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束带如意”的造型艺术和文化内涵

2021-01-12朱国强

江苏陶瓷 2020年6期
关键词:紫砂壶紫砂传统

朱国强

(宜兴214221)

陶瓷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反映着历史的发展特征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在宋代的时候,许多诗文中可以看到紫砂的踪迹,但是在实物的考证之中,并没有发现紫砂的出土,最早的关于紫砂的起源历史可以从明代开始。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和人们饮茶之风的日益盛行,紫砂壶制作逐渐脱离了原来的陶瓷制作体系,开始了自己全新的创作和设计。这时候的一位紫砂巨匠时大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把紫砂壶原来的范式模具生产制作工艺进行了二次改革创新,开启了紫砂匠人全手工制作紫砂的先河,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匠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得紫砂艺术形成了自己专属的工艺体系,后来的紫砂匠人们在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之下,终于形成了紫砂艺术如今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1 紫砂作品“束带如意壶”的创作理念

紫砂之所以经历了历史的跌宕起伏而始终薪火相传,除了紫砂艺人的坚守之外,最重要的是紫砂艺术之中最根本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脉络一脉相承,已经成为了宜兴紫砂艺人融入生命之中的一部分,对于大部分的紫砂艺人来说,工作和生活都是围绕紫砂来展开的,于是他们把日常生活之中的所观、所感、所见、所闻都用手中的紫泥演绎出来,如同我们使用文字记录历史一般,陶都宜兴的历史可以说是用陶瓷来抒写而成的。紫砂壶千变万化的造型艺术,正是世世代代紫砂艺人们辛勤汗水的结晶和思想感情的寄托,同时也是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凝练和概括,让我们在今天机械化水平如此之高的情况之下,还可以享受到手工艺品带来的美好。

紫砂作品“束带如意壶”(见图1)就是在传统紫砂器型的基础之上,加入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思想,在简约古朴的造型上融合了束带的装饰,更加凸显出整体的古香古韵。此壶壶身墩圆饱满,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了端庄稳重的形态,折肩的处理也是难度非常之大,运用得恰到好处;壶嘴一半的位置贴合于壶身,弯流昂扬向上,出水爽利,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壶把圈圆,挺括舒展、端握舒适,和前面的壶流一张一驰、和谐统一;壶盖平整,压合口沿,严丝合缝,气密性非常良好;上面的壶钮如同一柄抽象的如意造型,自然弯卷、拿捏称手,具有实用和美观的双重作用;壶身中部的一圈束带环绕,很好地增加了整体的层次感,又使得壶身多了一些挺拔隽永的味道,可谓是匠心独运、点睛之笔。如意壶型在紫砂传统经典器型之中比较常见,多有装饰于其上,比如“仿古如意壶”、“云肩如意壶”等等,同时束带的装饰也在紫砂艺术造型之中经常见到,把简洁的壶身装点得分外迷人。紫砂作品“束带如意壶”就是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利用紫砂古朴的泥料特征和良好的可塑性,运用传统的工艺技法,把紫砂艺术之中一直竭力推崇的这种老味彰显出来,让人在现代社会之中寻觅到古典的紫砂造型艺术之美,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图1 束带如意壶

2 紫砂作品“束带如意壶”的美好祝福

“如意”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非常的多见,从此壶壶钮的形态中就可以看出“回头即如意”的暗合寓意。最开始的如意来源是一种挠痒痒的器具,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艺术品,历史上乾隆皇帝曾经有着“谁知子氏犹尚质,已有欣于如意人”的诗句流传于世,由此可见如意的影响力颇为深远。束带,作为古代人们腰带一类的装饰,唐代大诗人韦应物在《休暇东斋》诗中写到:“由来束带士,请谒无朝暮。”可见束带可以整束衣冠,装扮的人们更加精神饱满、意气风发,用在紫砂壶上面也更加地凸显出器具的吉祥如意之感和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活力。这件作品“束带如意壶”正是在这样的古意之中运用而生,把紫砂纯朴的特质和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美好的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

3 结 语

紫砂壶最大的魅力就是用传统的手法来营造过去的意境,在时代的潮流之中保持着远古的情怀,坚守着匠人匠心,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滋养着现代的紫砂艺术创作,让人们能够体味到一种怀古的感觉,从而拥有了在茶具之中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于茶具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人们的审美品位也在逐步提高,紫砂器成为了非常具有功能和艺术审美的选择,让广大的茶友和壶友爱不释手,通过紫砂壶不仅仅让茶叶发挥出了最醇正的滋味,而且让人们在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之中遨游,在喝茶论道之中品味世态悠然。

猜你喜欢

紫砂壶紫砂传统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
《读壶记》
紫砂壶估值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