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当代研究生“强国有我”理念路径探究
2021-01-11于新李璐璐高镔琦王野
于新 李璐璐 高镔琦 王野
摘要:研究生是青少年中最先进、最具生产力的部分,“强国有我”理念要求新时代研究生将强国梦作为奋斗理想与目标,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其中;“强国有我”是民族振兴前提,厚植“强国有我”理念,有利于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护航;厚植当代研究生“强国有我”理念需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理论知识科研课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推动“双创”活动,同时帮助研究生确立正确就业观。
关键词:强国有我,研究生,路径研究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中成为现实[1]。“青年兴国家兴,青年强国家强”,研究生逐渐成为引领科学进步主力军,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将从厚植当代研究生“强国有我”理念内涵、意义和路径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为厚植当代研究生“强国有我”理念路径探究提供依据。
1 厚植当代研究生“强国有我”理念内涵
1.1 “强国”是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前提
国强才能给予民族尊严[5]。新时代研究生,更应理解强大祖国对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强国不仅是军事力量比拼,更多是知识文化比拼。将强国理念融入研究生教育中,让研究生真切感受到祖国强大,才能给民族带来和平发展机遇,才能带来幸福生活。将“强国”理念深植研究生心中并带入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是保证祖国永续发展必然要求。
1.2 “有我”是最深沉爱国主义情怀
无数仁人志士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怀揣对国家赤子之心不断奋勇拼搏。“有我”是最深沉爱国主义情怀集中体现。当代研究生应将“有我”理念深植心中,将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思想,在生活点滴中积淀最深沉爱国主义情怀。
1.3 青年人应确立崇高目标与理想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对未来向往和追求,信念是人们在认识基础上确立、对某种思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状态[6]。研究生中很多理想信念不坚定,尤其当代各种不良文化思想给青年学子带来冲击。研究生树立坚定崇高理想目标是新时代伟大祖国赋予的使命。
2 厚植当代研究生“强国有我”理念意义
2.1 研究生是引领时代发展主力军
青年是“新时代”奋进者和开拓者,注定成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领导者[3]。研究生是青少年中最先进、最具生产力的部分,他们有着更深层次思想境界、更高自我要求。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与技术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地位。
2.2 有利于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将“强国”和“有我”相结合,就是要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联系并建立相互依存关系,将这种关联理念厚植研究生心中[4]。当代研究生虽知识储备丰富,但尚未涉足社会,如不适当加以正确引导,容易造成价值偏差,形成“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将“强国有我”理念植入当代研究生心中,可助其抵抗各种歪风邪气,有助于树立国家富强伟大理想。
2.3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护航
形成“强国有我”理念,能让研究生建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大局观念。是以实现国家富强作为人生奋斗目标,将小我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并将这种理念缓慢镌刻在心,形成牢固深邃情感依托关系。在研究生中厚植“强国有我”理念,更有助于爱国强国意识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保驾护航。
3 厚植当代研究生“强国有我”理念路径
3.1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将“强国有我”理念厚植于心。当前已实现民族复兴第一个历史任务,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爱国信念要植根于青年大学生基因中,家国情怀体现在将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人民大我中。思想政治教育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能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也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开展不同层次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理论与实践统一,将科学精神和时代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爱国情怀,引导研究生将“强国有我”理念实践于学习工作中。
3.2 将科研课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研究生是科技发展储备军,做研究不能写“铜铁文章”。科学研究可以在前人基础上深度挖掘,也可完全创新论点。研究生应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思维,驱动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当前世界科技竞争激烈,面对疫情,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迫切需求加快科技创新脚步。我国在高端芯片、光刻机等许多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要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关键要靠科技创新。研究生在选择科研课题时,要把攻克关键技术作为突破方向,帮助祖国早日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3.3 积极推动“双创”活动,引领学生从需要我做什么向我能做什么转变
高校在推进“双创”教育过程中,应把创新创业精神和内涵落实到教育各个环节,不能形式主义。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人文底蕴,还要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创新协同等实践能力。高校可以开展线下创新创业课程,线上慕课、公开课等资源自主学习,举办“双创”主题讲座,邀请企业代表、优秀毕业生开展相关主题演讲等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可以建立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所合作,跨专业交叉培养,打造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创立创新创业空间,让学生承担实务性工作,引导同学们在“双创”教育中完成需要我做什么向我能做什么自发性转变,全面提升知识应用、实践创新、自主创业能力。
3.4树立积极正确就业观
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00万人,相比2019年毕业人数增加近30万人。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使得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引导研究生警戒“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等错误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实践中增强力量。新冠疫情特殊背景下,就业环境恶劣,竞争程度激烈。引导端正就业态度,理性评估个人能力和岗位需求,合理调整就业预期,主动出击、尝试创业,扩大择业视野,灵活就业。面对疫情冲击下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加,只有树立正确就业观才能面对复杂严峻就业形势,实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出有利于个人发展进而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职业选择,交出“有我”答卷。
参考文献
[1]侯莲梅. 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葛骁欧,罗佳兴.大学生厚植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内涵逻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5):74-77.
[3]石国亮.“新时代”青年使命与担当[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01):19-25.
[4]王晓丽.社会价值导向在当代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中价值研究——基于“基础”课中“创造有价值人生”问题思考[J].湖北社會科学,2014(10):155-160.
[5]朱小亮.中国梦提出背景、基本内涵与实现路径[J].改革与开放,2019(10):4-5+26.
[6]冯万勇.坚定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1):95-98.
作者简介:于新(1990.10—),男,满族,辽宁凤城人,思想政治教育,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课题名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