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01-11陈国军

文理导航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学生

陈国军

【摘 要】很多高中学生认为物理比较难学,因为物理中涉及的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并不足以支撑他去理解这些知识。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中物理教师开始运用全新教学理念和全新教学方式,去着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式以及对物理学科的认识都有了相应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科核心素养被更多教师认同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核心素养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理论基础与解题技巧,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高考中最大限度取得高分。但是,新课改背景下,则是以科学思维、物理观念、实践探究、科学态度为教学主要目标。学生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总结物理规律,强化物理知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物理知识运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融入社会,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是“分数论者”,这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的,当时是应试教育背景,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试教育已经逐渐在淡化,社会需要的是全新的综合型人才,成绩已经不能和优秀画等号。学生应该具备的是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学习新知识,不能应用知识,那么对学生的培养就是失败的。因而,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除了做好知识讲解、习题练习以外,还应该让学生去领悟物理学科的规律,让学生具备物理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完成教材以外的学习,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做时代发展新人。

二、组织实验探究,培养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一步一步的进行物理探索,得出物理规律,掌握物理学习技能,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可以给予学生更丰富的课堂体验和感受,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是根据教师提前写好的实验流程开展实验,对学生的思维有所约束。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生活化实验课,带领学生建立第二课堂,因为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运用物理知识解答,当学生学会用物理解决问题,有了万物皆物理的意识时,便意味着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学习“弹力”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蹦蹦球、弹簧、皮筋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动手接触实物了解弹力,也可以让学生周末去跳蹦蹦床,并观察体重与弹力是否有关系。开展生活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教材知识向生活的延伸,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核心素养。

比如:在教学《摩擦力》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理解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做相对运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一个有关静摩擦力的实验,即:把一个毛刷放在桌面上,用力拉毛刷的把手,使毛刷上部稍稍移动一些,刷毛的下部由于受到桌面的摩擦仍呈静止状态,使得刷毛发生了弯曲。这表明刷毛和桌面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之后,为了使学生理解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笔者要求学生将一张纸条压在自己的水杯下面,然后缓缓抽出水杯下的纸条时手持续用力,这时学生可以发现水杯会跟随着纸条移动一段距离。这样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理解物理概念,既是提升物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三、物理教学应重点改进物理概念知识建构过程

物理概念的建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能靠着课本上抽象的定义就想着使学生建立起对某一物理概念的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相互作用的概念在力学部分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在电场中,学生却很难建立起电场对电荷作用力的观念,在不断地讲述中,学生依然没有认识到电荷运动加速度的变化是由电场强度的变化引起的,仔细思考后不难发现,力学中常见的重力、弹力、摩擦力都在宏观世界中可以感知到,但是电场是抽象的物质,电场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能直观地感知到,而且电场不像磁场,不能进行模拟。学生没有切身体会,就不能得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为了加强学生对电场力概念的认识,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建立这种观念,可以采用动画演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力后的运动,让学生了解粒子加速器,说明它的工作原理。物理概念的建立应该从生活现象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但是为了得到物理学的概念,应该根据实际中的生活現象提出一些物理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再慢慢引导到概念的学习上。

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物理学的美妙,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等,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源于教学过程。只有在建构物理概念的过程和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感受物理的思维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体验性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去体验和感受,增强实践意识,培养物理素养。

四、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科学探究

物理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很多高中生感觉物理学习难度大,内容较为枯燥,因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生难以主动学习,这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关联在一起,并且结合课程主题设置一些比较合理的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课程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学生来探讨相关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位移”和“路程”等相关内容的时候,因为大部分高中生都有过乘坐公交车的经历,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联系这一生活实际,让学生去分析乘坐公交车过程中发生的路程和位移。学生在教师这样的引导下会更为清楚地理解相关知识内容,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问题的解决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弹力》这节课时,笔者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列举了很多有关弹力使用的案例,比如:体操运动员跳鞍马时借助的踏跳板;撑杆跳运动员借助的杆;跳水运动员借助的跳板;射箭时弯曲的弓弦等等,借此引发学生思考:“弹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以下探究:(1)阅读教材,了解形变的概念和种类。(2)了解弹力是一种怎样的力。(3)学会判别弹力的方向。然后,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弹力知识后,笔者组织学生利用压缩弹簧、海绵和竹片进行了一个小实验,以此探究形变和弹力产生的条件。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五、注重引导学生的科学思维

学生要想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就需要掌握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并不是先天的,是通过后天培养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以知识点的运用为主要课程讲授内容,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培养,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卷面成绩,但是学生是依靠自己的记忆能力去学习的,其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却没有得到锻炼。

例如,在学习《加速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我以“速度”知识引入新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知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且对速度的相关性质和知识有了很深入的了解。紧接着,我向学生引入了一个新的知识“加速度”,我询问学生:“我们能不能够根据速度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总结出加速度的含义呢?”学生们通过思考、探究以及之前预习的知识,很快便初步了解了加速度的知识,并有效地将“速度”与“加速度”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将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由此可见,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该有效设置提问,让学生在问题的研究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

六、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人都是主体。教学要以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中心,使其“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物理教师继续采用教师灌输式教为主和学生被动式吸纳的教学模式,因此许多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造成他们走向社会后遇到问题不知所措。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在时代大潮面前,应对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材料中体现核心素养的内容,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婷.浅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2):42

[2]张海青.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有效培养途径[J].新课程(中学),2018(8):229

[3]张敏.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分析[J].新课程(下旬),2018(5):218-220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学生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赶不走的学生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学生写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