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落实现代学徒制的困境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1-01-11方小斌

教育与职业(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

[摘要]现代学徒制可有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多数职业院校在深入理解现代学徒制内涵的基础上,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实践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实践措施,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在落实中也面临着缺乏清晰成熟的模式、多元主体缺乏深度协同、实践活动缺乏闭环管理等困境。因此,建议立足实际,通过深化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强化多元主体落实现代学徒制的协同性、完善实践行为的闭环管理模式,促进现代学徒制的落实,培养出更多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制度落实;困境突破

[作者简介]方小斌(1966- ),男,湖南洞口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博士。(湖南  株洲  412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9年度教育学专项课题“铁路高职院校‘厚基础、重复合、强素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J194399,项目主持人:方小斌)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3-0054-04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产物。这项制度可有效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多数职业院校在深入理解现代学徒制内涵的基础上,将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实践措施,促进了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但由于涉及校企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协作,往往会出现比现实预期更为复杂的情况,这使得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落实面临诸多困境。

一、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界定及发展特点

(一)现代学徒制的概念界定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来看,现代学徒制概念的界定主要从制度和形式两个角度展开。在制度界定方面,学者们认为该项制度是一种教育制度。关晶认为,该项制度是学校本位教育和工作本位培训相结合而形成的;陈俊兰认为,在当前这种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以信息社会和产品主导的生产方式为基础,创新教育理念,将工厂的学徒培训和学校的技能教育有效结合起来的教育制度,就是现代学徒制。从教育形式上看,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制度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方式。赵有生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将去除陋习、吸取精华改进,将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展开深度合作;赵鹏飞认为,将现代化的学校教育和传统的工厂职业培训有效结合起来的教育制度就是现代学徒制,其基础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开展有效合作,以工学结合为核心。

结合实践,笔者更倾向从人才培养形式的角度,对现代学徒制的概念进行界定,即在有关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学校和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将学校教育和工厂职业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完成高效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标。

(二)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特点

1.理论视角。第一,多元参与,分工明确。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相关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职业学院、企业与学生。其中,政府主要以政策引导为职责,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以政策文件的方式传达给其他主体,以便继续落实;职业院校主要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通过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与企业开展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及实践予以跟踪评估;企业则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岗位和环境,使学生接受职业化的训练和指导。第二,稳步推进,追求质量。现代学徒制的落实,以试点为指引再逐步推广,并在开展试点工作前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方案中的各项要素。这不仅保持了该项制度实施的灵活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提高了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2.实践视角。第一,符合职业院校的发展定位。職业院校要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仅凭现有校内资源是很难实现的,而现代学徒制可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强大的人才培养实力,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第二,现代学徒制是院校与社会衔接的桥梁。现代学徒制可以打破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垄断性”。一方面,职业院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能使企业等社会主体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职业院校可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人才培养形象和品牌,使更多的社会主体认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地位和实力,进一步提升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影响力。

二、职业院校落实现代学徒制的现实困境

(一)缺乏清晰成熟的实施模式

虽然现代学徒制是政府主导提出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并且追求稳步推进,但由于缺乏长期、深入的实践,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面普遍缺乏清晰成熟的模式,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代学徒制落实方案还不够完善。虽然在贯彻落实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一些规则和框架,但是对职业院校如何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却缺乏精细化的说明,致使职业院校在具体落实现代学徒制时缺少参考的标准,在实施中遭遇困难和产生疑惑。

二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现代学徒制的落实正处于探索阶段,虽然有部分学者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但这些成果往往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典型性问题进行的分散性、孤立性分析,缺乏系统的梳理,所以造成可供职业院校参考借鉴的成熟的、系统化的模式缺失,这也限制了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的落实。

三是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与队伍管理体系还有待加强。学院和企业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双主体融合度不高,实施的课程存在学校和企业标准不一的现象。校内的课程往往由校内专业教师为主制定,企业的课程则是以企业导师为主,校企之间并没有真正实现课程开发的主体融合,因而校企教师队伍对于课程的管理与融合标准未统一。现代学徒制课程建设与队伍管理体系要求双方匹配度高,其队伍的职业能力与课程内容的对接程度,直接影响学徒与企业之间所需目标的差距。这就充分反映出,在现代学徒制课程与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的应用与研究方面,还缺乏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二)多元主体缺乏深度协同

在落实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多元主体缺乏深度协同,主要表现在:

一是院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深入合作。尽管学校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扩展合作企业单位的数量和行业领域,尽可能地为学徒的广泛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但这种合作关系的保持和利用往往过于粗浅,缺乏深入的资源整合和行为提质,进而造成现代学徒制的落实难以有效推进。

二是院校缺乏行为主导性。在落实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职业院校往往只安排1~2名专业教师作为导师与企业方保持常态化交流,但因为该导师还要承担科研和其他年级的专业教学任务,就造成了导师与企业的交流内容往往只是形式性、礼节性的,对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情况缺乏深度了解,进而难以及时发现问题。

三是企业缺乏协同积极性。对于企业来说,如果现代学徒制只表现为一种简单的用工模式,而不是针对企业岗位技术人才的育、选、用开辟的新途径,不能缓解企业转型升级招工难、高技能人才匮乏等难题的话,那企业就会缺乏相应的跟踪协同动力,自然不会对院校的合作交流表现出积极性。同时,院校与企业在合作中也可能因缺乏硬性约束机制与问责机构、成员的行动表现未纳入企业部门的考核范围,造成协同形式随意性较大,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的协同主动性不足,与院校、学生经常存在信息沟通不畅、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这都会影响实际的合作效果。

(三)实践活动缺乏闭环管理

闭环管理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其注重事前计划、事中实施和事后评价改进。虽然在日常的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职业院校会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但这种活动并不是现代学徒制管理的全部。具体来说,实践活动中闭环管理的缺乏问题在导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均有所体现。在导师层面,职业院校对导师的管理主要停留在前期的导师职责安排和管理学徒对象的分配上,对日常实践活动中相关工作的管理缺乏常态化、规范化的考核评价和优化改进,致使导师的经验和能力原地踏步,甚至出现倒退。在学生层面,职业院校多是以院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主观评价来对学生的实践行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缺乏针对性和精准性,致使一些学生无法从专业的视角定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职业院校突破现代学徒制落实困境的策略建议

(一)深化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

1.政府层面要细化顶层设计方案的内容。政府部门作为职业教育和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管理主体,应在结合试点单位现代学徒制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推动现代学徒制实施向纵深方向发展。一方面,要组织参与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职业院校、企业乃至社会组织进行实践情况分析,总结一定阶段内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成功经验,将具有普适性的经验内容融入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中,为职业院校落实现代学徒制提供更明晰的思路和方案;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职业院校、企业进行横向交流学习,安排相关人员到一些国内外学徒制落实比较好的院校、企业进行学术交流,使其通过问题研讨、经验交流来丰富相关主体落实现代学徒制的思路和方法。

2.院校层面要加强经验总结与内部制度的完善。职业院校是开展差异化现代学徒制落实的主体,除了按照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实施方案设计、组织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活动外,还要对自身在现代学徒制落实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完善现代学徒制内部落实制度。在经验总结方面,职业院校要抓好以“双导师制”为载体的现代学徒制实施管理工作,按照月度小总结、年度大总结的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总结活动,并将成功经验予以宣传推广。在制度完善方面,职业院校要按照由局部建议实施到院校整体落实的思路,逐步推进现代学徒制落实工作。先将一些现代学徒制实施方面的新点子、新方法以试点专业的方式实施,待条件成熟以后,将其作为学校现代学徒制实施制度加以确定,使学校现代学徒制落实制度更加完善、健全。

(二)强化多元主体落实现代学徒制的协同性

1.完善导师管理制度。考虑到现代学徒制需要专门人员进行沟通协作的实际情况,职业院校在院校导师人员的安排方面要非常谨慎。一方面,要结合导师人选实际,进行优中选优。职业院校要从时间精力、经验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确定真正合适的导师人选作为院校与企业沟通交流的负责人。另一方面,要定期对导师管理协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学徒和企业对接导师等方面了解院校导师职能履行情况,对于工作不认真、不深入的应进行淘汰替换,确保导师队伍的精良。

2.深化与企业的协作关系。职业院校要重视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要安排专业导师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实际活动中,让企业真正感受到职业院校参与合作的熱情和真诚的态度。同时,还要引导和鼓励学徒结合企业工作实践,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证明院校人才培养的成果,使企业对职业院校产生信赖甚至依赖。

(三)完善实践行为的闭环管理模式

1.细化导师评价方案。落实前期需明确导师的职责范围和管理权限,后期要制订实施情况评价方案,对导师在落实现代学徒制方面的活动进行动态跟踪、持续评价,帮助导师及时发现并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将定期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知识和能力等培训,纳入导师管理方案,促使导师制定清晰明确的学习任务及目标。

2.完善学徒评价体系。学徒是落实现代学徒制的关键,也是现代学徒制管理的难点。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教育要求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订面向学徒的精细化评价方案,对学徒平时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动态评价,提升学徒的职业素养。

3.学校、学生、企业三者协调发展、互相配合,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学校、企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的有效配合。学校是企业与学生的纽带,应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教师是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纽带,应结合实践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因材施教;企业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重要作用,在配合学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这样学生才会更加认可企业,更愿意留在企业工作。

[参考文献]

[1]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为何国际上受青睐[J].职业技术,2014(10):20-21.

[2]赵慧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基于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项目[J].商业经济,2021(6):113-115.

[3]耿协萍.我国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徒身份的多角度定位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14-18.

[4]赵静.以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实践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1(2):34-37.

[5]罗来根,余敏燕.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实施过程中评估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20):49-50.

[6]孔晓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课程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21(6):68-73.

[7]岳文志.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37-41.

[8]张姮.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践行难点及考核形式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108-110.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