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群文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品质

2021-01-11李寿娟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思辨能力群文阅读

李寿娟

【摘要】本文阐述利用群文阅读方式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方式,先选择一组具有较强联系性的文本进行组合学习,再通过对比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然后通过系统设计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并设计中心议题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最后利用多种阅读方式组合凸显思维的融通性,培养学生多样化和多角度思维。

【关键词】群文阅读 组合学习 高阶思维 思辨能力 系统性思维 拓展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7-0071-02

群文閱读是选择一组具有联系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展开立体式的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进行多向度、多角度的言语实践与思考,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升自己的阅读力与思考力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具有联系性、对比性、系统性、拓展性和融通性的新型阅读方式,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和认知活动。它是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的范畴,既有横向与纵向的衡量、对比、分析、迁移,又有对事物的反思、提问、探究、批判,直到问题的解决。

一、选择一组具有较强联系性的文本进行组合学习

教师往往以某一个联系点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深度阅读。比如,《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采取“1+X”的方式,利用文章的联系性进行组文。可把作者宗璞的《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三篇文章组合在一起阅读,以“言志”作为三篇文章的联系点,通过朗读、默读批注、交互研讨等环节的学习,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言志”的方法:(1)运用象征、比喻的修辞手法;(2)联系生活实际;(3)运用哲理性的语言点明文章的主旨;(4)以物写悟。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一组文章思考同一个问题,发现此类文章的联系性、同一性以及规律性的东西——“言志”的方法。由联系性的思维发展到整合归纳性的逻辑思维,比如,教读《最后一次讲演》,把它和《我有一个梦想》《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组合阅读,让学生以朗读为主线,以品味语言为切入点,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强化、思考、对比、发现、找到三篇文章的联系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从而总结出让演讲词更有感染力的方法和技巧:(1)通俗易懂;(2)口语化、大众化;(3)多用短句,少用结构复杂的长句;(4)巧用排比、比喻、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以增强语言气势;(5)锤炼“金句”让文章更精彩等。通过这样读一群文章发现文本的内在规律,从而发现一类文章的相通性与内在规律,让学生的思维由点到面,由发散到聚合,由具体到一般,由形象到逻辑的方向发展。因此,学生习得阅读文本的思维方式,使语文学习力和思考力得到训练和培养,核心素养得到落地、生根、开花和结果。

语文,教的是语言,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门功课,它培养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其教学过程是语言的习得过程。语言习得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好的品质。首先就要从联系性的思维开始进行培养,因此联系性思维,是高阶思维培养的起点,是高阶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二、通过对比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对比性阅读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一种好的办法,因为它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相近或相反的文章的写法与表达方式的不同,知道文章写作的精妙之处。如一位老师上《饮酒·其五》时,把王绩的《野望》放在一起组合做对比阅读。通过问题“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整合在一起学吗?”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诗歌,找出两首诗歌的相同点:(1)都是五言诗歌;(2)都是写田园生活的诗;(3)都是写秋天的诗;(4)都是诗人弃官归隐后写的诗。这样对比找出共同点后,再进一步深入文本,寻找两首诗的相异点。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挖掘出《野望》的“望”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的深刻含义,并进行对比。“望”即“往远处看”,在诗中含有思念,盼望的意思;体现的是作者因为有所期望,所以才有无所依的感叹。“见”在诗中含有无意中看见之意,表述的是一种物我合一的意境,表达一种自由闲适之意。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能辨别出这两首诗的不同意境和诗人表达的不一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对比和比较,求同与求异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深入解读和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诗歌阅读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联系性和对比性的思维,从而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与辨别能力。

三、通过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

通过系统的组文方式,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教读杜甫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可以把它和《望岳》《春望》《登高》《江南逢李龟年》四首诗进行组合阅读。在这样的组合阅读中,可设计这样的任务群:(1)朗读完这首诗,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杜甫的家?它为什么如此的贫困?(2)一首诗不足以认识一个人,请同学们联系这几首诗,想想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让学生通过小组团队的分工和合作学习,多种形式的阅读,使他们读懂杜甫是一个胸怀天下、怜悯贫寒的诗人,懂得当时贫困的根源——“安史之乱”,体会诗人不同时期不同的思想情感;从《望岳》中读懂诗人的书生意气与风华正茂,从《春望》《登高》中体会诗人的伤时思家,忧国忧民;从《江南逢李龟年》看到一个朝代由开元盛世到国事凋零、百姓颠沛流离的境况。但无论是怎样的一种境遇,都无法改变诗人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通过这几首诗的组合学习,一个诗人的一生,一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到衰落,在学生的心中形成一个综合的系统网络:人与社会命运共同体的系统联系。一个古今永恒的主题:人与社会共存亡,同发展。杜甫的一生既是一个纵向沉浮的轨迹——社会的发展与衰落,又是一个横向的起伏跌宕。学生习得的既是纵横联系的“杜诗”系统,又是一个思维系统的生成与建构。学生通过组合阅读不同时期的几首诗歌,窥见了一个朝代由盛世走向衰落的历程。这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和过程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结构体系,使学生的阅读过程成为一个系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练习、强化、归纳总结和提炼。这是高阶思维品质的养成的有效过程与方法。

四、设计中心议题培养拓展性思维

学生阅读文本应是由入文到出文的过程,即通过文本的阅读,中心议题的设计,预设或自然的生成,由一个或多个联系点触发,水到渠成地流淌,并由文本联系、拓展到生活实际与社会现象,这一个过程是立体的、全面的,形成“入”与“出”的循环。如《阿长与山海经》《老王》《信客》的組合阅读,可以设计一个议题——“小人物的大世界”,让学生感知课文中主人公的“小”体现在哪里?这些人物的“大世界”又是什么?《阿长与山海经》的“阿长”,由于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突然觉得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改变了以前对她憎恶的态度,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一个关心、关注孩子的善良心灵,一下子令人敬仰。《老王》中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的是人性之美,是对人性美的赞歌。《台阶》中的“父亲”,是普通劳动人民的代表,他吃苦耐劳,勤劳简朴。这三个人物的“小”,是指他们都是下层的劳动人民,都是“小人物”的代表。他们虽然做的是平凡的小事,但表现出来的却是“大世界”的美好品质。这样的内容通过列表对比、比较阅读,进行整合性阅读,让学生拓宽视野,联系生活和社会,感知身边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的美好品性和道德,领略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人性光辉。这样的视野一打开,文本的解读自然延伸到生活中。社会中往往很多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在平静中奉献,于逆行中挺身,表现出一个个的“小人物”的“大世界”。通过这样的拓展与迁移,让学生把可为与有为的时代与个人密切联系起来,感悟“大世界”的美好。这既是思维的纵向流淌,又是思维的横向拓展。只有出现了向度和角度的变化,才有了深度与高度的发展,视野开阔方能显出站位与高度。因此中心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由入文到出文的桥梁,也是培养拓展迁移思维的抓手。

五、用多种阅读方式的组合凸显思维的融通性

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既是发散的又是聚合的,既是具体的又是概括的,既是形象的又是逻辑的。《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三篇文章的组合教学,可由一个“变”字的思考发散开来,先让学生寻找三篇课文中“变”的地方。《故乡》中有回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的变化,有闰土和杨二嫂的前后变化;《我的叔叔于勒》中有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的变化,有于勒的生活境遇的变化等;《变色龙》中有狗的主人的变化和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的变化。如此多的变化,学生经过对文本的阅读去寻找、发现,并自主地提出,就会出现不同的向度,学生也从这些不同中看到“我”与“他”。再经过师生一起汇集、整理、筛选,也就形成了以“变”为点的发散,学生以“变”为面整理、收缩、归纳,形成了《故乡》的“变”的焦点是“闰土的变化”,《我的叔叔于勒》的变化的关键是菲利普夫妇的“变”,《变色龙》的“变”是以“狗的主人”的变化为转移。学生由此分析、提炼出一个共通的关联点(变化点)——社会环境的“变”。这样的阅读过程,是点、线、面、体等要素的相互转换和融通的立体思维过程,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体验和内化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三篇文章的分散学习和整合学习,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思维的发散与聚合,从而使知识点和能力点在多次交互中得到有效的强化,并理解、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与技能,达到深度学习与高效学习的目的。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群文阅读培养的是思维,提升的是品质。群文阅读具有联系性、对比性、系统性、拓展性和融通性的特质,即思维的品质。于泽元教授也说过,群文阅读是对一组具有内在联结的文本的结构化理解。多文本阅读具有整体性阅读、结构化阅读等特征,是培养学生多样化和多角度思维的方式,其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求到文本意义的结构化联结。由此可见,阅读过程中的广泛联系、系统整合、灵活拓展、多元融通是培养高阶思维品质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旭强,蒋亮.群文阅读及其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与争鸣(下半月),2018(11).

(责编 李 唐)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思辨能力群文阅读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