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双减”东风,为学生成长赋能

2021-01-11梁韵馨

广西教育·D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层级双减分层

梁韵馨

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桂林市象山区逸夫小学将“学科作业分层设计”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并以科研课题为抓手,通过“三强化三提升”,提炼经验,寻找规律,探究科学构建学科作业分层设计模型的方法,借“双减”东风,为学生成长赋能。

一、强化生本意识,提升作业分层设计的科学性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要求“合理控制作业量,布置分层作业,创新作业方式”,首次将分层作业写入国家文件。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学校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重点,“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这些论述,为学校开展全新的作业设计研究指明了方向。我校尝试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解决“面向全体学生”与“兼顾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学校各方对实施分层作业的态度呈现为“冰火两重天”的状况。一方面,家长和学生支持作业分层。许多家长认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作业设计标准单一,容易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下”“不愿吃”,这也是家长热衷于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和个别学生经常拖延交作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对布置分层作业的要求表现消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观念未转变。现实工作中,实施作业分层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教师有畏难情绪。第二,方法没掌握。多数教师设计分层作业都是以题目数量多少为依据,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考和规划。第三,实施缺信心。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仅靠减少作业数量、一味降低难度来实现分层,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只会越学越差,教师因之对分层作业失去信心。

于是,我校以问题为导向,将“作业分层设计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想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将“降低设计难度,寻找优化方法,提升分层质量”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力争通过提炼经验,寻找规律,构建科学便捷的分层作业设计模型,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获,真正达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强化创新意识,提升作业分层设计的系统性

分层设计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为每个能力层级的学生構建向上发展的“层级支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探索科学便捷的方法是提高分层设计效率和作业效果的关键。在研究过程中,我校课题组提出了创建学科“多维层级支架”作业分层设计模型的构想。该模型由纵向轴和横向轴构成:纵向轴是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师须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点,并将学科知识点按难易程度进行分层,如基础知识与技能、拓展知识与技能等;横向轴是学生的能力体系,将作业形式按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分层,如口头、书面、综合实践等。

语文学科基于学校课题组构建的“多维层次支架”,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本学科“多维层级支架”作业分层设计基本模型。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可据此研制出该课如图2所示的“多维层级支架”作业设计框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多维层级支架”作业单中选取自己想要完成的作业数量和难度,自主性大、灵活度高。这样的作业设计具有较强的创新性。首先,它兼顾了学科知识种类、作业数量、形式和难度等多个维度,为不同层级的学生构建起向上发展的通道。这些维度就像地球仪的经纬线,教师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不仅能按划定的经纬线找到准确的设计定位,迅速把握作业的内容、形式和数量,而且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存在哪些缺漏,让分层作业设计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其次,学生在“多维层级支架”作业单中自主选择要完成的作业数量和难度,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从过去“老师要我写什么”转变为“我能写什么”“我还能写什么”“我尝试着再去写些什么”。也就是说,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做设计,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强化质量意识,提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效性

所谓“减负不减质”,实现学生减负与教育提质“双赢”,是检验学校是否成功落实“双减”的重要标准。2021年暑假,我校课题组首次尝试采用“多维层级支架”作业分层设计模型设计假期作业。教师在厘清学科知识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分层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阶梯式学科综合实践暑期作业,并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实践任务。秋季学期开学后,我们对学生的暑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详情见图3。

通过再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教师要注重引导和纠偏。仅选择最低层级、最低难度任务量的学生,有半数是因为身体和心理原因,且学科知识能力水平较弱。这部分学生能主动选择最低层级任务,就已经实现了自我突破,值得肯定。同时不排除个别学生学习态度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纠偏。第二,“多维层级支架”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踊跃挑战自我。个别学生尽管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也能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第三,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15%的学生在选择学科任务时,表现出对某一学科“很感兴趣”,以满任务量呈现该学科本次暑期作业的成果,符合学生特长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总之,通过开展学科分层作业研究,“双减”政策在我校逐渐落地。下一步,我校将继续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学科分层作业设计模式。

一是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搭建层级支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教师转变观念成为第一要务,必须由以教师为主的“我要你完成什么”向以学生自主的“我能完成什么”转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激励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我提升。

二是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作业分层设计,给学生做了“减法”,教师做的却是“加法”。每个作业层级的设计只有确保学生有向上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争取更大的发展,才能彰显“多维层级支架”的优势,展现设计的初衷。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比以往下更大功夫,花更多时间,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提升作业的实效性。

三是进一步探索评级激励机制。有了好的作业分层设计,没有相应的配套评价措施支撑,分层效果也会打折扣。目前,我校已初步探索建立了“等级+星级”评价机制,下一步将抓紧研究更科学便捷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分层作业取得更大实效。(作者系桂林市象山区逸夫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层级双减分层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雨林的分层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