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问题

2021-01-11梁希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7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

梁希

摘要:高校资助工作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维护教育公平的必要手段。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高校资助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问题。本文主要从认定标准、认定程序以及认定队伍三个方面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自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以来,高校资助工作的规范制度在国家层面得以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资助形式逐渐丰富,资助人数和资助资金不断增加。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的《2020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资助资金2408.20亿元,资助学生 14617.50万人次。其中,资助普通高等教育学生3678.22万人次,资助金额1243.79亿元,占全国资助资金总额的51.65%。从这个角度看,高校资助工作是当前我国学生资助工作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高校资助形式多样,包括国家和校内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服兵役国家教育资助、勤工助学及“绿色通道”等。其中,大学生申请国家和校内助学金必须先认定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定对象认识不足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文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难以支付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众所周知,贫困生认定是评定助学金的先决条件,也可以说是整个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

高校学生主动自愿向学校提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材料是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起点。但是,有的学生对整个认定工作的流程不了解,尤其是大一新生刚刚来到学校,无法对老师和身边的同学们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出于对自己隐私的保护或者不想被同学们知道自己家里的真实情况,宁愿忍受生活上的困苦,也不敢提交贫困生认定申请。还有的同学思想上不够重视,既不关注在高考前夕,发给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中的资助内容,也不重视随高校录取通知书一起寄送的《高校本专科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到了高校以后,同样也忽略班级的资助工作通知。综上,因为认定对象对政策认识不足,没有提交贫困贫困生认定申请,所以有些事实上需要资助的同学无法申领助学金。

(二)认定标准不明确

第一,贫困生认定的标准存在问题。近两年,为了简化贫困生的材料,由学生本地相关部门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并对学生提供的其他贫困生认定资料进行审核,转变为由学生填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虽然要求学生本人对所填写内容承诺真实并承担不实后果,但对于认定工作人员来说,很难找到有效的方式对材料做实质性的审核。此外,少部分成绩优秀的大二大三学生,原本不需要资助,但是想通过认定贫困生获得励志奖学金就提交认定申请材料,这给整个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增加了障碍。

第二,困难等级的认定标准也值得商榷。一方面,部分学生对家庭情况本身就一知半解,无法呈现真实的家庭状况;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为了能够实现认定,可能会夸大家庭困难程度。目前的贫困生困难等级分为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基于以上因素,无法精准认定困难等级。

(三)认定机制有待改进

目前以笔者所在湖南省为例,实行四级认定机制,即班级、年级、学院、学校。这种采取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贫困生认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是,该种机制的核心任务落在了班级认定。由班级导师、辅导员以及本班同学(申请贫困生之外的其他同学)组成的5-9人民主评议小组,基本上决定了该班级的贫困生名单。

此种认定机制用在大二大三班级上短板尚不明显,但是对于大一新生的贫困生认定来说值得商榷。从9月份新生入学到10月份完成认定并公示,一系列流程走下来,满打满算,只有一个月时间。在这样短短的时间内,一方面,新生之间相互认识和了解程度十分有限,对于各自日常生活消费水平和家庭经济条件更是知之甚少。另一方面,这一阶段,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纷繁复杂,多如牛毛,客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深入交流、谈心谈话,也导致无从真正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消费习惯。

二、认定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贫困生认定的认识

当前的贫困生认定程序对于学生的个人隐私保护不足,无法让学生无后顾之忧地提交申请材料,容易使学生成为茶语饭后议论的话题,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心理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在贫困生认定的各个环节,包括申请阶段、认定阶段、公示阶段以及后续评定助学金阶段设置详细的保密原则,要在适当范围公开贫困生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护其个人隐私信息,消除学生的害怕心理。针对学生没有从心理上重视国家资助政策的问题,从高中毕业到大学入学阶段重要的时间节点,加强宣传引导,确保每一位同学都知晓资助政策。

(二)明确贫困生认定标准

我国高校生源来自不同省市,学生家庭经济信息不容易获取,也很难核查。所以高校在认定贫困生时,一方面,除了审核学生自身提交的材料之外,还有必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学生所在地的经济状况包括居民最低保障标准。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地抽样调查或实地走访,对贫困生信息做实质性的审核。对于有确凿证据证明提供了虚假信息的或者伪造贫困证明的,有必要设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当前以笔者所在省份为例,各高校每年集中时间一次性完成贫困生认定。但是认定以后,还应该长期保持监督的状态,设立举报途径,一经发现弄虚作假,必须严肃处理。

(三)健全贫困生认定机制

高校要健全贫困生认定工作机制。一方面,适当地推迟对于大一新生的贫困生认定工作。等到同学之间相互有了一定了解,辅导员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更加全面,再开展此项工作。一定程度上消除班级民主级评议小组对认定对象知道不多的情况。另一方面,要从学校到学院,实施主管领导责任制,高度重视资助工作各阶段的落实问题,把四级认定机制应该真正落到具体工作中来。提高年级认定、学院认定和学校认定的参与感和有效性,加强学院认定的审核和领导责任。

三、总结

认定贫困生,发放助学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育人。高校资助工作更应该注重育人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帮扶贫困生满足基本的学业和生活经济开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董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1,7.

[2]许欣,李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2015,9.

[3]张振霞.高校家庭经济困難学生认定工作现状调查及有效对策探析——以宁夏大学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1,5.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现状及应对方式研究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