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安全管理的医护合作模式研究
2021-01-11柴玉秋
柴玉秋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 长春)
0 引言
急性小肠梗阻属于外科比较常见的急腹症,治疗过程中主要采取肠胃减压,由于传统鼻胃管受到置管深度的限制无法有效对小肠深部的残留物有效吸收,而且还有胃食管反流的风险[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鼻胃管存在的不足,可有效随着肠蠕动达到梗阻部位进行吸引,进一步降低梗阻近端肠管内的压力,减轻患者疼痛症状[2]。但该治疗方式在实际治疗中仍然会出现导管堵塞以及拔管困难等不良事件,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在对该疾病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治疗安全性[3]。因而本次以64位该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方法探究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安全管理的医护合作模式应用价值,相关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共选取64 位接受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的 患 者,2018 年2 月 是 开 始 时 间,2019 年2 月 是 截 止 时间。使用Excel 表格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纳进后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单数的为对照组(32 例),双数的为观察组(32例)。(1)观 察 组 中 男17 例,女15 例;年 龄25-75 岁,平均(50.00±8.33)岁;(2)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4 例;年龄26-75 岁,平均(50.50±8.41)岁,两组临床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小肠梗阻诊断标准[4];了解研究内容,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曾有或现有精神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协助医生完成肠梗阻导管的置入;置管后将导管妥善固定住,并观察有没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医生并进行处理。
观察组:实施医护合作护理模式。(1)建立管理小组:充分实施患者与医生和护士的绑定管理模式,每个患者都需要有对应的医生和护士;在对患者进行置管前,医生和护士需要共同对患者进行相应评估,制定针对性肠梗阻导管的置入方法、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操作配合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在确定好导管置入方案后,责任医生需要联系消化内科医生定下置管时间,并共同完成置管操作;在进行置管前需要由护士组长共同按照肠梗阻导管置入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对科室护士人员进行培训。(2)导管置入后:每天需要跟随主治医生进行查房,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引流液的量以及颜色和性状;观察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并注意是否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反映给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需要共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疾病基础知识、发病机制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向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以及根据患者不同文化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患者认知程度,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展开工作;等到患者症状缓解后,责任护士与责任医生需要进行沟通,评估拔管指征,并制定拔管计划,及时拔管,防止留置时间过长增加肠梗阻复发的风险。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导管脱落、导管堵塞、拔管困难。
(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总分100 分,分为满意(85 分以上)、比较满意(65-85分)、不满意(65 分以下),总满意度为(满意+ 比较满意)/32×100%[5]。
1.4 统计学方法
将患者信息输入Excel 表格后进行分组。分组数据输入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χ2分析,α=0.05 为分界值,低于分界值有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未保持同质性,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见表格1。
表1 护理后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 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未保持同质性,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见表格2。
表2 护理后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对该疾病患者展开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情况的发生[6]。医护合作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感,通过信息共享和公开讨论的方式对置管患者进行动态跟踪,并共同解决医疗会之间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且有效的治疗护理[7]。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因医护合作护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建立管理小组,充分实施患者与医生和护士的绑定管理模式,且每个患者都需要有对应的医生和护士[8]。而且在进行置管前,医生和护士需要共同对患者进行相应评估,制定针对性肠梗阻导管的置入方法、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操作配合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以及在进行置管前需要由护士组长共同按照肠梗阻导管置入前后需要注意的事项对科室护士人员进行培训[9]。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情况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因医护合作护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跟随主治医生进行查房,观察患者腹部体征、引流液的量以及颜色和性状[10-13]。且护理中密切观察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并注意是否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及时反映给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且护理过程中向患者详细讲解相关疾病基础知识、发病机制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并向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以及根据患者不通文化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患者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提高患者依从性[14]。此外,在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后,责任护士与责任医生需要进行沟通,评估拔管指征,并制定拔管计划,及时拔管,防止留置时间过长增加肠梗阻复发的风险,从而更好地降低不良事件情况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事件情况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证实对该疾病患者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该疾病患者实施医护合作模式具有显著应用价值,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情况的发生,并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