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口腔保健行为与牙周病及龋病的调查研究
2021-01-10陈甦
陈甦
摘要:目的 分析大学生口腔保健行为与牙周病及龋病的调查结果。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福建幼高专就读的学生中随机抽出2000名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并对其是否患上牙周病及龋病进行检查,为后续校园内开展口腔保健管理提供依据。结果 2000名大学生口腔健康调查中,有690名学生存在龋病,发生率为34.50%,250名学生确诊牙周病,发生率为12.50%;对比健康受检者,牙周病、龋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优良率为75.53%,显著低于健康受检者的94.34%(P<0.05);相关性分析中,存在刷牙次数过少(1次)以及口腔疾病就诊态度不佳等,都是导致学生引发牙周病、龋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加强大学生口腔保健指导和教育工作,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和规范口腔保健行为,对牙周病、龋病等口腔疾病预防具有积极影响,望采纳。
关键词:大学生口腔保健行为;牙周病;龋病;调查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3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6-01
前言
牙周病、龋齿作为临床常见口腔疾病,会直接损伤患者牙周及牙体组织,若不及时采取对症治疗,严重者还出现牙体脱落、丧失问题,既对其牙齿咬合和咀嚼功能造成负面影响,又会降低其面部美观[1]。现阶段,临床有相关报道指出,口腔疾病在任何年龄段都存在较高发生风险,但是研究大多以小学生、中老年患者作主要研究对象,口腔保健宣传工作多以此类群体来开展相关社区活动或是义诊,对于中青年群体的口腔保健工作执行较少[2-3]。基于此,本次研究以福建幼高专就读的学生中随机抽出2000名作为观察对象,联合问卷调查、现场咨询、临床诊断等多种方式,记录其牙周病、龋病发生情况,对比健康者对口腔疾病的保健意识来分析出相关影响因素,具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福建幼高专就读的学生中随机抽出2000名进行口腔健康调查,所选调查者均表示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所选大学生男女所占比例为177:1823;年龄范围在16~20岁,平均年龄18.44±1.36岁;城市生源1474人,农村生源526人。
1.2方法
1.2.1 口腔保健行為调查
参与调查的医护人员,将自制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发放给2000名大学生,调查内容包含姓名、年龄、性别、专业、出生地等基本资料,饮酒、饮茶、牙齿清洁方式、含氟牙膏的使用、每日刷牙频次等行为方式,对龋齿和牙周炎的认知情况,以及关于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并设置一个开放性题目来自我评价个人口腔和身体状况。
1.2.2 口腔专科检查
医护人员准备平面目镜、探针等口腔科专业材料和器械,检查其牙石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附着丧失等牙周情况,检查其口腔粘膜是否存在白斑、扁平苔藓、溃疡、脓肿,第三磨牙是否萌出/产生阻生齿或已拔除,是否存在关节区疼痛、下颌关节运动异常、关节弹响等颞颌关节疾病,判断是否存在牙周炎,确诊龋齿者需检查其属于牙冠面龋、牙根面龋哪一种类型,查看其是否有因龋失牙或是外伤牙折现象。
1.3观察指标
记录2000名大学生的牙周病、龋齿确诊例数,分析健康者与确诊口腔疾病学生的口腔保健行为质量,以表格调查形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餐后漱口、刷牙时间超过3min、牙刷更换时间(低于3个月)、正确刷牙方式(竖刷法/巴式刷牙法)、牙痛能及时就医、少吃含糖类食物等,总分在0~100分之间,超过90分视为优,75~89分视为良,低于75分表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从基本资料、行为方式、认知情况分析大学生口腔保健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结果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牙周病、龋齿病学生与健康者的口腔保健行为质量
2000名大学生口腔健康调查中,有690名学生存在龋病,发生率为34.50%,250名学生确诊牙周病,发生率为12.50%;对比健康受检者,牙周病、龋病患者口腔保健行为优良率为75.53%,显著低于健康受检者的94.34%,且X2=142.14,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分析大学生口腔保健行为与牙周病、龋病的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中,存在刷牙次数过少(1次)以及口腔疾病就诊态度不佳等,都是导致学生引发牙周病、龋病的影响因素,且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牙科是以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疼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作口腔健康标准,但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00名受检学生中,690名学生存在龋病,发生率为34.50%,250名学生确诊牙周病,发生率为12.50%,虽检测样本较少,但也间接性反应了目前大学生的口腔健康整体状况较差。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通常对口腔疾病都缺乏确切认知或是不够重视,导致其日常口腔保健行为达到不到健康标准,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口腔疾病的发生概率[4-5]。研究中结果可见,口腔疾病组的口腔保健行为优良率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口腔疾病除去会威胁到患者牙体健康,还是诱发慢性肠炎、关节病、风湿性心脏并以及支气管炎等病症危险因素,损害其身心健康[6]。因此,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分析大学生口腔保健行为与口腔疾病的的相关性中,可见刷牙次数过少(1次)以及口腔疾病就诊态度不佳等,都是导致学生引发牙周病、龋病的影响因素,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高校需加强大学生对口腔保健意识的宣传工作,积极开展多元化宣传模式来提高其保健意识,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口腔疾病的自我防控能力[7]。例如可以借助微信平台转播相关口腔保健宣教视频,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墙壁中粘贴壁纸,有针对性的在校内举办讲座来口头宣教相关健康知识等。通过多元化宣传模式来提高大学生对口腔卫生的清洁意识,增强其对口腔疾病的自我防控意识,并自主从日常中去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适当延长刷牙时间和合理增加刷牙次数,避免食物过多残留其口腔而诱发龋病,有意识戒烟或是减少抽烟次数,都能有效降低细菌感染风险[8]。与此同时,在确诊牙周病、龋病后,告知学生要尽早至医院就诊,早期治疗不仅能快速改善症状,控制病情进展,还能降低其治疗难度,减少医疗费用,避免能拖则拖的心理暗示而加剧口腔疾病病情。
综上所述, 牙周病、龋病的发生, 与不良口腔保健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口腔保健教育和指导, 能够改善其口腔保健行为, 进而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谢莉莉, 谢奇, 郭冬梅,等. 海南省3~5岁儿童龋病流行状况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21, 36(11):5.
[2]郭旦斐,徐国超,曲泉颖.高校学生口腔保健知识、行为及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9,35(06):816-819.
[3]于晓艳.校医开展学生口腔保健的初步探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0):25+30.
[4]魏彬,潘鹤,郁银涛,徐艳丽.石家庄市居民口腔防龋保健调查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8):98-99.
[5]沈学花,石金双.宁夏某高校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及牙周状况的地区和民族差异调查[J].人人健康,2018(22):283-284.
[6]林楚如,陆曦,江双凤,等.综合护理干预对牙周病患者牙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保健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84-85.
[7]荆进, 李娜, 刘鑫. 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知识与个人口腔保健行为情况调研[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15):4.
[8]朱亚利, 肖婷婷, 梁艳芳,等. 肇庆市大学生口腔健康认知与行为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 3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