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1-01-11周春艳
周春艳
【摘要】有效教学是回归教学的本质,“有效课堂”、“有效教学”今天已经成为每位教师都熟悉的词语,也是每位教师为此尝试、改进和研究的重要议题。什么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这些问题直接指向对教学本质、教学价值的追寻。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一种动态的过程,一种注重全面发展的结果。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取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实际教学中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可见,有效教学并不是用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来衡量,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才是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要实现有效教學,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例如,教师的备课,学生的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反馈等等,当然最为重要的关键应该是抓住有效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率,那么该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呢?
在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于教室这个教学环境,我们已经习惯于固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当尽心尽力而不出成绩时,又总会埋怨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缺少兴趣,学习能力差…实则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有待反思的。
不久前,线上培训中还学习了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中,有一个“探究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授课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里,用干湿计去测量不同环境中的空气湿度。操场上、草坪中、树林里,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位同学观察刻度并大声报出数据,另一位同学赶紧记录下来……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各负其责,紧张而有序地开展着探究活动。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回到教室,聚在一起分析数据,讨论问题,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生物影响环境。回顾本节内容的教学,整节课紧张热烈,生动有趣,老师充分发挥了引导组织角色,学生充分发挥了教学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掌握了探究活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参与探究知识来源的过程。这节课无疑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为生物学的科学性奠定了一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预期的发展和进步—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培养了兴趣。作为生物老师,在教学同一节内容时,我又是如何做的呢?课堂上我苦口婆心地解释着,预测着,讲述着,学生看似认认真真地听讲,但一节课下来他们又有几人掌握了知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比较这位老师的做法,我那就是硬性地灌输,课堂上完全没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讲解过度,包办代替,课堂交流和有效互动建立不起来,不仅教学效率低,学生也难以从中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在案例的影响下,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局限性,我应该突破局限,真正参与,落实课改。在七年级上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节教学内容时,我大胆的尝试带领同学们走出教室,我们在校园的池塘边、长廊下,在图书楼、实验楼的后面开展了热火朝天的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学生分组,选好路线,逐步调查、记录。在这期间不乏有很多学生叫不出名字的生物,尤其植物。突然我灵机一动,想起了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的手机上有一个APP软件“形色”,它可以拍照识别植物,我拿出手机用这种特殊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当完成调查后,我们回到教室,去整理、去讨论、去解决在调查中所产生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们参与度非常高,他们兴致高昂,积极主动地去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习之热情真是前所未有。最后我把功劳归功于“形色”时,也对手机的使用做出了正确的引导,我们可以让它为学所用,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与价值。这节课的收获不仅完成了既定的目标,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我深刻意识到,对于生物学这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室,实验室,大自然也是我们应该发展的教学营地,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寻找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正如夸美纽斯在《大学论》中提到的“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这一主张和期待成为教学活动永恒求索的主题,也正是我们老师教学活动中所追寻的目标。可见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有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老师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深感作为新时代教师我是有憾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对教学我抱有遗憾,遗憾的的是没有真正起到课改执行者的作用,教学中没有做到有效,这让我深感愧疚。幸运的是,我在课改的洪流中,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不断反思,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我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把握教学本质,不断追问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追求课堂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更高效。
参考文献
王海燕,初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