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科学趣味课堂的探究
2021-01-11张建新
张建新
【摘 要】新课改指出小学科学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认知能力水平的培养,使学生在趣味课堂中认识科学、掌握科学,形成良好的科学核心素养。小学科学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联系紧密,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但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更缺少科学知识储备,无法积极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因此教师要在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科学趣味课堂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拓展学生科学视野,使学生在主动思考、探索、实验中掌握科学知识。本文阐述了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概念及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针对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科学趣味课堂的开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趣味课堂
一、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概述及培养意义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教学需要从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基本方法、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入手,使学生站在科学角度认知世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品质,科学核心素养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带领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观念,具备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满足社会对学生的发展要求,使学生能借助科学实验解决问题,具备求知和探索的意识,加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科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要求人才具备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核心素养。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构建出趣味、高效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在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的许多教师也能运用逐步完善的教学设备开展实驗教学,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但部分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忽视了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对开展趣味课堂的认识。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缺乏教学耐心,不愿创新科学教学方法,采用单一的手段开展科学教学,导致学生丧失科学自信,不利于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的培养。其次,部分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传统,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读读背背的纯记忆作业,没有做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科学知识,不利于趣味课堂的构建。
三、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科学趣味课堂的开展策略
(一)生活现象助力趣味课堂
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农村小学科学趣味课堂,教师不能局限在课本中,而是要借助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主动获得科学知识,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魅力和价值。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科学素材,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观察、探索的习惯,以此来增强小学科学教学的趣味性,将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实到实处。例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记录下自己一天的饮食,在课上对班级学生吃过的食物调查、统计和分类,为食物营养的探究做好铺垫。接着为学生猜测自己吃的食物中有哪些营养,根据课本验证自己的猜想,获得食物营养相关的知识,了解到学生吃的食物中普遍有哪些营养成分。再提问学生如何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脂肪、淀粉等,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实验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课前统计的资料进行试探,认识到食物中包含了许多营养成分,但无法包含所有的营养成分,在生活化的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的科学兴趣,形成正确的科学思想观念。
(二)实验探究助力趣味课堂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还不成熟,对一切科学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科学探索兴趣。如果教师采用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科学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开展趣味课堂,利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教学的兴趣。例如在《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观察活动引发学生对食物变质原因的探索,了解储存食物的正确方法。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买了一条新鲜的鱼直接放在塑料袋里存放吗,怎样才能保证鱼肉不变质,以此来引出减慢食物变质速度的内容。接着展示出两条鱼,给每个学生发两副手套、两把镊子和两个一次性碗,让学生制定观察食物变质的方案,通过眼睛看、鼻子闻、手触摸等方式判断,并完整实验报告。在小组内讨论哪条鱼变质了,引起变质的原因是什么,说出自己的看法。再出示一包鱼干和真空包装的鱼肉,提问学生为什么鱼干和真空包装的鱼肉能保证长时间不变质,它们的制作控制了什么条件。之后再让学生合作讨论新鲜鱼肉有几种储存方法,为什么用这些方法储存。另外,还可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生活中除了用控制微生物生存环境储存食物,还有哪些方法,分析高温杀菌、低温杀菌的储存方法,使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样,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合作实验中形成端正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教具、学具多样助力趣味课堂
教具能直观地显示科学现象,弥补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短板,使他们经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因此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所以,小学科学趣味课堂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教具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点亮小灯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出小灯泡、1.5v干电池、导线等教具,先为学生介绍小灯泡的结构,猜测电流是怎么进入小灯泡内部的,再让学生观察导线、电池的结构。接着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利用教具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尝试多种点亮方法,画出实物图及其路径供小组内交流,分析小灯泡点亮的共同点,再出示其他的连接图,让学生说说哪种方法会亮哪种方法不会亮。这样学生能在创新、操作中掌握科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形成趣味课堂,增强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
在教具、学具不充裕时,我们可以开展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虽然,学生的作品有的确实很蹩脚,但这样的活动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科学思维,采用手脑并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践性和自主性。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这个单元之前,就布置任务:让学生们利用自己废弃的玩具、生活用具等材料,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完成一个作品(也可以几人一小组互助合作完成)。带着统一的任务,明确的学习目标,带着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课堂效果出奇的好。这个单元学完之后,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说明。学生们学以致用,争着向同学们展示他们的成果。看着学生们脸上的笑容,我们能够想象到他们内心的那份欣喜和自豪。
(四)创新游戏助力趣味课堂
游戏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喜欢的一种方式,所以趣味课堂的打造肯定离不开游戏的教学,游戏教学法目前也受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青睐,通过在科学课堂中组织学生完成游戏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让学生真正爱上科学课堂。所以教师要提前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出教材中可以开展游戏活动的内容,在课堂中将游戏和科学课程进行整合,真正的借助游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关于生活中的静电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教师为学生准备梳子、吹塑纸还有纸屑。教师发布指令,让学生借助梳子还有吹塑纸去吸引纸屑,然后让学生回答自己的办法,借助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这时候总结出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然后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静电知识。再让学生去思考生活中其他的静电现象。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借助一个游戏活动吸引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也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和游戏中活跃了思维,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新兴多媒体助力趣味课堂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作为教师也可以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多媒体能够将知识生动形象化的呈现出来,还能够把一些科學知识制作成动画短片,这样一来符合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吸引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造趣味化的课堂。比如在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带电的物理,能够理解生活中一些静电现象,可以借助现象了解正电荷和负电荷。在开展这一课的教学时,其实教师就可以很多的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让学生获得这些科学知识。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观看吹塑纸福娃视频,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何让这个福娃可以站在黑板上面。这时候教师可以展示视频中的内容然后实际操作,把福娃放在自己的衣服上蹭几下再放到黑板上面,学生惊奇地发现福娃竟然真正的可以站立在黑板上面了,而与此同时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得到了调动,教师可以顺势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原因,有些学生一下子联想到了平时自己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的声音,了解了生活中的静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且将这些内容通过动画片的方式播放出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教学中和生活的结合一下子让学生和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被拉进,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获得了更高的教学效果。
(六)简洁夸张板画助力趣味课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对于很多的事物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表面。但是科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所以如果教学中只是采用文字的形式进行教学往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让学生觉得难以理解,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些直观的方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夸张的板画开展教学活动,创造趣味性课堂。比如在学习《点亮小灯泡》时,本节课要求学生可以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将灯泡拟人化,绘制卡通形象吸引学生,然后尝试让学生分组完成小灯泡的实验,使得学生在自己的探究下让小灯泡被点亮,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电路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实验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七)幽默语言助力趣味课堂
趣味性的实验和游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样,教师幽默的语言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学习《食物的营养》这方面内容时,教师可以在一个单子上面列举出各种食物,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小聪特别喜欢吃肉,一天三餐无肉不欢,对此,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还可以提问学生:像是薯片、可乐的味道太美啦,多多益善?教师注意提问时的语气要亲切,表情可夸张。在这温馨、轻松的对话中,学生收获了快乐,也学到了知识。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农村小学科学趣味课堂,教师要从科学观念、科学能力、实践创新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意识,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教具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月明.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方法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1):33-35.
[2]刘海兵,刘小燕.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8(23):62-63.
[3]王鹏儒.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科学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