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效果
2021-01-10郭世荣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例)和觀察组(n=2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予以急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以及cTnI、NT-proBNP。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QTC间期、心率均高于对照组,且QT离散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心率以及临床各项指标,提升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心率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并发症会造成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近年来研究表明,急性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问题,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明显。本研究以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7-89)岁,平均(54.16±6.22)岁。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59-84)岁,平均(53.34±7.16)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予以急诊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入院后口嚼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0153035,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300mg和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23116,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0mg。然后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予以患者普佑克 [国药准字S20030095,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两次10mU静脉推注,每次取10mU瑞替普酶溶解于10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推注时间>3min,且两次推注之间时间间隔需>30min。溶栓后需对患者进行双联抗血小板、降压、改善心肌缺氧、调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治疗。
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入院后口嚼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20153035,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300mg和替格瑞洛片[国药准字J20130020(H20130058/),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0mg。然后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控制患者血压的情况下,将6F动脉鞘管经皮穿入法插入桡动脉,逆行送入冠状动脉口,注入一定量造影剂进行造影。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指标(QTC 间期、QT 离散度、心率)以及cTnI(肌钙蛋白I)、NT-proBN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比较。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心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QTC间期、心率均高于对照组,且QT离散度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TnI、NT-proBNP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cTnI、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剧烈的疼痛,使用药物很难完全缓解。其发病原因主要包括:暴饮暴食、过度劳累以及寒冷刺激等。在我国,心肌梗死多发于老年群体,是造成老年群体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观察组QTC间期、心率均高于对照组,且QT离散度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TnI、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诊治疗方式对降低心律失常症状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采用该方式治疗,产生的创口小,患者的痛苦小,能够消除动脉的狭窄和阻塞,从而改善心肌供血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心率以及临床各项指标,提升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萍, 赵家斌. 急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 20(8):1291-1293.
[2]蒋庆军, 杨阳, 董联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介入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评价[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7(9):144-145,147.
作者简介:郭世荣,男,1980年11月25日,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 217863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