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脱氮研究

2021-01-11花春文

云南化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滤池碳源硝化

蒋 悦,花春文

(1.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材料与环保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2.四川中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6)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人口逐年增加,用水量和排水量与日俱增,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根据 《2009年成都市环境质量公报》,岷江水系成都入境断面 “都江堰水文站”水质为Ⅱ类水域标准,达到规定标准;岷江成都出境断面 “双流县黄龙溪”水质为劣Ⅴ类,未达到划定的Ⅲ类水域标准,主要污染项目为NH3-N(劣Ⅴ)、DO(Ⅳ)、BOD(Ⅳ)。就大流域来看,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水平的需求依然迫切,同时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51/2311-2016)等标准也直接对污水处理工艺的脱氮除磷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以成都市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为例,着重分析了滤池HRT、碳源投加量、DO等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希望为反硝化滤池应用于其他污水厂的运行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处理工艺

某市政污水厂处理规模,近期 5000m3/d,采用一体化A2/O生化池+高密度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的水处理工艺,设计出水水质,总氮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A标,其余各水质指标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进出水水质见表1。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表1 污水厂近期设计进出水水质 mg/L

1.2 反硝化深床滤池设计参数

该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深床滤池最大设计流量362.5m3/h,设计滤速6m/h,强制滤速9m/h,

最大过滤水头2.5m。滤池共4格,总尺寸为L×B×H =21.24×13.4×8m,单格过滤面积20.13m2,滤床深度1.83m,滤池前设置混合搅拌器,混合时间30s。反冲洗周期为24h,分为气洗、气水洗、水洗三个阶段,历时分别为2min、7min、5min,强度分别为 92m3/(m2·h),92m3/(m2·h)、15 m3/(m2·h);驱氮周期 4h,驱氮水反冲洗强度 15m3/(m2·h),历时 2min。

1.3 试验水质

该污水处理厂服务于周边居民及某工业园区,工业废水所占比例70%,园区内企业执行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的规定,2019年主要进水水质情况见表2。分析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平均BOD5/CODcr=0.48,生化性较好;平均 CODcr/TN=6.62,当废水经过高密度沉淀池后,m(C)/m(N)已下降至不足2,需要在反硝化环节外加碳源强化脱氮。

表2 2019年主要进水水质指标 mg/L

1.4 试验方法

根据反硝化深床滤池前段工艺的出水水质、滤池的运行特点与要求,选择合适的碳源进行投加,确定碳源投加量对氮的去除率及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改变HRT,确定HRT与脱氮效果之间存在的关系;寻找DO对于总氮去除率的影响[1]。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投加碳源对脱氮效果的影响

废水在该污水处理厂经过二级处理后,高密度沉淀池出水中碳源含量低,m(C)/m(N)无法满足后续反硝化的要求,碳源不足成为脱氮的限值因素。为促进反硝化菌的培养,强化反硝化脱氮功能,在反硝化深床滤池中需要投加外加碳源。综合考虑投加药剂的经济成本和效益,同时兼顾碳源本身的安全性,以及在生物池内的实际有效停留时间等因素,选定乙酸钠作为外加碳源[2]。

反硝化深床滤池流量220m3/h,在此情况下调节进水m(C)/m(N)值分别为3、4、5、6,测定TN、NO3--N、COD的去除情况[3],如图1~图3所示。

图1 不同m(C)/m(N)值条件下TN的去除情况

图2 不同C/N值条件下NO3--N的去除情况

图3 不同C/N值条件下COD的去除情况

总体上看m(C)/m(N)值为5时,脱氮效果最好,继续增大m(C)/m(N)时,NO3--N的去除效果会继续提升,但TN的去除率有所回落,同时也无法保证COD的出水浓度。综合考虑,m(C)/m(N)值考虑选定在5,当COD浓度较大时,要减少外加碳源的投加量,确保COD达标排放的同时,提高乙酸钠的利用率,避免造成药剂浪费。

2.2 HRT对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在m(C)/m(N)值为5的情况下,改变进水流速,控制 HRT为40、30、20min。讨论不同HRT情况下,TN和 COD的去除效果[4],见图4、图5。

图4 HRT对TN去除效果的影响

图5 HRT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HRT的降低,TN的去除率从85.7%、82.42%降到74.57%,出水平均浓度在增大,分别为 2.49mg/L、2.73mg/L、3.77mg/L,说明HRT的变化对TN的去除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是十分显著,40min和30min时对应的TN出水浓度差异极小。

由图5可知,随着HRT的降低,COD的去除率从20.2%、17.3%降到11.3%,变化趋势与TN去除率随HRT减小而减小一致,COD出水平均浓度均保持在20mg/L以内,均能达标排放。综合分析TN、COD的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HRT越长,反硝化消耗的COD会增多,同时滤料层对于溶解性COD也会产生一定的截留和吸附作用。在水处理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处理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处理的效率,HRT选择30min较为合理。

2.3 DO对反硝化效果的影响

在滤池流量 220m3/h,m (C)/m(N)值为5,HRT为30min的情况下,讨论不同DO浓度下NO3--N的去除效果。由图6可知,滤池进水DO较高时TN的去除效果有所降低。分析其原因,通常在缺氧的情况下,作为电子受体的硝基氮与作为电子供体的碳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生成N2,完成反硝化反应。然而,反硝化菌是一种兼氧微生物,在有氧、无氧情况下均能进行呼吸作用,且当分子态氧和NO3--N同时存在时,它会优先进行能产生较多能量的有氧呼吸[5],从而影响反硝化的脱氮效果,同时消耗外加碳源,造成浪费。

图6 DO对NO3--N去除效果的影响

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平均DO为2.86mg/L,导致其无法降低的原因是工艺流程中存在多处因高差造成的跌水复氧。建议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弱跌水复氧,尽可能降低反硝化深床滤池进水中DO的浓度,保证反硝化的顺利进行,使整个工艺的脱氮效果得以保证。

3 结论

①控制m(C)/m(N)值为5时,脱氮效果最好,继续增大m(C)/m(N)时,NO3--N的去除效果会继续提升,但无法保证COD出水浓度。当进入反硝化深床滤池的COD浓度较大时,应减少外加碳源投加量,在确保COD达标排放同时,提高乙酸钠的利用率,避免造成药剂浪费。

②通过反硝化深床滤池HRT为20min、30min、40min的脱氮效果对比发现,水力停留时间越长,脱氮效果越好,COD去除率越高。但由于40min和30min对应TN出水浓度差异极小,COD去除率差异也不大,且均可达标排放,选择30min较为合理。

③反硝化反应过程中,由于工艺流程高差造成的跌水复氧导致滤池的进水DO无法降低,直接影响脱氮效果,同时多消耗外加碳源,建议在后续的运行中,采取适当措施,消除或减少工艺流程中的跌水复氧,降低滤池中DO的浓度,从而提高外加碳源的利用率,减少多余DO对其的消耗[6]。

猜你喜欢

滤池碳源硝化
净水厂V型滤池运行优化分析
缓释碳源促进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立式纤维滤布滤池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竹豆间种对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
不同碳源对铜溜槽用铝碳质涂抹料性能的影响
新型复合碳源去除工业综合园区废水中硝酸盐试验研究
阿特拉斯·科普柯GXe11型空压机在滤池生产中的应用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除碳研究Ⅰ: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小型一体化高效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