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传承
2021-01-11杨翼菁
杨翼菁
摘要: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因此,为加强传统文化与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融合,从而培养中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传承,本文将立足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阐述基于群文阅读教学下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建议,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融入
中职是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技能型教育学校,专业技能学习为教育重点内容,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中职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传统文化融入,从而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并推动传统文化传承进程。
一、基于群文阅读教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一)教学案例背景
群文阅读教学案例的选择需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第一,选择符合中职教育现阶段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案例,从而使群文阅读教学成效符合教学目标预期。
第二,基于中职语文古诗词教材内容,将具有相同文化内涵古诗词进行汇总整理,从而在相应教学阶段统一进行群文阅读教学[1]。
第三,需要考虑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干扰从而出现的问题,基于此,制定更加详细、完备、具体的教学步骤,并在教案中呈现出来。
第四,教师需要提前做好时间规划,在实际教学中严格控制每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从而避免因个别环节超时发生压堂现象或者导致课堂内容讲解不完延续到下一次课堂中的现象,一旦上述现象发生将直接影响本次群文阅读教学开展的连续性,致使课堂成效大打折扣。
(二)教学成效预期
教学成效预期的设定是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而基于传统文化传承下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成效预期的设定则是为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在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得以高效提升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2]。基于此,为实现教学成效预期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融入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第二,创新教学内容,改善千篇一律的提问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从而促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积极引入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和互动性问题,从而使学生紧跟教师教学节奏,保持高度专注力,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具体教学实施步骤
以中职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为例:
第一,制定群文阅读议题:“你所感悟到的文化内涵”。
第二,古诗词选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岂曰无衣》《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三,教学目标:(1)通过古诗词教学,提炼诗词中所彰显的优秀文化,以期让学生通过优秀文化学习,感悟传统文化内涵,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为人行事准则;(2)提升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
第四,具体步骤:如下:
(1)课堂导入阶段,目的为引起学生兴趣。教师提问:“有同学能告诉老师,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身边存在的爱国、敬业、礼貌、善良等优良品质是否属于优秀传统文化?”,“遵纪守法、爱护花草、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做徇私舞弊之事、抗洪抢险、无偿献血、维护新疆棉花等行为都体现了哪些优秀文化?”学生回答:“有热爱祖国、尊重生态环境、诚实守信、甘愿奉献、舍小我成全大我……”教师:“看来同学生都对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很了解,那你们通过传统文化了解有什么感悟吗?”学生回答:“有!”教师:“那我们今天来看看所学的古诗词里有哪些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这些传统文化又会促使我们产生哪些感悟!”
(2)走进古诗词、感悟道理。首先,通篇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了解文章主要内,与此同时,教师提问:“孔子问了什么问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回答分别是什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答案本质是什么?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回答:“孔子询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怎么做呢?子路回答:如果让我去治理一个夹在大国间的饥荒小国,三年间就可以让小国不再饥荒,人们都懂得保卫国家;冉有回答:如果让我去治理一个五六十里的小国家,三年间就可以让其富裕起来;公西华回答:想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个小相;曾皙回答:我的想法与子路、冉有、公西华不同,我想在温暖的天气里跟友人在溪水里游玩、唱歌。”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教师表扬与鼓励学生,认可学生的回答,此时有同学生举手开始回答课前所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子路、冉有、公西华的本质思想均是治国思想,且三位并不仅认可大国,还尊重小国,且子路直率,冉有谦虚,公西华有礼,三者皆有报国之心,而曾皙与三者思想有所不同,曾皙所想之事需要在天下太平、人民富足喜乐下实现,由此可见,曾皙的本质思想是天下太平,推行礼治德政。而在曾皙回答后,孔子说认可曾皙所想,由此表明孔子所推崇的思想为以礼治天下。”教师追问:“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习,同学们感悟到了什么优秀文化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我们以后要成为一名爱国、爱奉献,尊重礼教的人[3]。”
其次,教师要求学生采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岂曰无衣》,并在文章开始提问学生:“廉颇、蔺相如与秦人的人物性格分别为?”,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其后提问学生:“廉颇蔺相如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件,最后是否解决?以及岂曰无衣的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探索课文、分析课文,最后提问学生:“根据廉颇、蔺相如与秦人的人物性格分析,同学们的感悟是什么?”学生回答:“廉颇居功自傲,但知错能改,明是非、知大义;蔺相如虽一味退让,但心里有度,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宽宏大度;秦人则将爱国刻在骨子里。”还有部分学生回答:“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矛盾在于廉颇不满蔺相如职位在其之上,从而出言不逊,在公共场合评价蔺相如为卑贱之人,而在廉颇步步紧逼之下,廉颇处处避让,二者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直至蔺相如以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念让廉颇终明事理负荆请罪结束。”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一同翻译学习与分析不同人物性格特点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明确学生已经全面掌握《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与《岂曰无衣》古诗词后,并通过学习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大度、爱国、明事理、知大义的人[4]。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最后一篇文章《念奴娇·赤壁怀古》并完成以下任务:(1)默读文章两遍;(2)和小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互相的想法;(3)明确文章所蕴含的道德品质,并汇报。与此同时,教师对本次基于感悟传统文化下的群文阅读教学进行总结评价,首先對学生不同层次的文化感悟进行肯定,然后将三篇文章所涉及的甘于奉献、宽宏大度、明是非、知大义、知错能改、敢于承担、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等优秀品质素养列举出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素养,并促使学生通过文章学习获得人生启示,从而形成健康人格,进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传承是目前我国中职院校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因此为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中职院校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课堂,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钟杏.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2):27-29.
[2]左达. 浅谈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J]. 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20(1):73-74.
[3]戴薇.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之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34):134-135.
[4]官真珍. 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策略研究[J]. 新一代,2021,25(5):147.
[5]邓伶. 浅谈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J]. 魅力中国,2021(10):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