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职业能力导向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21-01-11文静子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0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艺术设计校企合作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环境的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虽然不断增加,但是社会行业对于这类人才的素质要求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先阐述了职业导向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明确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困境的基础上,最后从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拓展专业的课程体系、提高高校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积极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0-091-03

【本文著录格式】文静子.论职业能力导向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20):91-93.

基金项目: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JK17BZY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我国社会民众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使得艺术设计人才在社会行业环境中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审美的发展,社会民众的个性化审美越来越突出,要求艺术设计人才具有较强的能力素养。这对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校来说,如果能够依托于艺术设计行业环境和社会岗位素质进行优化与调整,就可以较好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较为显著的不足,有必要立足于职业导向针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深入分析。

一、职业能力导向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能力导向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里也从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第一,由于艺术设计行业的人才需求比较迫切,很多高校都加大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因为产业化政策的导向,导致自身在教学资源布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多欠缺与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实用的技能,在未来就业的时候也面临较多困境[1]。在引入职业能力导向以后,就可以替代以前的产业化政策导向,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真正结合社会岗位的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的优化与调整。

第二,我国目前已经开始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战略内容,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得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快速适应社会环境。而职业能力导向也跟这种战略内容相契合,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好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战略。

第三,职业能力导向也可以转变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变得更加规范,并形成多种主体共同参与的创新格局。这主要是因为职业能力导向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政府等各个主体的联系,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成效。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分析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加快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多数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里也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模糊。部分高校在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的时候,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培养目标,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失衡问题。特别是一些高校过于重视技能教学,没有综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人才仅仅具有一些基础的设计技能,无法在艺术设计行业中取得较好的发展成效。

第二,课堂体系设计不合理。一些高校在设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也存在较多不合理问题。在通识课设计的时候,部分学校直接套用了其他专业的通识课,没有结合艺术设计专业进行一定的调整,导致大一阶段无法进行艺术审美教学[2]。在专业课设计的时候,一些学校并没有结合当前行业环境进行精细划分,导致学生在艺术设计专业能力培训方面无法实现深化拓展。在实践课设计的时候,一些学校表现出了一定的消极状态,导致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技能实训,在毕业以后也很难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第三,师资力量比较薄弱。部分高校在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的时候,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师资力量的完善与提升,但是现有师资体系跟职业能力培养还存在一定的脱节。这主要是因為多数教师在长期教学的时候,主要在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能力提升,对于艺术设计行业环境的了解出现了脱节,导致他们在教学的时候存在较为显著的滞后性。即现有教师体系无法提供满足当前艺术社会行业要求的职业能力培训与教育,应该在后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活动中引起充分重视。

第四,校企合作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一些高校虽然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了校企合作模块,但是学校平时跟合作企业的交流互动还存在不足,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都没有建立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外创新基地[3]。这种情况无疑会给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带来阻碍,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第五,没有全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开始使用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并没有发挥这个模块的价值。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呈现粗放式态势,导致很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了同质化情况,也就无法凸显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

三、职业能力导向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职业能力导向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优化培养目标。在具体改革与创新的时候,高校应该明确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三维目标,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不能过于重视某一个维度的目标,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必要的疏漏与欠缺。在知识目标方面,应该注意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贯彻“T”型知识结构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在拓展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能够对于专业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与认知。在能力目标方面,则应该结合艺术设计行业环境,进行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划分,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设计差异化的能力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4]。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也可以结合艺术设计行业的就业岗位情况,细分艺术设计人才的能力目标。在素养目标方面,则应该结合当前我国强调的应用型人才等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也应该具有更强的国际化发展素养,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爱国情怀。这些情况都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较好优化素质目标,真正推动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全面贯彻与深入延伸。

(二)拓展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时候,高校也应该充分重视课程体系的优化与调整。这主要是因为课程体系可以给人才培养模式提供较好的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可以立足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识课。艺术设计专业的通识课跟其他专业依然可以保持基本相似的状态,但是需要加入一些艺术设计理念的课程,比如国际化艺术设计等。通过这种变动,可以让学生在大一阶段就对艺术设计有较好的宏观认识,并适当培养他们的审美理念。第二,专业课。艺术设计的专业课应该实现横向与纵向拓展。在横向拓展方面,需要提高专业课涉及的内容,带领学生了解整个专业所涉及的具体设计要素,强化学生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深层次认知。在纵向拓展方面,则立足于学生后续选择的专业方向,提高课程的深度。比如动画专业应该在基础绘画技能教学完成以后,进行影视动画设计制作、广告特效动画设计、交互式3D场景游戏设计等更加专业的课程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实现专业方向的深度拓展[5]。第三,实践课。在职业能力导向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课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践课程安排的时候,高校应该结合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需求情况,明确社会就业岗位需要学生掌握的各类技能,并将其融入到实践课程体系中。通过这种方式,实践课程体系就可以变得更加丰满,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社会行业环境。

(三)提高高校的师资力量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过程中,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高校也应该加强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切实提高师资力量水平。一方面,高校需要转变教师培养模式,在平时的时候加快教师结构的转型,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在引进教师的时候,高校也应该重视考察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保证教师可以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和教学能力,能够将艺术设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传播给学生群体。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培训教育活动,能够通过可行的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也要求高校可以重视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教育工作,组织教师在参与一些教研会,共同探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与此同时,高校也可以加强自身跟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派遣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前往其他学校进行教研学习,并结合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探索当前艺术设计行业环境的变化,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方式。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艺术视野,利于中西文化交融、潮流文化变化等方面,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行业的实际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这样以后,高校教师就可有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保证职业能力导向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得到更好的师资力量支撑。

(四)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

立足于职业能力的层次来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应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成效。这也要求高校可以真正以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为导向,跟企业合作进行校外创新基地的建设。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校外创新基地应该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基础实践技能,同时也引入真实企业环境,让学生快速适应艺术设计岗位。想要实现这些建设目标,也需要高校可以跟合作企业加强沟通与互动,把握合作企业的利益诉求。对于合作企业来说,应该积极顺应地方政府关于高校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通过校企合作争取到政策扶持[6]。与此同时,高校也应该理清自身跟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考虑跟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一些艺术设计类项目,并通过这些项目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环境,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资深设计师前往学校进行辅助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当前艺术设计行业环境的基本情况,同时也能够掌握一些艺术设计小技巧。这样以后,校企合作模式就可以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较好的作用,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真正实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改革。

(五)积极进行职业生涯教育

基于职业导向的背景下,高校也应该针对学生群体展开职业生涯教育。事实上,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都对未来发展存在迷茫等情况。在这个时候,高校如果能够发挥职业生涯教育的作用,那么就可以较好提高学生群体对于艺术设计行业的认知水平,同时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和个性能特点,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提前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具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教师应该先对学生进行行业环境教育,使得各个学生都可以对艺术设计行业发展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有较好的了解,接着教师可以展示艺术设计行业的主流就业岗位。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课余时间里通过互联网检索其他的就业岗位,最终选定几个自己所喜欢的就业岗位。教师在获得各个学生的选择结果以后,就可以结合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学生的专业能力,帮助学生筛选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向,同时还要立足于职业能力展示学生需要满足的各项能力素养指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考虑引入岗位胜任力模型,深层次探索学生当前职业素养水平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之间的差距,最终也就可以较好提高学生职业发展与成长的针对性,促进他们在社会就业中具有较强竞争优势。

四、结语

综合来看,职业导向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调整,才能够真正凸显学生的职业能力。这也要求高校可以针对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索,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也可以加强艺术设计岗位的胜任能力进行分析,并将其延伸到人才培养模式中,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可以较好提高社会岗位能力。这样以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较好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单福东,吴波.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初探——以安康学院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16,28(06):117-119+128.

[2]李玮玮.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才智,2020(01):204.

[3]吴丹.文化创意产业新形势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数码世界,2020(03):182.

[4]江亮.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与途径探索[J].鸭绿江(下半月),2020(09):104.

[5]丁文君.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参花(下),2020(06):97-98.

[6]徐景福,周慧.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菜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8):89-90+148.

作者简介:文静子(1983-),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艺术设计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