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变化及思考

2021-01-11张殷

广西教育·D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学业科目选择性

张殷

根据《广西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2021年广西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以下简称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从2024年开始,广西高考招生录取将实施依据全国统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广西高考综合改革采用“3+1+2”模式,其中“1+2”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由自治区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及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要求自主命题。

一、实行选考和分省(区、市)命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行选考和分省(区、市)命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兴趣选择的尊重及对各地差异的尊重。广西高考综合改革采用的“3+1+2”模式,理论上有12种组合,考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和自身优势,以及拟报考学校的专业要求和所在高中学校的条件优势等因素进行选择。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人类的大脑不仅有语言、数理、逻辑智能,还有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多种智能。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智能结构上的不同,不同的智能类型无所谓优劣,人人皆可成才。实行新的选考模式,无疑有利于学生在共同基础上获得差异化、个性化发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成长成才的机会。

自主命题的突出优点是考试设计和难度可以更好地契合各省(区、市)的实际情况。以物理学科为例,在近五年的高考物理考试中,广西考生在物理部分的平均得分率较低,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吸引学生选择物理学科,一定程度上影响更多学生投身到以物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类专业学习和科技创新事业中。而通过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自主命题,则可以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业质量水平的理念要求,适当考虑广西学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选择物理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驱力。

二、物理列入首选科目“1”有利于培育更多有科学素养的人才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科学素质,对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物理学习对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物理列入首选科目之一,引导学生把自主选择和国家科技发展、人才储备需求结合起来,对国家建设和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客观来说,不同科目之间,学习和考试的难度有差异。由于物理学科相对较难,许多学生为了避免落后,往往会舍弃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向选择有利于得到更高分的科目,这显然与国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方向是相悖的。科技强国离不开高端人才,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难点正是创新的发生点。目前,高中物理难学、难教、难考,一度成为科技人才培养、储备和选拔的“卡脖子”问题,需要教师、学生和命题团队多方通力合作予以解决。广西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后,中学物理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探索符合中学生物理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好每一个物理实验,用科学探究、技术融合、项目学习等方式,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高中学生面对困难时不要轻言“躺平”,而要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物理命题团队要将测评研究作为重要责任与使命,对教育理念、课程标准、命题技术、教育测量进行深入研究,牢固树立“考试的功能和目的不是要难倒学生,而是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理念,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命题,精准把握试题考查的学业水平,将试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技前沿等真实情境联系起来,真正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再选科目“2”采用等级赋分促进公平

《实施方案》规定,考生在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时,首先应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科,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学科中选择2科,其中首选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再选科目按等级转换分数计入考试总成绩。

再选科目按等级转换分数计入考试总成绩,是目前解决科目之间卷面分数不等值的一种较为科学的办法。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学科,在客观上有试题难度上的差异,无法直接相加和比较,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转换处理让卷面分数具备可比性。“学考”“选考”作为高利害的选拔性考试,从安全保密的角度看,加入“锚题”或“锚人”来处理分数的等值问题都是不现实的,同时“有锚处理”也不适用于不同科目之間的分数等值。目前,解决不同选考科目卷面分数的可比性问题,一般采用等级赋分、百分位分、标准分等。这三种处理方法的本质都是根据一定的算法,将某考生的考试成绩在所有考生中所处的位置呈现出来,转换后的分数值与这一位置直接关联,不会改变原始分数的前后次序。其中,百分位分和标准分换算比较复杂,社会认可度较低。目前,实施高考改革的省(区、市)大多采用等级赋分的方式。

四、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命题带来新挑战

广西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后,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统一高考成绩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分省(区、市)命制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题目为广西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改革前,广西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合格性考试;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它主要评价的是学生完成高中课程的达成度,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成绩,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共同基础,同时服务高职院校招生。从属性上说,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是一种标准参照考试,关注的是学生个体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而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的成绩则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了进入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习应达到的水平要求。以物理学科为例,这一要求是“水平4”,在达成该水平要求的前提下,选考需要具备区分选拔学生的功能,关注的是个体间的差异,尤其是个体在常模中的相对位置。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从考试的功能和属性上都有很大差异,对试题难度和区分度等各个指标的要求都不一样,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

总之,高考评价体系为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一核”“四层”“四翼”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一核”为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将高考评价体系落实到命题中,需要命题队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步,如何组建高质量的命题队伍,如何建设系列标准和组织流程,如何利用大数据和现代测量理论评估把控命题质量等,对广西而言都是新的挑战。(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学业科目选择性
艰苦的学业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选择性听力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铈基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进展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