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从内经病机十九条论治常见眼病

2021-01-10吴航潘铭东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16期
关键词:内经病机眼病

吴航 潘铭东

摘要:《内经》中病机十九条内容丰富,是中医审机辨证的高度概括,其分析病机、指导临证的过程更是经典。本文试分析其中三条病机,领会其基本要义,并将之与中医眼科临诊相结合,开拓中医眼病脏腑及六气辨证的新方向,扩大《内经》原文、理论及思维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内经;病机;眼病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内经》为中医经典的奠基之作,其中广泛论述了临床各科疾病,但涉及的眼病却不多,通常是作为全身性疾病中的伴随症状而出现[1]。病机十九条中大致以“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与人体五脏为论述中心,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症状分别归类为肝、心、脾、肺、肾、风、寒、湿、热、火属性之疾患,还将病位作了分类,通常在“上”或“下”等,奠定了脏腑及六气辨证的基础[2]。

人眼居于头部正前方,外与自然环境相接触,内与气血、经络、脏腑相联系[2],当疾病发生在双目时,每个症状都是致病因素或直接侵犯双眼,或先是作用全身进而影响局部双眼的病理反应,而属性不同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人眼时的症状又不尽相同。因此,将导致眼病发生的各类致病因素及产生眼病的全身病因加以分类,想必在此基础上的辨证论治更具有实用性。在中医眼科辨证论治中,分析病机是其基础,而论述病机的著作有很多,《内经》中的病机十九条则为经典代表。笔者在研读过程中发现病机十九条的论述与常见眼病病机息息相关,因此详细分析其中三条经典病机原文,试从中发现用于指导中医眼科临证的理论依据,并结合现代眼科学相关内容,开拓辨证的新思路。

一、胞轮振跳

俗语中常提到的“眼皮跳”其实就是眼睑痉挛,中医称为胞轮振跳,是指自觉双目有牵拽跳动感,发作时间、频率不等,经常在紧张、疲劳、睡眠不佳或过度用眼后症状更为明显,女性多于男性,相当于于西医学的眼轮匝肌痉挛。自古以来时有医家探讨该病,《审视瑶函》中提到:“脾轮振跳,岂是纯风,气不和顺,血亦欠隆”;《目经大成·睑废六十五》:“两胞丝脉之间,为邪所中,血气不相荣卫,麻木不仁,而作此状”,两者大致多认为此病不单纯由外邪侵袭引起,还有内里气血不和,共同发为振跳;《目经大成·目明二十七》:“盖足太阴、厥阴荣卫不调,不调则郁,久郁生风,久风变热而致”;《审视瑶函·目睛眴动》:“目者肝胆,风木之所属,相火所乘,肝藏血,血不足则风火内生,故目睛为之眴动”。再结合上述两条古籍可知古时医家认为眼睑痉挛多责之肝脾二脏[3],或因感受外邪,而致气血不调,营卫不和,日久风火内生,上扰头面,牵拽胞睑筋脉而振跳,或因肝脾血虚,气血生化乏源,胞睑筋肉失养而拘挛,故发胞睑跳动[4],过劳或睡眠不足时加重。目为肝之窍,又居阳位,肝主筋而风邪易袭阳位,善行数变;加之临床上以此为主症就诊者,女性多于男性,女子以血为用,经带胎产,耗气伤血,兼之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压力过大,多思多虑,劳心费神,营血暗耗,前来就诊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故眼睑眴动多先从肝论治,从风论治。

病机十九条中的第一条就是从肝论治,“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意思是指诸多肢体抽动震摇、头目眩晕之风类病证,其病机多属于肝。“掉,摇也”,指肢体摇动,如肌肉痉挛、震颤等症状[5],本病即在此范畴内。前人多将引发此病之“風”归为内风,肝风内动,损耗阴血,则胞睑失养而发眴动。李政丹[3]认为本病还受地域环境影响,福建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其人体质多湿多热,兼之喜食海鲜等肥甘厚腻、辛辣油炸之品,易生痰浊,阻滞气机,久病成瘀,如若再加上七情失调,五志化火,而致肝风内动,风火伤阴血,眼睑经络失养,最后发为胞轮振跳,可应用加减定痫丸治疗肝风痰瘀型眼睑痉挛。裘昌林治疗本病多以平肝息风、养血祛风、滋阴潜阳为治法。

二、目血之证

目血之证,有病位之分。在眼表,多为白睛溢血,相当于西医的结膜下出血;在眼底,多为络瘀暴盲、络损暴盲等,相当于西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若表现为白睛见边界清楚的点状、片状出血斑,更甚则遍及白睛者,大多数短期内可自行消退。中医五轮学说认为,白睛在脏属肺,而“目为肝之窍”,故其多与肺、肝有关,多因热邪郁肺、肝火妄行,同时心火亢盛也有影响,且常因剧烈咳嗽、呕吐、酗酒、女性逆经、眼外伤而诱发。因此辨证分型多与“火”相关,如肺金火滞、心火克金、木火刑金。此外教科书[4]上提到白睛溢血还可因素体阴虚或年老精亏,虚火上炎,灼伤目中脉管以致血溢脉外。白睛溢血本质上为血溢脉外,无论虚实,大体可从火热论治。

眼底出血,通常作为症状而非病证论治,而眼底出血的眼外观大多数均无异常,需通过现代医学的眼底检查才能明确出血部位、出血多少等。中医学对眼底出血有着丰富而有特色的理论认识,《银海指南·肾经主病》中归纳眼底出血病机为“相火上浮,水不能制”。《内经》则曰:“怒则气上”,气行逆乱,上冲目络,使血溢脉外,又兼肝开窍在目,肝藏血,主怒,喜条达而恶抑郁,眼底出血与情绪起伏有较大关联,若肝阳失潜,或肝郁而内生气火,致肝阳上逆,迫血溢脉外,可见眼底出血,此时辨为肝经郁热之证,此类常见高血压病患者;《千金要方》:“凡人多餐热食,皆是丧目之因也,……所以疾生眼目也。”指出平素若嗜食辛辣大热之品,易致体内阳热内盛,循经上逆,灼伤目络,而血溢络外,此辨为血热伤络,多见于平素酗酒之人;病久伤阴,兼之若为老人,肝肾阴虚,而生燥火,虚火上炎,灼伤目内血络,络损故血溢脉外,辨为阴虚火旺之证,多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由此可见临床上不同原因导致的眼底出血辨证规律不离其宗,即火热上炎,损伤目络,血溢脉外而发血证。

病机十九条中有九条讨论火热病机,其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意思是众多气机急促上逆的症状,其病机多属于火[5]。火性炎上,具有燔灼向上的特质,所以侵犯机体后多在上部发病;同时火热之邪易“动血”,容易引起各种出血类病症,一是因热邪能迫使血液妄行,横溢脉外;二是热邪可灼伤血络,使血溢出脉外。双目居于人体上部,为气血充盈之所,故目血之证不论是眼表还是眼底,均可从此条病机入手论治。

如治疗结膜下出血,黄丽等认为白睛溢血病机为血热妄行,不循经脉,客于肺经,白睛合肺,治疗上多用清肺凉血之品;李维谊治疗白睛溢血认为本病可因年老体衰,心神过劳,心阴不足,以致阴虚火动,心火上炎,心火克肺金而发,常用导赤散加减以清心经火热;孙善风认为肝开窍于目,而肝郁易化火,肝阳上亢,气火太盛,损伤目络,迫血离经,用平肝降逆之法治疗。眼底出血方面,张凤梅辨证认为肝阳失潜,或肝郁化火易致阴液暗耗,阴不制阳,肝阳上逆,气血随经上冲,迫血外出,多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以平肝潜阳;蒋鹏飞认为过食积热易致心火旺盛,循经上攻目窍,灼伤目系,常用玉女煎合泻心汤以清泻里热;孙丽萍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之眼底出血多责之于原发病,消渴本质为阴虚内热,内热生虚火,虚火上炎灼伤脉络,而使络损血溢,又兼之年老肝肾阴虚,故多以杞菊地黄汤加减,治以滋阴降火。

三、黄斑水肿

黄斑水肿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只是由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一种眼底改变,往往发生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精密仪器进行检查,有海绵样、囊样、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等不同(参考Otani T1999年在Am J Ophthalmol发表的标准),最直接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宋代《严氏济生方·水肿门》记载:“水肿为病,皆由真阳怯少,劳伤脾胃……积寒化水”,认为水肿和肾阳虚、脾胃阳虚有关。五轮学说认为继发于糖网的黄斑水肿发病机理与脾经有较多关联: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以致水谷精微不能上濡于目;或体内多湿,蕴酿成痰,瘀阻目窍,以致视力下降。其次考虑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阴之邪上聚目络而成水肿,或水湿循经上泛而发黄斑水肿。吴佳敏等认为从中医角度来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与脾脏密切相关。

病机十九条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是诸如水湿停留的癥状如肌肤肿胀、脘腹胀满等,其病机多属于脾[5]。中医认为黄斑水肿多因脉络血瘀,闭塞,水湿停聚难消而生水肿,故可从此条病机入手辨证论治。李欣等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后期的辨证论治中,其中有一证型为脾肾阳虚,水邪结聚之证,治以温阳散结,利水通脉;孙虹认为黄斑水肿多与脾相关,为水湿停滞而发,治则多以健脾利水、补益脾气、化瘀行水、温阳化气等为主,拟健脾活血消水汤治疗。

以上所选三条病机的阐述,虽然范围局限,但执简驭繁,具有纲领作用,对确定病位、明确病性、指导眼病辨证有着深远影响。《内经》的中医理论历久弥新,对中医眼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治疗眼病过程中,不能仅仅只是对症治疗,更应溯本求源,审证求因,分析病因病机,对证施治,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气血调和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金福鑫,谷峰.《黄帝内经》眼病述要.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 2016-06-28;22(06):740-1.

[2].张励.病机十九条对眼科辨证的启示.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3;23(4):271-3.

[3].李政丹.加减定痫丸治疗肝风痰瘀型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福建中医药大学;2018.

[4].彭清华,谢学军,肖家翔,孙河.中医眼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5].翟双庆,黎敬波.内经选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吴航(1996.12)女,汉族,福建三明人,硕士,研究方向:眼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

猜你喜欢

内经病机眼病
眼睛太突出可能是病
TOP10遗传性眼病防治应引起重视
《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明代医家芮经墓志铭考释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例临床观察
燥邪致泻说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