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钦州:多措并举,全力落实“双减”政策

2021-01-11赖廷耀

广西教育·D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钦州市督学书面

赖廷耀

钦州市教育局把落实“双减”决策部署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抓手,坚持减负提质同步抓好,校内校外同时发力,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切实推动“双减”落地见效。

一、强化教育督导,促进政策落地

今年7月,钦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聘任新时代第一届市直学校责任督学的通知》,聘任14名同志为新时代第一届市直学校责任督学,按“1+1”的方式推进责任区挂牌督学队伍建设,即责任区每1个督导单元由市教育局1名科室负责人(原则上具有市人民政府督学资格)加1名市直学校督学组成督学组,改变过去每个责任区督导单元仅有1名督学的设置,以利于市教育局各科室对市直学校实施具体化终端管理。今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全市14名责任督学全部赴学校检查“双减”工作落实情况。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双减”工作,钦州市成立了由市委领导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市教育局设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市的“双减”工作。

钦州市教育局印发了《钦州市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方案(试行)》《钦州市小学生暑假托管服务工作方案(试行)》《钦州市幼儿暑假托管服务工作方案(试行)》《关于在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方案》等文件,确保落实“双减”工作有章可循。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我市教育局还召开了“双减”实施方案发布会,详细解读政策,为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

二、规范作业量,减轻作业负担

我市出台了《钦州市书面作业量化管理细则(试行)》,指导学校切实提高作业质量。

一是明确作业布置原则。规定作业必须在课内布置,坚持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加强面批讲解,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标准。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二是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三是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作用,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引导学校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四是用好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等。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市各中小学校都在显著位置公示了学校书面作业量,接受社会监督。

三、推进教育均衡,提高课堂效率

一是推进优质均衡发展。我市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改革,促进教育全要素有序流动,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均衡配置。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整体提升学校育人能力。

二是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我市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规范教材使用。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其他年级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做到应教尽教。学校不得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任何形式的集体补课,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

三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市各学校严格按照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和基本规程开展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推进“空中课堂”“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建设,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加强学科建设和教研管理,科学做好幼小、小初衔接,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遵循学生认知与成长规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深化高中招生改革。我市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完善考试和成绩呈现形式。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出现偏题、怪题、超标难题。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程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市今年9月起先后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视导”“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考试管理工作研讨会”“新课标教材全员培训”等工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筑牢基础。

四、拓展服务内容,满足多样需求

我市推出了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1+N”模式。“1”指“作业辅导一课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实现高年级学生回家基本没有书面作业的目标;“N”指“N种素质拓展一课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涵盖文学艺术、体育运动、数学思维、旅游地理、物理发明、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開设有航模、机器人、编程设计、水火箭、3D打印等竞赛项目课程,以及坭兴陶制作、舞狮、采茶戏、二胡等传统文化课程,同时引进校外优质资源,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益智创新、拓展训练等个性化内容。

在服务时间方面,我市创新推行“5+2+3”模式,即落实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课后服务,并安排3个时间段满足家长需求。一是小学周一提供2课时、周二至周五提供1课时的作业辅导或兴趣类课程服务,初中从周一至周五下午放学后提供1课时的作业辅导或兴趣类课程服务。二是在市区中小学校探索提供午托服务,时间从上午放学后到下午上课期间,参与午托的学生中午不能随意进出学校。目前,我市城区各小学已投入资金800多万元用于采购折叠床、木床等,提供床位9 786个,采购空调1 241台,市区共有24所小学提供校内午托,参与学生达8 700多名。三是做好课后服务延伸,初中对有需求的外宿生设立晚自习班,最晚放学时间不超过晚上9点半。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下午6点,未能按时离校的学生可以免费托管到下午6点半。今年秋季期开学以来,全市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达8.01万人,家长满意率达98.3%,“接送难”“托管难”两大难题得以解决。

在经费管理方面,我市严格遵循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导向,全市统一核定了收费标准,将校内课后服务资金统一存入中心专户,专项用于支付参与课后服务人员的报酬、购买校内课后服务所需材料等方面的开支,确保专款专用,并定期公示开支情况,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确保该项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此外,我市还对辖区内1 271名原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同时优先保障残疾兒童、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双职工子女等特殊群体的课后服务需求。

五、规范校外培训,减轻家长负担

今年7月开始,我市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压减,并动态清零无证机构,保留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同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未经审批开展培训的学科类培训机构。

我市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完善学科类培训管理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学科类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材料、教师资质等信息。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强化经营活动监管,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我市还建立了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完善信用管理和分级分类监管,推进监管模式创新。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畅通监督举报途径,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举报、媒体监督和本市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

钦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开展培训的通知》,建立“双减”工作进展情况周报制度,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由教育局、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组成专项督查组,重点对“是否已停止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是否存在已关停但又营业的现象”“是否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等15个方面进行检查。截至今年9月,全市累计出动联合执法检查人员500多人次,共检查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74家,责令关停无证机构37家,注销持证机构11家(压减率达29.8%),暂停持证机构营业22家,目前仍在营业的持证机构4家,进一步规范了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的运营,切实维护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合法权益。(作者系钦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钦州市督学书面
责任督学思与行
书面表达之叙事描写类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例谈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区别
如何处理好督学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钦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书面表达
钦州市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行走在教育督导之路上——对做好责任督学的思考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