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正面管教在道德教育中的运用
2021-01-11张迟
张迟
【摘 要】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正面管教,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关键词】正面管教;道德教育;师生交往
虽然正面管教是帮助家长和老师管教孩子,使孩子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和应有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但其中蕴含了非常深刻的道德教育思想,为有效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即在不改变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下,通过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实现对学生进行显性和隐性的道德教育。
一、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
(一)理解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的目的
正面管教者认为,若学生出现行为不良,是因为在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方面出问题。如果寻求过度关注,是因为学生认为只有在得到老师关注的时候,才有归属感;如果是寻求权力,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当他说了算或者至少不能由老师对他发号施令时,他才有归属感;如果学生是在报复,是因为他得不到归属感,所以让老师也要受到伤害;如果学生自暴自弃,他可能认为自己没有归属,所以直接放弃。老师首先需要认清楚学生行为不良背后的真实原因。
(二)和善与坚定并行
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时,老师大发雷霆,对学生指责甚至是侮辱,不仅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老师教导学生要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就应该为学生做出表率,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坚定就是在学生没有做到自己答应的情形时,可能会和老师顶嘴,这时候老师可以选择冷处理,避开与学生的争吵。不指责也不批评,以冷靜而坚定的态度执行之前选定的方案。
(三)相互尊重
平等和尊重是新型的师生关系,但实际教学中老师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老师一般认为自己是高于学生的,对于学生的教育习惯采取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样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如果老师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教学中的很多冲突就不会出现,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就会起到更好的道德教育的效果。一个真正尊重学生的老师是会在自己出现错误的时候,大方地向学生承认错误,并真诚地希望获得学生的原谅的。
(四)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这是一个最令人鼓舞,特别是令学生备受鼓舞的观念。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做正确的事情,少犯错误。如果做错了事应该感到羞愧才对。但正面管教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害怕犯错误,能从错误中成长得更快。老师也不会再害怕学生犯错误,而是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的错误,并帮助学生成长。
(五)社会责任感或集体责任感
正面管教中的社会责任感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贡献。这一点是道德教育希望学生能形成的良好品行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很难让学生形成的一个方面。因为传统的说教或是榜样教育难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造成了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的中断。而正面教育通过让学生解决自己或是同学的问题,帮助他们改正,切实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必然也具有其他的良好品德。
(六)班会
班会一直是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但班会的道德教育效果也一直遭到诟病,原因是班会上老师们采取简单的说教方式,缺乏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支撑,所以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正面管教的班会是专为解决班上的共性问题或某些学生的问题而设立的。学生才是班会的主人。并且,班会上的一个固定环节是致谢,让学生们围坐在一起,依次发言,先说说这次班会上要谢谢哪些人,因为他们为“我”做了哪些事,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开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下,再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案由学生们自己提,自己决定,最后学生按班会上形成的决议来执行。
这样的班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每个人都是班集体的一员,都可以为班级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用向学生灌输集体观念,奉献意识,学生在这样的班会中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这些美好的品德。
二、正面管教在德育教育中的运用
(一)教师平等、尊重学生
当前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出了问题。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而学生是否“亲其师”除了老师有突出的教学能力,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在教室以外的地方碰到老师,要求学生喊“老师好”。我们的老师是怎样回应的呢?很少有老师回应“某某好”,大多数只是点头示意。笔者所在的初中,每天早上都会有学生在门口执勤,欢迎师生到校。每次有老师经过的时候,执勤的学生会弯腰,齐声喊“老师,早上好!”大部分的老师扬长而过,就像没有听到学生的问候,或者理所当然地受着,而不做应有的回应。
还有,很多老师眼中学生的问题,其实本不是学生的问题。比如,曾有一个九年级的学生下课时在教室的走廊外,用鞋底摩擦地板,发出刺耳的声音,正好被班主任看到。班主任当着同学的面呵斥这位同学,但学生认为自己并未犯错误,与班主任据理力争。班主任认为学生不服从管教,挑战他的权威,在班上大发雷霆。试想一下,如果这位班主任能做到平等对待、尊重学生,也许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学生在校的道德教育若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需要教师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学习正面管教中真正平等、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和谐,学生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老师身上潜移默化地学习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通过共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正面管教的一个独特优势就是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先调查清楚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要么与学生一同商定解决方案,要么让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我国道德教育之所以效果差,是因为大多采取说教或谈话的方式,学生具备相应的道德认知水平,但和自身的道德行为之间没有多大关系。也就是常说的“知”和“行”的不统一。学生之所以知和行不统一,是因为缺少了道德情感体验这一中间环节,所以造成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分离。
比如学生经常迟到的问题,很多老师会采取惩罚手段,比如打扫卫生一周,但是,学生还是会经常迟到。学生存在的这个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正面管教中提到的例子是将这个问题放在班会上解决。让同学们一起帮忙想办法,这样,学生并没有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积极地想办法。因为早上起不来床而迟到,有同学建议给他买两个闹钟,有同学说可以起床时给他打电话,还有住在附近的孩子约他一起上学。学生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同学解决问题,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助人为乐的品质等。
有一个非常值得老师学习的观点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但学生犯错了,老师能以尊重的心态,与学生一同分析问题,帮助他解决问题,这样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完成试卷。当时,答应老师回家完成,第二天到学校再教给老师。但临近期末,学生的作业多,忘记完成试卷了。这位老师并没有责怪学生,而是对学生的这一行为表示理解,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要做复习试卷,共同商量怎样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来,这位学生虽然速度仍比一般同学慢,但基本能在校完成。这位老师的做法,让学生明白虽然他比别人做题速度慢一些,但他依然是一位按时完成任务的同学,是一位会尽自己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的同学。
(三)创新利用班会,实现道德教育
正面管教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多是隐性的,通过老师平等、尊重地对待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善良等美好品质,进而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正面管教也有显性的道德教育,就是创新利用班会。班会为老师和孩子们提供了最好的环境来实践合作、相互尊重,给孩子提供培养重要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
要想实现班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效果,要避免将班会当做说教的另一个平台,老师需要尽可能客观,不要评判并且不要把班会作为继续过度控制孩子们的手段。有效的班会需要花时间来掌握技巧。提前训练,培养老师和孩子的沟通技巧,懂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分辨人们之所以做一件事情的四个理由,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法,找出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班会的组织上,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在开始讨论问题前先进行致谢和感激,再根据议程逐项讨论班上的問题或同学的问题。确定解决方案后,按照方案执行。
三、结束语
正面管教是否有效,能否取得具有时效性的道德教育效果,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相互尊重的态度,以及对孩子的长期影响的关心。老师需要重新看待学生错误行为背后隐藏的“密码”,不良行为都是在错误地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有效地运用鼓励,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在平等、尊重的态度上,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在老师与学生交往中,切身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爱,道德教育才有实现的可能。
运用正面管教,实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建设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环境,学校德育教育定会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美]简·尼尔森著,玉冰译.正面管教[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07年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苏霍姆林斯基.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4][美]内尔·诺丁斯.培养有道德的人:从品格教育到关怀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