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时期的非常考验
2021-01-11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焦琰
◎文/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焦琰
今年的春节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寻常的,从最开始坐在电脑前,看着武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数量增长的新闻,到后来的感同身受——“坐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心情很是复杂。也因为参与疫情相关的出版工作,使我对自己的职业和经历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当着手写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绘本》一书的编辑手记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要总结一下这本书的成功要素以及这段时间自己所经历的感动。
这本书自上市以来,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在非常时期,千余家公众号转载,20余家数字阅读平台上架电子书,学习强国、新华网、中国图书商报、凯叔讲故事等颇具影响力的媒体纷纷做了转载、推介及音视频合作,累计阅读量超过200万余次。可以说这样的成效完全超出我个人的预期,但也有部分是在我的预想之内,因为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确实有很多用心之处。
换位思考,以读者的角度做一本科普书
在策划之初,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同仁已经先行一步,以最快速度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其他出版社也在积极筹划战“疫”图书。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绘本》
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
姚远洋 刘禹尧 绘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1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我要做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书?”答案其实很简单,做一本有用的、读者能看进去的书。
那现在读者是一种什么心境呢?他们会在这种心境下看这本书吗?这是我的第二个问题。焦虑!焦虑可能是非常时期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情绪,以至于大家在朋友圈说,不敢再睡觉了,一觉醒来又延长假期了。这句话虽然只是一种调侃,但确实隐含了太多焦虑情绪。所以在这样的氛围里,图书的呈现形式很重要。
轻松!一定要通过轻松的形式舒缓读者的情绪,我希望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掌握防护知识——做科学科普绘本是这一切的“解药”。
以可读性和趣味性为切入点,唤醒读者的阅读兴趣
目前,防控疫情是重点,所有宣传的重点都集中在这场战“疫”中。找到差异化的切入点,通过新颖的表达形式唤醒读者的阅读兴趣是这本书成功的关键。我们在书中舍弃了说教,以冠状病毒“我”为主人公展开故事,把“我”作为“毒”物的喜怒哀乐加入其中,以轻松的口语式表达,贯穿防控知识,提升科普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打破就冠状病毒而讲冠状病毒的模式,在行文中加入了知识链接,扩大知识外延,使整本书的知识架构更为丰满。
越是与时间赛跑,越要保证插画质量
插画是读者直面内容时接收到的第一个识别类感官信息,插画质量决定了读者是否愿意继续翻看内容。好的内容需要插画来呈现和依托。画风特色鲜明,画质细腻清晰,都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亲切与诚意,也是和其他同质内容最大的差异。时间虽紧,但插画的质量绝不能放松,有特点、高质量,才会让人过目不忘。
团队协作,保障高效出版
《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绘本》是一本为抗击新冠肺炎而做的原创绘本,实效性极强,整个出版流程都在与时间赛跑、与信息赛跑。
选题确定后,单位领导果断立项建群,高效统筹,各部门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全程只用了一周时间,创下社里最短出版时间的纪录,抢占了出版先机。参与项目的同事打趣地说,我们整个项目组在一次次语音会议中成了不谋面的同路人。
除了这些客观条件外,有温度的团队更是出品有温度的图书的摇篮。很多幕后英雄为这本书的出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支持、付出、关爱、包容为这本书能获得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领导对图书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使脚本在经历了四版的打磨修改后,故事性、可读性大大增强。
绘画:凌晨1点,我辗转反侧。手绘画风注定意味着创作时间的延长,巨大的工作量和时间的紧迫形成了鲜明的反比。用不用这样的画风,成了我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最终我决定遵从内心,发出微信告诉插画师放手一搏。插画师一条“放心,一定全力以赴”的回复微信,让我顿感豁然开朗。
审校:凌晨2点,主管编辑部的副社长把亲自审校后的修改意见传给审校部,再三叮嘱做好质量把关。
排版:凌晨5点,审校群里人声鼎沸,大家彼此庆祝,不知道是该互道早安还是晚安。
监印:晚上9点,我才想起来大家都还没吃饭,特殊时期没有饭店营业,赶到肯德基门口看到牌匾灯光熄灭,无奈,只好在24小时便利店给每个人买两个包子、一瓶水,继续回去监印。
应该感谢的,还有营销人员、总编室同事和所有默默陪伴的人。每一个振奋的消息传来,大家的雀跃;每一条鼓励的私信,每一个默默的点赞;每一次分担,每一次开解,每一份对反复修改的体谅,都是这个与众不同的春节带给我的感动。非常时期的非常考验,非常考验下的非常感动。致敬所有的同路人,致敬所有的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