担当自觉。首先,要广泛开展先进担当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其时代风向标的关键作用。一方面要善于遴选出真正能够唤醒大学生真善美和担当意识的典型事例,注重其针对性、层次性和真实性。另一方面要采取诸如歌剧、小品、戏曲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他们的眼前,并推动其走向网络、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度。其次,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引领与规制各种社会思潮,把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阐释清楚,廓清各种思潮特别是错误思潮的危害本质,提高大学生敢于担当的勇气与能力。网络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交流互动的主要活动场域,要特别注重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舆情的治理力度和效度。最后,要立足学生实际创造出蕴含担当内涵与本质的优秀文艺作品,运用立体化、影视化的宣传形式,着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发现担当之美,从而形成乐担当的精神境界。

猜你喜欢

精神时代大学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