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kɔ213ti24)”语法化研究

2021-01-11尚永云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法化

尚永云

摘  要阜阳方言的“高低”是一个高频语气副词,可以表示“无论如何”和“到底、终究”两种语法意义。语气副词“高低”的语法化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即形容词词组阶段、名词阶段、语气副词阶段。极性对立的两个语素融合虚化表周遍性语义是“高低”语法化的语义基础,双音化趋势和句法位置改变是“高低”语法化的条件,口语语境是“高低”语气副词属性强化的推动机制。

關键词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kɔti);语法化

中图分类号:H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4-0079-05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记载“高低”做副词使用时,表示“到底、终究”,主要涉及的方言点有聊城、徐州、阜阳。《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给“高低”标注了名词和副词两种词性:a)名高度;b)名高下;c)名分寸(指说话或做事);d)副无论如何;e)<方>副到底,终究。阜阳方言“高低”有名词和副词两种用法,做名词使用时读成“kɔti”,做语气副词使用时读成“kɔti”。本文只讨论“高低”做语气副词使用的情况。

一、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的语法意义

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可以表示“无论如何”和“到底、终究”两种语法意义。

(一)表示“无论如何”

乔蕊认为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语义比较单一,只表示某一事件或者行为终于发生,符合主观期待的愿望。也就是说,乔蕊认为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只表示“到底、终究”这一种语法意义。但是根据笔者的母语语料,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还可以表示“无论如何”。当“高低”表示“无论如何”的时候,突出的是强调语气。句子中出现“高低”时,表明说话人的决定或者意愿非常坚定。语气副词“高低”主要用在复合句中,前面的分句用来说明情况,后面的主句则是说明最后的结果。能够和语气副词“高低”共现的副词有“还”“还是”。例如:

(1)嘴皮子都磨烂了,她还是不同意。→嘴皮子都磨烂了,她无论如何还是不同意。

(2)她不喜欢这个地方,还要离开这儿。→她不喜欢这个地方,无论如何还要离开这儿。

例句(1)强调的是她不同意的意愿,前面的分句表明说话者已经费了很多口舌,最终的结果还是没有征得她的同意。例句(2)强调的是她要离开的决心非常坚定。前面的分句用来说明她要离开这儿是因为不喜欢这个地方,后面的分句则是说明最后的结果还是离开。

当“高低”后面和“非”“非要”“非得”“非得要”等共现时,更加突出和强调句子的语气和意愿,说明行为动作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例如:

(3)我劝恁长远,他非要走。→我劝那么长时间,他无论如何都要走。

(4)今儿下恁大雨,他非要去上学不粘。→今天下那么大雨,他无论如何都要去上学。

和例句(1)、(2)相比,例句(3)和例句(4)的语气更加强烈。我们观察对译成普通话的例句,发现需要加上“都”。“都”本身就是一个表示总括意义的词,具有强烈的主观意愿。史金生认为“都”可以表达一种“重说语气”。徐以中、杨亦鸣认为“都”还能够表示一种强调的语气。对译以后的普通话例句本身就有强调语气的“无论如何”再加上表示强调语气的“都”,达到双重强调的效果。同理,“高低”本身就是一个表示去强调语气的副词,而副词“非”同样也是表示程度极高的词。吕叔湘也认为副词“非”表示程度极高。这里的例句(3)突出强调他要走的意愿十分强烈,即使我劝很久也没有任何作用。例句(4)则是突出他要去上学的意愿十分强烈,即使是雨下得很大也无法被拦阻。

(二)表示“到底、终究”

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还可以表示“到底,终究”。表示行为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后出现了某个结果。申盼路认为强调某种情况或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或一个过程,最终出现了某一结果,这个时候往往带有释然的意义。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当表示“到底、终究”语法意义的时候,就带有释然的语气。

语气副词“高低”表示“到底、终究”的时候,往往对获得的结果有释然的意味。这个时候,句子前面的分句一般都是用来说明行为动作需要经历的过程很久。而复合句的后面则是出现结果,说明行为动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得的结果。这只能是动词或动词短语的肯定形式,不能是否定形式。正是因为强调结果的释然,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高低”经常和“才”搭配共现。例如:

(5)全家人都去找俺外甥,末后才找着。→全家人都去找我外甥,最后终究找到了。

(6)我薅三天了,才给它薅完。→我连着薅了三天,到底把地里的草薅完。

(7)弄一天了,俺俩才弄完。→弄了一天,我们到底才弄完。

例句(5)中强调了全家人都在找,说明找人这个动作花费的人力太大。句子中还出现了“末后”,强调的是最后,又因为加上了副词“才”的使用,在说话人看来,“找到外甥”这个结果花费的精力跟时间本来应该更少,可是事实却是花费了太大的人力。最后说话人只能释然了,所以“高低”在这里就有了释然的语气。例句(6)的“三天”也表示薅草用的时间相对长。虽然用了三天时间,最终还是薅完了,说明说话人的释然。例句(7)中的“一天”同样表示花费的时间长。“高低”和副词“才”连用,表示说话人认为花费的时间长,言外之意就是应该用更短的时间。尽管用的时间长,最终还是弄好了。

二、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的语法化过程

“高低”最初是一个具有反义关系的并列词组。在历时演变中逐渐凝固、虚化,发展出名词和语气副词两种词性。“高低”的语法化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形容词词组、名词、语气副词阶段。下面结合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和笔者的母语语料来探讨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的语法化过程。

(一)形容词词组阶段

“高低”最早是一个具有反义关系的形容词词组,内部结构比较松散。我们通过CCL古代汉语语料库检索到的语料最早的时间是六朝时期。词组表示的意义可以看作是两个词的意义的相加,也就是形容词词组“高低”理解为“高”和“低”两个词的意义的相加。“高”和“低”是用来表示空间位置的。例如:

(8)断队仗满路排,层层节节映金台。(《敦煌变文集新书》)

(9)既攀藤而挽葛,亦资伴而相提穷羊肠之诘屈,极马岭之。(《全梁文》六朝)

例句(8)和例句(9)中的“高低”都可以拆成“高”和“低”来理解,因为这里的“高低”还是词组。例句(8)中的“队仗高低满路排”可以理解为“仪仗队分高低不同排列分布在道路的周围”,这里的“高低”表示“或高或低”。例句(9)中“极马岭之高低”说明“马岭这个地方的地势沟壑峻岭,高低不同”,因此“高低”理解为“或高或低”。这两个例句中的“高低”都是一个反义并列词组,“高”和“低”表示的是单独的词义,詞组内部还没有凝固。

(二)名词阶段

当词组“高低”使用频率不断提高时,词组内部的结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高”和“低”逐渐凝固成一个词。当词组“高低”内部结构凝固时,首先是语法化为名词。由于词组“高低”最开始出现的时候主要是用来形容地势的高低,当词组“高低”逐渐能够形容地位、身份、职位等时,它的语义范围就开始扩大。这个时候,“高低”从指代空间位置再到指人,是通过转喻的方式实现的。George Lakoff认为,转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包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Lakoff把转喻视为一种关系的代称,即存在于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正是借助转喻机制,“高低”整个名词的词义进行了延伸,词义开始虚化。例如:

(10)致令得官府闻知,验数目存留,分官品。(《全元曲》)

(11)声不 不缓急。(《朱子语类》)

(12)庐陵米价没。(《石溪心月禅师语录》)

例句(10)中的“高低”指的是官品职位的高低。例句(11)中的“高低”指的是声音的大小。例句(12)中的“高低”指的是价格的多少。这3个例句中的“高低”都是通过概念的相似性来转喻的,从表示空间位置到表示职位、声音、价格等等。“高低”根据交际需要来激活转喻概念机制,不断指代相似的概念。在转喻的过程中,“高低”的语义逐渐实现从实到虚。

(三)语气副词阶段

名词“高低”语法化为语气副词“高低”首先是因为句法位置的改变。“高低”最开始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后来逐渐位于动词前面充当状语,词性也从名词语法化为副词。当“高低”不断出现在动词前面时,它的副词属性越来越突出,最终完全语法化为语气副词。例如:

(13)你只说是那里见来,或是听见谁说,我好到那里刨着根子,就使一百千钱,我买一套与你!(《醒世姻缘传》)

(14)他家非赌即娼,我一个年轻人走来走去,没有好处。(《歧路灯》)

(15)夏鼎道:“不难,不难,我叫他上钩就是,只是迟早不定。现今日已过午,吃了饭我再慢图。”(《歧路灯》)

从句法位置来看,例句(13)、(14)、(15)中的“高低”都是用在动词前面做状语,“高低”可以看作是副词。“高低”在句子中有强调语气,表示的是“无论如何,不管怎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高低”语法化为副词词性,在明代就出现了。例句(13)就来自明代的作品语料。语气副词“高低”在现代汉语中也得到发展,例如:

(16)说来也怪,此人自称姓郑,问他的名字,却不肯说。(《白门柳》)

(17)第五次以后总能评上,我自己不同意晋职,说自己的水平不够。(《青铜时代》)

上面这2个例句中的“高低”都是语气副词,用在动词前面做状语,表示“无论如何、不管怎样”,表示说话人坚定的意愿和想法。刘胜男还提到副词“高低”与“不”连用的用法在山东方言中出现的最多。除了在山东方言中出现,在东北方言和河南方言中都有“高低”作为副词使用的情形。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副词“高低”只有“无论如何、不管怎样”这个语法意义,但是在一些方言中还有“到底、终究”的语法意义,例如阜阳方言。

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高低”的语气副词属性会越来越强化。“高低”作语气副词使用频率不断提高,词汇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在现代汉语环境中,存在和“高低”同义的语气副词“反正”,而且“反正”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高低”,这也是语气副词“高低”在普通话环境下语法化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的重要因素。但是在阜阳方言中,语气副词“高低”的使用频率和语法化进程并没有受到语气副词“反正”的影响,反而“高低”的语气副词属性继续发展而且语法化程度不断加深。

史金生认为,语言成分在语符序列中的位置与语言成分的主观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通常主观性强的成分处于句子的外围,主观性弱的成分处于句子的内层。在阜阳方言中,“高低”不仅可以出现在句子内层,也可以出现在句子外层。这说明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和普通话“高低”相比,语法化程度更深。例如:

(18)她要做饭,她们不肯,说已经吃过了。(《苦莱花》)

(19)可是走了已经有十五里地了,王二虎不让人换,累得他呼哧呼哧大口地喘粗气。(《平原抢声》)

(20)不管我咋说,他还是一个不去。(阜阳方言)

(21)不管我咋说,他还是一个不去。(阜陽方言)

(22)谁劝都不管护,她还是去咱大舅那了。(阜阳方言)

(23)谁劝都不管护,她还是去咱大舅那了。(阜阳方言)

例句(18)和例句(19)是普通话中的用例,“高低”在句中都是位于主语后面,也就是句子的内层。但是例句(20)、(21)、(22)、(23)是阜阳方言中的例句,“高低”可以位于句子的外层和内层,说明语法化程度更强。

“高低”作副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只有1个义项“无论如何”。但是“高低”在阜阳方言中做语气副词使用有2个义项“无论如何”和“到底、终究”,我们已经在上面进行过分析。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的2个义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无论如何”是“高低”做语气副词的基本义,表示说话人比较坚定的态度,语气非常强烈。而“到底,终究”是“无论如何”义的引申,语气同样是比较强烈,但是更突出结果。

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可以看作是方言中的高频常用词。同时,语气副词“高低”有2个义项,这又会增强它作为语气副词的属性。正是因为语气副词“高低”经常用于交际对话中,使用频率不断增高,才会强化它的副词属性和语法化程度。综上,我们可以把“高低”的语法化过程链条归纳如下:

高低:形容词词组(高高低低)→名词(高低程度)

三、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的语法化成因

双音化趋势和句法位置改变是“高低”语法化的条件,口语语境是“高低”语气副词属性强化的推动机制。

(一)语义基础

“高”和“低”极性对立的两个语素融合虚化表周遍性语义是“高低”形成的语义基础。

“高”和“低”是对空间位置的评价,两者处于同一个语义场的两个对立面。根据人的认知心理,很容易把它们用来代指所有的情况。类似“高”和“低”这样对立的反义语素,还有“好”和“歹”,“大”和“小”,“早”和“晚”。例如:

(24)今后哪怕筋骨磨成粉,鲜血流成河,也要把这座城池拿下来。(《金瓯缺》)

(25)他一天在家的时候也不多,家里的事情他不一定全知道。(《春》)

(26)那是个大纪念馆,这儿将来也得盖一个。(《都市风流》)

例句(24)里的“好歹”已经不再单单指好事情和坏事情了。我们通过这句话的释义可以知道“好歹”表示的是质量上的周遍性。例句(25)里的“大小”其实是虚指,表示的是“任何”。例句(26)里的“早晚”并不是单指或早或晚,而是迟早有一天,也可以解释为“无论如何”。

“高”和“低”正因为是两个极端对立的反义语素,才能够融合到一起语法化为语气副词,表示周遍性语义。“高低”作为语气副词,在语用交际中会根据说话人的主观需要出现强化语气和弱化语气两种。当语气副词“高低”语气减弱的时候就会发展出“到底、终究”。例如:

(27)天天说不来不来,你还是来了。(阜阳方言)

(28)你不是说不管他了吗?你还是给他买了房子。(阜阳方言)

这两个例句中的“高低”语气已经弱化,表示“到底、终究”,带有释然的语法意义。例句(27)突出的是听话人最终还是来了;例句(28)说明听话人终究还是给别人买了房子。这个时候的“高低”主观性很弱。基于语气副词“高低”语气的强弱,

我们可以把它的两个语法意义等级进行排序:到底、终究(弱)→无论如何、不管怎样(强)。

(二)语法化条件

双音化趋势和句法位置改变是“高低”语法化为语气副词的条件。

双音化趋势是形容词词组“高低”能够语法化为语气副词的外部条件。语气副词“高低”顺应了双音节化的语音发展规律。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一个最突出表现,就是从以单音节词为主到以双音节词为主。这种语言发展的外部环境为语气副词“高低”的融合以及语法化提供了环境条件。

“高低”最开始在句子中做主语和宾语,随着内部结构的变化开始在句子中充当状语,逐渐发展出副词词性。可以说,句法位置的改变是反义并列词组“高低”语法化为语气副词的重要因素。例如:

(29)致令得官府闻知,验数目存留,分官品。(《全元曲》)

(30)你只说是那里见来,或是听见谁说,我好到那里刨着根子,就使一百千钱,我买一套与你!(《醒世姻缘传》)

我们可以比较这两个例句,例句(29)中的“高低”就是在句子中做宾语,而例句(30)中的“高低”在句子中做状语。前面一个例句中的“高低”是名词,而后面一个是副词词性。

(三)口语语境

检索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发现含有语气副词“高低”的句子大多来自《醒世姻缘传》。《醒世姻缘传》是白话小说,口语色彩比较浓厚。在检索的语料例句中,“高低”也都是出现在人物之间的交谈。“高低”作为人物对话中经常出现的口语词,比较适合于话本、白话小说的语体表达。而《醒世姻缘传》正是用古白话写的,所以我们才能够看到这部作品中出现不少语气副词“高低”。在阜阳方言中,“高低”也是用于口语语境。因此,我们认为口语语境是语气副词“高低”产生的语境基础。

另外在阜阳方言中,还存在用类似“高低”这样具有反义对立关系的组合语素来表示周遍性语义的现象。即使这些反义复合词在普通话中不经常使用,但是在阜阳方言中很常用。例如:

(31)这东西一看都是去年货,都不要。(阜阳方言)

(32)我看你今儿打吧,反正都是个死,我今儿非讹你。(阜阳方言)

(33)你情放心了,我都得去你家。(阜阳方言)

上面3个例句中出现的反义复合词“贵贱、横竖、早晚”都表示周遍义“无论如何”,这几个词都是用于口语语境,而且使用频率很高。这恰恰说明了“高低”这样的语气副词正是得益于口语语境才能够满足方言适应性。

四、结语

本文以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为考察对象,从语法意义、语法化过程和语法化成因3个角度进行考察。最后得出语气副词“高低”的语法化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形容词词组、名词、语气副词阶段。“高”和“低”极性对立的两个语素融合虚化表周遍性语义是“高低”形成的语义基础,双音化趋势和句法位置改变是“高低”语法化的条件,口语语境是“高低”语气副词属性强化的推动机制。

————————

参考文獻:

[1]徐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502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M].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431.

[3]乔蕊.阜阳方言语气副词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2017.

[4]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J].中国语文,2003(01):17-31,95.

[5]徐以中,杨亦鸣.副词“都”的主观性、客观性及语用歧义[J].语言研究,2005(03):24-29.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06

[7]申盼路.伊川方言语气副词“高低”的多角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6.

[8]George Lakoff.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78.

[9]刘胜男.反义复合词“高低”的语法化[J].文学教育(下),2021(03):46-47.

[10]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连用顺序和同现研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7.

猜你喜欢

语法化
“所有”的语法化微征
清代土默特历史档案中因果连词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浅析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俄汉情态词语法化特征对比研究
湖南祁东话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