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人大焦点

2021-01-11

人民与权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庭审淮安营商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的不仅是各个城市的治理能力,也考验了我国县域营商环境建设的真正底色。淮安区人大常委会立足区情,积极探索、巩固成果与补齐短板相结合,以鲜明的导向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聚法治之力,破解困扰发展的堵点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论断。淮安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落实,持续开展调研监督,推动政府加速建立阳光高效的审批体制、简约便捷的公共服务模式、综合有效的监管执法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切实解决涉企治安、涉企合同“执行难”、破坏发展软环境的行为和问题,从区级层面支持产业发展各项政策落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营商环境品牌;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多次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深入窗口单位、部分企业开展调研摸底,从维护安全稳定营商环境、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全民规范司法行为和切实解决“执行难”四个方面,给予区法院专业性、建设性意见10余条,督促建立健全监督举报渠道、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和执行人及执行财产发现机制,指导出台《关于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意见》,为全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真正让市场主体在每一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聚部门之力,打造亲商暖商的服务环境。就如何更好优化营商环境,聚企业聚人心,守住“中国营商环境百佳试点县市”的荣誉,破解要素保障瓶颈、传统产业外流、审批手续难办、政策落实滞后等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区域竞争力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淮安区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区发改委、工信局、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等重点经济服务单位开展工作评议,有效地推动相关部门按照《2020 年度淮安区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的要求,在全市率先出台《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本领、提升服务效能,“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为个别同志谈企色变,不敢接近企业、服务企业,怕干得多出错多、不敢主动干事的思想“破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百项堵点”疏解工作,推动13个部门,取消36项区级证明事项,完成对五批100项办事堵点问题清理;加大要素保障,对劣质项目开展置换,关停低端低效企业200 多户、置换劣质项目80 个、盘活存量土地3740 亩,同时实施“拿地即开工”审批制度改革,成功办结江苏省市辖区首例“拿地即开工”的工业项目;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支持疫后重振,秉承101%优质服务理念,做好“店小二”,推动《淮安区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淮安区“五型”企业培育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22 条意见》等政策措施出台,共为市场主体减免税款5815.78 万元,减免社会事业性收费12239 万元,减免房租物业费164.9 万元,发放各类补助129.3 万元,办理降息低息贷款12.6亿元。

聚代表之力,维护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金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淮安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人大代表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组织发动广大代表就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和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工作开展调研,为中小微企业把脉问诊,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助力为企业构筑良性的金融生态圈。在调研组的建议下,金融部门和机构积极帮助企业续贷过桥、推进“政银企”三方合作,共为151户企业协调应急资金过桥212笔7.6亿元,节约企业融资成本近千万元;为233 户企业新增担保贷款13.4亿元,向上争取各类奖补资金超1.2亿元,有效破解企业融资瓶颈。近年影响营商环境案件多发,淮安区人大常委会选取部分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制约全区振兴发展的执法办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解决开展专项活动。在专项活动中,人大代表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依法旁听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庭审结束后汇总收集针对性建议7 件,撰写案件建议书11000 余字,督促整改规范庭审行为,区法院严格对标建议书及时作出整改反馈,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庭审网络直播的建议》,将庭审同步网络直播纳入目标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庭审案件直播常态化、普遍化,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猜你喜欢

庭审淮安营商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我国庭审网络直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人民法院庭审须全程录音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