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切横缝术联合A 型肉毒素、硝苯地平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2021-01-12谢加强陆才福陈世春
谢加强,陆才福, 陈世春
(1.黄石爱康医院,湖北 黄石;2.黄石普仁医院,湖北 黄石)
0 引言
慢性肛裂是一种在肛肠外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齿状线下的肛管皮肤层受到损伤后导致周围组织形成缺血性溃疡[1]。慢性肛裂患者在临床上通常会表现出便秘以及肛门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导致患者便血,且肛门疼痛感也会逐渐加重[2]。慢性肛裂具有病程长、难以自愈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通常以纵切横缝术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患病位置特殊,患者术后存在伤口感染、创口愈合速度慢等问题[3]。鉴于此,为了使患者在术后能够快速愈合,恢复正常的生活,本研究对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肛肠科收治的120 例慢性肛裂治疗患者采用两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以研究纵切横缝术联合A型肉毒素、硝苯地平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肛肠科进行慢性肛裂治疗的120 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通过计算机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6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数量比例为36:24;年龄26~46岁,平均(34.5±4.7) 岁;病程0.5~3.6 年,平均(2.3±0.4) 年;患者肛门裂口位位于前侧者23 例,位于后侧者37 例;病情等级为II 期者39 例,等级为III 期者21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数量比例为34:26;年龄24~44 岁,平均(35.0±4.3)岁;病程0.6~3.9 年,平均(2.3±0.6)年;患者肛门裂口位位于前侧者27 例,位于后侧者33 例;病情等级为II 期者37 例,等级为III 期者23 例。两组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在对比中并无明显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纳入的患者病情均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有关肛裂的诊断标准[4]。同时已将患有严重精神疾病者、处于妊娠期的女性患者、患有糖尿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排除在研究对象外。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纵切横缝术以及相应术后护理方式进行治疗和护理,具体操作:患者术前需做好肠道准备,手术开始后行麻醉并使用络合碘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沿患者肛裂处正中位置行一纵行切口,上至齿线,下至肛缘外2.0cm处。切除患者内括约肌纤维化部分,若齿线上存在狭窄带扪及,则性黏膜下切除。伸入双指于患者肛门中,并予以扩肛,随后切除患者的哨兵痔、肥大肛乳头以及潜心瘘管。结束手术前清理患病部位的病变组织,将切口边缘予以修整,并给予相应的包扎止血操作。
观察组患者采用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纵切横缝术治疗,并额外使用A 型肉毒素(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国药准字S10970037,规格100U/支)与硝苯地平(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798,规格10mg/片)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式:手术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将在进行手术的同时向患者内括约肌的侧缘5 点钟和7 点钟位置注射A 型肉毒素溶液15U,并对注射位置予以0.5min 的按摩,以保证药物均匀的扩散。手术后将25g 凡士林与5mg 硝苯地平片粉末混合制成软膏,在患者肛门及周边部位涂抹,每日2 次,持续1 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Wexner 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其中治疗效果评价标准采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012 版)》[5]进行判定:患者便秘、便血以及肛门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且手术创口面愈合部分不低于2/3 则判定为治愈;患者便秘、便血以及肛门疼痛等各种症状有明显的减轻,且手术创口愈合部分不低于1/3、不高于2/3 则判定为好转;患者便秘、便血以及肛门疼痛等各项症状均为出现改善,且手术创口愈合部分低于1/3 则判定为无效;治疗有效率=(痊愈人数+有效患者)/无效患者×100%。患者的肛门功能采用Wexner 评分量表进行评判,主要评判方面包括患者肛门和腹部的疼痛感、排便时长、排便困难度、排便完整性、排便时长以及排便频率等,满分为30 分,且分数与肛门功能呈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t)和计数资料(χ2)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2.0 版本)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计数资料表示为(n,%),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的对比中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 个月和第6 个月Wexner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Wexner 评分未见明显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第1 个月和第6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Wexner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 个月和第6 个月Wexner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 个月和第6 个月Wexner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术后1 月 术后6 月观察组 60 13.54±2.63 6.34±0.67 3.06±0.43对照组 60 13.84±2.58 7.96±0.75 4.31±0.57 t - 0.631 12.478 13.561 P - 0.529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对比(±s,d)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对比(±s,d)
组别 n 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 60 14.14±1.68 10.41±1.67对照组 60 15.98±2.41 12.65±1.96 t - 4.852 6.738 P - 0.000 0.000
3 讨论
肛裂是由于患者肛门处皮肤出现裂伤并遭到细菌感染而形成的溃疡,有研究指出,肛裂多发于青年和中年群体中,且其发病率保持在4%~5%之间[6]。通常肛裂患者会出现性便秘和肛门疼痛等临床症状,而根据患者疾病能否自行愈合将肛裂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肛裂发病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自行痊愈,慢性肛裂则通常无法自行痊愈,其溃疡位置也相较与急性肛裂更深,因此只能借助药物或者手术治疗才能够治愈[7]。目前治疗慢性肛裂通常有两类方式,分别为非手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全身治疗、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局部注射治疗等方法。硝苯地平是局部外用药物治疗法所常用的一种药物,其本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但是有研究显示,在肛裂部位外用此药物能够抑制钙离子计入内括约肌的肌浆,并较少肌肉的机械性收缩,以达到降低氧消耗的目的,同时此药物还具有抗炎症的作用,因此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促进溃疡的愈合[8]。A 型肉毒素(BTX-A)则是局部注射治疗法中常用的药物,此药物在治疗慢性肛裂上已拥有20 多年的历史。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所生产的一种神经性毒素,根据其蛋白抗原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的肉毒素,而A 型肉毒素则是作为其中被人类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此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人体乙酰胆碱的释放来缓解括约肌的痉挛状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肛管的静息压,使患病位置能够更好的愈合。项征剑对肛裂75 例患者采用小切口扩引流术和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结果显示创口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效果优于痊愈标准的患者比例高达84%,且患者整体的有效率达到98.67%,充分说明应用肉毒素在肛裂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手术治疗方法通常是在慢性肛裂指标的金标准,能够使取得比非手术治疗更好的疗效,常见的术式有侧位微创内括约肌切断术、小针刀内括约肌切断术、化学性内括约肌切断术以及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等。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能够直接清除患者病灶,使患者肛门不再受到异常刺激,并使肛管的静息压降低而收缩压增强,此外还能够扩张患者肛管直径,保证肛门功能的恢复。李腾芳对作为观察组的43 例肛裂患者采用了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进行治疗,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炎症反应情况均显著优于采用开放式侧位肛裂切除术的对照组患者,说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相较于其他手术方法更具有优势。但是由于纵切横缝术所行切口为高张力切口,因此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创口疼痛、感染等情况,故有研究对手术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良。甄彦龙对43 例肛裂患者采用改良后的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改良后的术式也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切口疼痛度、创口愈合时间,并改善相关手术指标,与其余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在使用纵切横缝术对慢性肛裂患者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A 型肉毒素和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将药物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有效结合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慢性肛裂患者采用纵切横缝术联合A 型肉毒素、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症状,使患者肛门功能恢复速度有效提升,显著缩短患者愈合的时间,具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