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研究
2021-01-12李浩
李 浩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17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新作为”[1]。要以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以新作为谱写新篇章。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浪潮下,接触了更多世界、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信息冲击,在思想意识形态的冲击下,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形态。回顾新中国七十余年、五四运动一百余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历史,正是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大学生用行动实践爱国主义,用行动坚定理想信念,用行动谱写时代篇章。今天身处新时代的大学生,接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思潮冲击,肩负着新时代的民族复兴大任,为此,作为肩负整个国家和民族希望的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明确的爱国意识、自觉的爱国行为,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和发展。本文以某大学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深入挖掘新时代影响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的因素,并将新时代的新要求融入到大学生爱国主义行为教育之中,探讨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的有效方式,以期为高校进行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现状
(一)研究设计与目的
本研究采用自编网络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于2020 年7月在问卷星平台发布,共回收有效问卷504 份。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明晰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的现状,为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的产生和持久保持提供依据。同时,调查了大学生对通过网络进行爱国感情表达的方式偏好和对时事热点的看法,揭示出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表现的差异,尝试找到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表现差异的原因,以期对健全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思想理念,激发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的对策建议提供客观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某大学的在校学生,学生群体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从年级来看,大一学生占比为11.11%,大二学生占比为23.02%,大三学生占比为46.83%,大四学生占比为12.7%,研究生占比为6.35%。从性别上来看,男生占比为69.84%,女生占比为30.16%。从生源地来看,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比为31.75%,来自乡镇的学生占比为23.02%,来自城市的学生占比为45.24%。
(三)分析结果
1.新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爱国主义的看法
本研究调查了新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来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行为十分具有价值”和“网络上的关于爱国主义话题的社会舆论导向对于自己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产生很大影响”的认同度,提问了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对待网络上关于国家主权、民族统一的热点新闻?”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96.03%的同学对通过网络媒体来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十分具有价值这一观点持认同态度,有3.17%的同学比较不认同这一观点,0.79%的同学完全不认同这一观点。88.09%的同学认为网络上关于爱国主义话题的舆论导向会对自己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产生很大影响,7.94%的同学认为会有影响、但是程度不会非常深,3.97%的同学能够坚持自己的思想独立性,进行自己的价值判断,认为自己不会被网络舆论所影响。关于网络上的热点新闻,91.27%的同学表示不会盲目发言,会多渠道了解事情本身后再发表言论;在有3.17%的同学表示容易被大V 意见带动的同时,0.79%的同学不会去仔细了解事实,会发表自己认为正确的言论;另外,4.76%的同学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关于国家主权和民族统一等热点新闻与己无关。
2.新时代大学生关于网络爱国主义的行为表现
本调查问卷除了对新时代大学生关于网络爱国主义进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调查外,还对网络爱国主义行为表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6.35%的同学在网络上发表过爱国言论或者对他人的不当言论进行了抨击,同时有43.65%的同学保持观望态度。对于国庆节这样的全国性爱国主义节日,所有受调查的同学均在现场或者通过网络进行了观看庆典或新闻,由于时空因素,12.7%的同学到现场进行了观看,87.3%的同学则通过网络进行观看了解。在调查利用网络途径进行爱国主义实践的方式时,88.1%的同学表示愿意阅读高质量的新闻、期刊、文章等加强自身修养;也有40.48%的同学表示针对一些存在分歧的问题,愿意通过网络集思广益;7.14%的同学选择其他途径进行爱国主义实践。
3.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的交叉分析
在进行交叉对比分析时,将性别设为自变量X,将思想意识形态和行为表现的问题设为因变量Y,通过分析发现:在关乎网络爱国主义的意识形态方面,男生和女生并未表现出大的差异,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网络上关于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的热点新闻,6.82%的男生表示与自己无关,而女生则并未表现出这一思想意识。在关乎网络爱国主义的行为表现方面,女生参与网络和社交媒体进行表达的比例明显少于男生。对于未在网络上进行爱国主义价值观表达或抨击不爱国行为的问题,男生中占比为38.64%,而女生则有超出一半的同学表示不会进行这类行为,占到55.26%的比例。同样,选择忽视网络上有损国家利益的言论的男生占比27.27%,女生则达到34.21%。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十一国庆阅兵典礼这样的全国型、民族型庆典,所有同学都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约五分之四的同学均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积极关注。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面临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新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兼具接受着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接受着网络爱国主义行为的双重影响。基于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环境的空间营造与利用不足
在当今新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科技、信息等已经并且还将继续深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和行为实践方式,网络作为青年们善于运用并积极创新实践的工具和平台,具有极大的教育实施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可知,极大部分大学生认同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对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的价值意义,网络和社交媒体等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形态产生极大影响。目前,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方式仍然占据主体,主要以课堂教授和线下实践参观为主,对于拓展网络空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和行动不足,对于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利用也远远不够。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的产生和纠正面临空间营造和利用不足的问题,使得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发挥不足。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形态对行为实践的引领不足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主义是一种深长的情感,新时代的大学生普遍表现出程度不一的爱国情感,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大学生在网络爱国主义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正确意识形态对行为实践的引领却表现不足。大学生对于国庆这样的大型国家庆典参与度非常高,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对于中华民族饱经沧桑却一直砥砺向前的民族精神,大学生从心底深深认同。但对于在网络上积极表达爱国之情和抨击他人不当言论,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善于表达、不善于作为。同时,网络作为开放、自由的空间,本身是大学生活跃的场地,应该成为大学生积极自主、科学合理表达的平台;网络新媒体形态的多样、渠道的便捷、开放以及参与互动的频繁性,应该使爱国主义的表达更加及时、丰富、广泛而生动[2]。新的历史阶段,爱国主义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网络爱国教育思想意识形态对行为实践的引领极为重要,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
(三)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群体化特点明显,融合教育不足
大学生是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客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讲,讲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做到“八个统一”[3]。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因素下女生比男生更容易表现出思想意识形态上的网络爱国主义,而男生则相比女生更加容易表现出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和实践。男女生群体不同,在网络爱国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和行为实践表现上也表现出较大差异。新时代大学生在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时,其群体化特点应该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设计之中,通过对其群体化特点和行为方式的表现进行归纳研究,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的群体化优势突显,在网络爱国主义教育中融隐性教育于显性教育之中,使青年大学生群体充分进行思想和行为碰撞,加以合理引导,产生良性结果。
三、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爱国主义行为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拓展网络爱国主义空间,打好网络教育空间突破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4]网络和社交媒体等新时代的教育载体之一,受到广大大学生的认可和热衷,其具有的新颖性、即时性、趣味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与爱国主义类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性、严肃性、有限性等特点形成有效、合理的互补。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增强了新时代大学生对其的可获得性,通过纪录片、短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资源的整合,在阐释爱国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形成体系化、条理化,多层次、点面结合的模式,可以充分拓展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空间,实现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和方式突破。网络以其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优势促进实时地和多场地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网络极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其不受时空限制,大大拉近了交流实践的距离。疫情期间,网络在线教育由于客观实际情况而得到了全面地启用,网络在线教育平台和方式方法都有了长足地发展,在新时代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搭乘信息化快车,可以实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彰显出新时代的新作为,新时代的新思路,新时代的新策略。网络以其新颖性、趣味性等助力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建设和形式重塑,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由于其内容本身具有的严肃性特点等使得其创新型改进难以实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不足,从而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效度不足。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网络这一块自由的空间,它连接了不同国度的人们,西方可以用它来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5]。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占领网络新空间,打好网络教育空间突破战。在新时代下,大学生利用网络来进行爱国主义行为实践是广泛存在的,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引领时,应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工具和阵地。同时,在新时代网络大环境下,借助网络的效用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改变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固有的刻板印象,激发其爱国情感,触发其爱国行为。
(二)借力重大事件充实实践教育,打好网络行为实践引领创新战
爱国主义教育并非是孤立的,其内容并非固于理论知识内容,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重大事件对于大学生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借力重大事件充实实践教育,以网络形式切入爱国主义行为实践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大事件带来的广泛影响力,抓住大学生的关注点,聚焦新时代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要点,以打好网络行为实践引领创新战。在具体实践中,各大传统节日、国庆大典、党的全会等重要时刻节点开展活动,融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等于其中,让大学生将国家的传统、目前国家发展势态以及未来规划展望等联系起来,有更加全面系统、直观地体验到国家所具有的大国精神与大国力量。同时,集体的氛围对整个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通过集体的重大事件参与,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具有时代和国家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潜移默化引领其网络爱国主义实践行为。借助重大事件不仅可以引领大学生的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实践,而且可以增强其大局意识和大局观,青年作为国家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只有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格局,才能更好地实践和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来增强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6]以极强的针对性通过重大事件引领大学生行为,可以使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也更加鲜明。新时代,新要求,新目标,教育面向的青年群体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之基,教育需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引领,积累学生“爱国奉献”的情怀,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使命担当。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具有时代性,我们应“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4]要利用好“互联网+”的网络时代特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抓手,凝聚青年学子的中国心,创造青春中国梦,书写新时代中国的爱国志。
(三)重视学生群体化特点,打好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融合战
大学生是有朝气、有激情、有个性的一个群体,在实践教育中,要努力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大学生热爱新事物,善于利用新技术、新产品,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自身群体特点,在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和引领对其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网络爱国主义价值性的凸显在于它是“一种一以贯之的态度和立场,一种完整的价值观”。[7]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性别因素在其思想意识形态和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实践方面显示出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网络爱国主义表现较行为实践方面好,男生则反之。实质上,爱国主义在情感维度之外也体现为“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的行为准则体系”。[8]基于男女生性别因素在网络爱国主义中表现出的差异,笔者认为应该在网络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形态和行为实践的教育中将学生性别纳入教育教学设计之中,对青年大学生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融合式发展。具体设计为:在研讨课和实际教育实践中,将男女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到研讨和实践中,鼓励其进行思想意识形态和行为实践的具体表现,从而形成思想和行为碰撞,以女性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熏陶男性大学生,以男性大学生的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影响女性大学生,从而在思想和行为上提升爱国主义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