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危重症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进展

2021-01-11盛红杰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7期

盛红杰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危重症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根据临床护理经验及有关资料,总结深静脉置管的应用优势与护理方法,以降低患者皮肤感染、气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深静脉置管前,给予老年危重症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以提升老年患者的配合度;置管过程中合理选择深静脉,调整患者体位,监测其生命体征;置管后通过导管护理、局部皮肤护理、更换敷料等方式,保证患者深静脉导管的通畅。结论:深静脉置管可快速将药物送至患者体内,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体验,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关键词:老年危重症患者;深静脉置管;皮肤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7--01

前言:老年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建立持久长效的静脉通道。深静脉置管操作便捷,无需重复穿刺,将其用于老年危重症患者,可有效满足静脉给药需求及生命体征检测需求。老年危重症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如下所示:

1深静脉置管的应用优势

对于老年危重症患者而言,深静脉置管的应用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①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优势。与其他年龄段的危重症患者相比,老年患者自身血管条件较差,循环血量相对不足,整体穿刺难度较高。深静脉置管避免了多次穿刺不成功带来的工作压力。②减轻患者痛苦体验优势。重复穿刺为老年危重症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体验。深静脉置管可持续满足护理人员的用药需求,置管成功后无需取出[1]。③及时用药及获取数据优势。在临床中,护理人员可通过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深静脉导管,快速给药并获取患者的相关监测数据。

2老年危重症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2.1置管前护理

①健康教育。详细为老年危重症患者讲解深静脉置管流程、注意事项等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正确认知,同时取得患者的配合,间接提升一次置管成功率。若老年危重症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应为患者家属详细讲解上述知识。②心理护理。以温和态度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疑虑和心理负担。若老年危重症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或焦虑问题,可通过指导患者开展放松训练或于病房内播放舒缓、轻快音乐的方式,改善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③术前准备。做好静脉穿刺包、药物配置等准备工作。

2.2置管中护理

①深静脉选择。為避免老年危重症患者出现自行拔管行为,同时保证导管观察及护理的便捷性,可将老年危重症患者的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作为深静脉置管部位。穿刺前,应检查穿刺点皮肤是否存在破溃问题。若取锁骨下静脉,则患者取平卧位,保持头低肩高,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消毒铺巾后,性局部麻醉,保证针头与患者皮肤之间的角度在18°-25之间。穿刺成功的标志为:抽回血时见静脉血。抽回血中若察觉阻力,应避免将抽出血液回注入患者体内,防止回注造成血栓栓塞。如未一次穿刺成功,护理人员需将针头拔出再次穿刺,切不可以针头在老年危重症患者锁骨内探寻。若将颈内静脉作为置管深静脉,则患者取仰卧位,并于患者肩部中间位置增垫软枕,以充分暴露只管位置。消毒铺巾并行局部麻醉,取皮肤与针头30°-45°进针,进针深度控制在2-3cm之间。当导管置入深度达到5-7cm时,可以无菌胶布进行固定。②体位护理。指导老年患者取正确体位。充分暴露深静脉部位皮肤,告知患者术中避免活动头部,或以适宜物品固定患者头部。②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察患者的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询问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主观感受。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临床医师给予合理处理。③导管固定。为避免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活动引发导管移位(导管移动距离>0.5cm)或脱出,应于间隔敷料(敷料本身需固定)1-2cm位置,以无菌胶布固定深静脉导管。

2.3置管后护理

2.3.1置管部位检查

置管结束后,仔细检查患者局部皮肤是否存在肿胀或渗血,保证导管处于通畅状态,并利用无菌胶布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因老年危重症患者活动引发导管脱出。

2.3.2导管护理

①频繁检查深静脉导管是否通畅,避免出现渗漏、脱出或导管扭曲等问题。②分别于利用深静脉导管输注液体前后,以12500uL肝素混合250mL生理盐水,对深静脉导管进行推注检查。深静脉导管接上液体前的推注量以3-5mL为宜。推注时观察是否出现回血或堵塞等问题。输液完毕后,取5mL上述配制肝素液封管。③更换输液装置时,利用75%酒精、2.5%碘酊对输液装置与深静脉导管的接口处进行消毒处理。消毒清洁时,应保证衔接的紧密性,避免空气进入导管引发输注不畅问题。若大量空气进入老年危重症患者体内,则应立即辅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抬高20°,避免形成气栓[2],加剧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痛苦体验。④输液巡视。老年危重症患者血液黏稠度较高,输液时易出现导管堵塞。因此,利用深静脉导管行静脉输液时,应增加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巡视频率。根据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实际状况合理调整滴数。

2.3.3更换敷料

为避免发生皮肤感染,应分别按照2d/次,7d/次的频率,更换老年危重症患者的无菌纱布敷料及无菌透明敷料。若时值夏季,需将无菌透明敷料的更换频率调整为2d/次。更换敷料时,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状况。

2.3.4局部皮肤护理

与其他年龄段危重症患者相比,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疼痛敏感性较低。因此,应频繁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若患者主诉置管处皮肤疼痛,应立即检查。如出现重度疼痛,应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定期观察患者置管部位皮肤是否存在红肿、渗液等现象。如出现红肿,应以75%酒精对红肿皮肤进行消毒,并按照略大于红肿皮肤面积的标准,于老年危重症患者皮肤表面涂一层1-2cm的红霉素软膏。若患者局部皮肤出现渗液,应及时以无菌棉签清洁干净,并检查深静脉导管的渗液原因,给予适宜处理。

结论:深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好,置管时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局部皮肤护理、导管护理等方法,保证深静脉置管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深静脉导管的作用,以降低老年危重症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文,石秀英,赵文静. 老年危重症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5,3(03):177-178.

[2]彭巧云. 深静脉置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01):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