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多样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1-01-10张小林
张小林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课程,只有保证教学的高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因道德与法治课理论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学生学习存在一定困难,使得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遇到了一些阻碍。对此,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23—0018—03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不但需要大量记忆,还要有个人的主观理解;其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指导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讲授知识,还要给学生思想上的启发;它还具有抽象性,有些知识超越了初中生的生活范围,很难让学生准确理解。这样一门学科,若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枯燥的语言讲解,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实施多样化教学,才能把其教育功能的多样性体现出来,实现学生在多种能力和素养上的提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多样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样化教学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形式,是适宜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措施,但是,教师在多样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知识传授轻教学方式的探索。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这种现象很普遍。一是因为多样化教学的实施要花费很多心思,远没有讲教材内容来得便捷,一些教师没有或不愿拿出额外的时间用于多样化教学的探索上,于是继续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教学;二是因为有的教师没有多样化教学的意识,认为只要学生把需要掌握的内容背一背、记一记,再辅助以练习,就可以考出好的成绩,不必再去研究多样化教学。教师主观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了多样化教学无法开展,学生只能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中被动学习,当然不可能有教学的高质量可言。
2.重形式而轻内容。多样化教学是在课堂上同时运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核心还是教学[1]。但有的教师却抓不住这一要点,总是费尽心思地做表面文章,反倒把教学内容冷落了,不再花费精力作必要的内容延伸,不再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不再反复斟酌导语和结语等,最后多样化教学成了形式的多样化,看似热闹非凡,花样百出,其实对教学没有什么益处。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多样化教学,非但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安排。
3.重教而轻学。我们提倡教学的多样化,很多教师就从“教学”的角度去考虑,想当然地把重点放到教学方式的探索上,为教学的形式多样化费尽心思,为彰显自己课堂的丰富多彩绞尽脑汁。这看似无懈可击的努力,其實严重偏离了教学的初衷,没有把学生纳入教学的主体范畴内,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体验以及最终的学习效果。形式多样的教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弱化某些知识的枯燥性,但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多彩的课堂会吸引学生的目光,也有可能造成时间的浪费。这样重教轻学的多样化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在学生身上,才能称得上是有效的教学[2],否则,再多的花样都没有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多样化教学的开展途径
1.加强个性化教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有很强的主观性,面对同样的知识,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认识;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论述角度。在道德与法治考试中,有很多题目考查的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的分析和论述都是他们个性化思想和认识的体现,会带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加强个性教育,让学生获得符合自己特点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同时,要加强个性教育,就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能保持积极昂扬的学习态度,有对知识主动探究的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带有个人特点的认识更加独特,他们的思维也会逐渐深邃起来,从而很好地促进政治水平和思想意识的提高。个性化教育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3],只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有机会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他们的个性特征才能得以更好体现和发展。比如,在做一些主观题时,教师不要提前给学生讲思路和解答方法,可尝试让他们先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看法去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再对不妥之处进行适当的矫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可以保证问题解答的合理性。
此外,个性化教育还需教师宽容的态度。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波动较大的时期,他们对一些问题的认识难免会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甚至有些偏激。教师要尽量包容,给予合理引导,否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穿插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背景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故事化的案例中,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或明白一些道理[4]。通过案例可以构造出实际生活情景,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具体的案例可以给学生正面的引导和反面的警戒。比如,在讲“法律意识”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依法维权”的案例向学生说明,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必须性。由事例作辅助,比单纯的说理效果要好很多。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案例,保证案例的内容和教学内容贴合,价值导向正确。教师在引入案例教学时,要保证故事内容的完整、讲述的生动,这样学生才爱听;案例分析要到位,才能让学生信服;说理要透彻,对学生才有引导意义。教师选择的案例还要具有鲜活性,最好是以新近发生的事情或学生身边的事情为素材,这样不但学生爱听,也更有说服力。
3.运用专题式教学。专题式教学法是指由教师在遵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按某种标准重新划分、整合,根据内容的相关性,设置知识专题进行授课的方法。专题中不同知识之间不但要互相关联,还要自成体系,能作为独立的部分进行授课;专题的设置必须立足于教材,也可以高于教材。在专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布局,对知识重新编排,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入,比如,引入时事,引入事故,引入人物事迹等,使专题内容更充实。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克服教材知识点分散、内容不系统的弱点,使道德与法治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这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道德素养”“法律法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等几个专题,让学生在同类知识的对比和联系中加深认识。专题的设置使相关知识的呈现更为集中,是知识框架构造的过程,比较适用于复习阶段。通过专题式教学引导的复习,实现知识结构的重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知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4.融入体验式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和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但是这些意识形态和思想认识上的塑造,是无法完全靠教师的说教、知识的灌输来完成的,它必须辅以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经历体验的内化。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融入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各种各样有针对性的体验中,完成人格、品质的塑造,实现自我认知和教师引导、教材理论的统一。比如,带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让学生通过观看实物、资料、实景照片,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让他们懂得自己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教师借此向学生渗透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这样学生心里原本空洞、抽象的内容就会鲜明、深刻起来,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就会更具体、更坚实。当然,体验式教学的内容还有很多,像演讲、辩论,可以很好地通过思辨让学生把知识领悟透彻,并升华为一种全新的认识。一些节日活动也是体验式教学的好机会,比如,国庆节的升旗仪式、清明节的扫墓、五一劳动节的劳动法普法宣傳等,可以让学生在浓烈的气氛里获得和课堂上不一样的感受。其实,体验式教学也是对教材和课堂的扩展和延伸[5],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了解教材以外的很多故事、知识,能得到在课堂上体会不到的感受,而这些东西表现的主题和学生的体会恰恰是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相吻合的,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上的理论。可以说,体验式教学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总之,多样化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综合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师要具有积极探索的意识和前瞻化的教育理念,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多样化教学模式和多角度教育视角的浇灌下,开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王登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研究[J].求知导刊,2020(37):12-13.
[2]徐琴.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学周刊,2017(13):97-98.
[3]逢学兵.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8(35):39.
[4]杨精忠.浅谈初中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信息周刊,2018(26):299.
[5]罗新海.基于生活化视角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探究[J].名师在线,2018(29):35-36.
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