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莱芜区“山农一号”大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21-01-10玄伟

吉林蔬菜 2021年4期
关键词: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玄伟

摘 要:总结了莱芜区“山农一号”大姜高产现状及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如遮阳网、薄膜覆盖,变温催芽,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化学、农业、物理综合防治等措施;严格把控“山农一号”大姜的质量安全,以期为“山农一号”大姜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农一号”大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山农一号”大姜是通过常规诱变育种与生物技术,经钴60辐射处理诱导变异,运用组培快繁技术加速其繁育。从经过辐射处理的“莱芜大姜”种植田中筛选出目标单株进行种植复选,经5年连续筛选试验,成功选育出的性状优良稳定的大姜新品种。

该品种推广应用对提高姜品质与产量,增强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对外出口,提高种植经济效益,推动乡村振兴,增加农民种植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和极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1 “山农一号”大姜产品特点

1.1 该姜产品单产量高,增产幅度较大。一般每亩产可高达6000~7500千克,在同等土壤肥力和栽培管理条件下可比莱芜大姜及面姜增产38.7%。

1.2 该姜商品性状优异,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其姜产品块大,以单片为主,奶头肥胖,姜丝少而肉细脆,辛辣味适中,品质佳。

1.3 姜苗、姜根少壮。该姜品种在同等栽培条件下,地上茎分枝10~15个较粗壮。地下肉质根较莱芜大姜数量少,但根粗壮。

1.4 该姜品叶片平展、开张,叶色浓绿。上部叶片集中,有效光合面积大。

1.5 该姜品植株抗逆性强,耐寒性强。一般10月份后莱芜大姜植株上部叶片明显变黄,而该品种仍维持绿色。可提早种植和延迟收获,利于产量的提高和营养成分的积累。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基地选择

“山农一号”大姜生产基地应选在远离工业“三废”及农业废弃物、医疗污水、废弃物及生活垃圾污染区域,所选基地的环境条件如土壤、水质、大气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雨后不易积水地块,其土壤结构要保持疏松,理化性状良好,以土壤肥力较高的砂壤土、轻壤土为宜。

2.2 做好播前准备

2.2.1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姜田要在春季及早进行精细整地,达到上松下实。要注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大田生姜要充足撒施优质腐熟鸡粪4立方米,或优质圈肥5000千克作基肥,按60厘米行距开沟备播,沟内施入豆饼75千克和生物有机肥160千克、硫酸钾30千克以及硼肥1千克作为种肥,保持较充足的土壤肥力,促苗健壮生长。

2.2.2 选种催芽

品种选择:提高姜生产质量,引进生姜新品种,改善姜种植品种结构。经过试验示范,适应种植的生姜品种主要有莱芜大姜、莱芜小姜、山农一号、山农二号、辐育一号、金昌大姜等。

晒姜困姜:播前1个月取出姜种清水洗净,晴天上午8~9点晒姜,晚上收起,重复2~3次至姜皮发亮发白。晒困过程注意淘汰表皮干瘪皱缩,色泽灰暗姜块。

精心选种:结合晒姜困姜严格选姜块丰满肥大、有光泽,肉色鲜黄、未受冻、无病虫危害的健壮姜块作种,淘汰瘦弱发软和肉质变褐姜块,按种姜块重70克标准,每亩需备种姜300~350千克。

炕姜催芽:姜种选好后进行药剂浸种,可用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姜种1~2小时,或用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浸姜种15~30分钟。也可在生姜催芽播前使用20%噻菌铜500倍液蘸姜种或用“根叶康”80~120倍液浸姜种15分钟,预防姜瘟病,还可防姜癞皮病。晾干后上炕催芽,温度22~25℃,20天后姜芽长0.5~1厘米时,按姜芽大小分级备播。

采用生姜免炕壮苗素浸种技術:生姜播种前,姜窖中取出姜种晒4~5天。每亩应用生姜免炕壮苗素4千克,对水240千克,浸泡60分钟,捞出后播种即可。

2.3 科学精准播种

2.3.1 适期早播:应用地膜栽培的于4月上旬播种,采用小拱棚栽培生姜可于3月底4月初播种,大棚生姜3月20日前后播种。

2.3.2 化学除草:①每亩应用200~250毫升40%的姜蒜草克乳油。②每亩应用100~120毫升33%施田补乳油。③每亩可使用40~50毫升24%乙氧氟草醚乳油。要注意按照每亩用药量对水75~100千克,于生姜播种后,药液均匀喷洒在姜沟及周围地面上。

2.3.3 应用地膜覆盖技术:选用厚0.01毫米,宽120~140厘米规格的地膜覆盖种植地,可有效除草。

2.3.4 合理密植:一般高产的地块每亩可以栽植5500株,保持行距60~65厘米,株距不小于20厘米。中等肥水地块每亩可以栽植5500~6000株,保持行距60厘米,株距为18厘米。

2.4 适时遮荫:遮荫方法有条幅式遮阳网,或条幅式打孔膜和高位棚室遮荫网遮荫等多种,以条幅式遮荫面积最大。小型拱棚栽培方式可以采用高位棚式遮阳网,其遮荫效果最好。

2.5 加强田间管理

2.5.1 苗期管理:生姜苗期主要以浇小水为主。保证生姜顺利出苗,播种后覆盖前浇透两遍水,一般出苗前不再浇水,等姜芽70%出土后浇水,根据天气及土壤水分状况灵活掌握。第一水浇太晚姜苗受旱,芽尖易干枯。地膜具有良好保墒作用,苗期不易浇水过勤,膜下浇小水为宜。遇涝需要及时排水。

2.5.2 重施分枝肥,补施叶面肥:7月下旬撤遮荫物开沟追施生物肥120千克,豆饼50千克,硫酸钾30千克,追施肥料后要及时浇水。9月下旬视姜苗长势叶面追肥,每7~10天喷一次,连喷3次。

2.5.3 浇水培土:姜苗70%出土后,根据天气、土壤水分状况浇水。夏季浇水以早晚为好,忌中午浇水,雨后及时排水。立秋前后生姜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增多,5天浇一次,保持土壤湿润。为生姜收获时少粘泥土,以便储存,收获前3~4天浇一次水。施分枝肥后,视生姜生长状况及时进行2~3次培土。第一次培土在拔除遮荫物追肥后,变沟为垄,以后结合浇水,进行第2~3次培土,生长中后期,视生姜长势多次培土。

3 病虫害综合防治

3.1 病害防治

姜瘟病:防治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严禁使用剧毒农药,禁止使用福尔马林等剧毒农药浸种或漫灌浇地杀菌。采用以下措施:①实行轮作换茬。②土壤消毒:播种前30天,专业施药器具按30厘米间距,每亩用氯化苦25~35千克,将药液施入15~25厘米深土层,每点注入2~3毫升,塑料薄膜覆盖3~5天,撤除薄膜15~20天后整地备播。③注意施净肥、浇净水,选无病姜种。④及时排水防涝。⑤发病初期药剂防治。使用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每隔7~10天一次,连灌3~5次。⑥及时去除病株,药液处理土壤,用石灰打点坐标,待生姜收获后,将此处土壤深埋处理。

生姜斑点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喷药时药液中适当添加叶面肥,如天达2116等,可使叶片变绿增厚,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生姜线虫病:使用杀线虫剂防治。播种前,每亩生姜在沟内使用或培土前使用3%米乐尔颗粒剂10千克、80%二氯异丙醚乳油3千克。生姜生长期发现线虫危害,可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灌根,每穴药剂量100~150克,灌后浇一次水。

3.2 虫害防治

姜螟:可选用98%巴丹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田间可以安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甜菜夜蛾、姜螟害虫。

姜蓟马:选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

地下害虫:每亩使用48%乐斯本乳油100~150毫升对水浇灌播种沟内或每亩使用3%辛硫磷颗粒剂2~3千克,在生姜播种时撒施在播种沟内。

4 推广设施栽培技术

利用大棚设施进行生产栽培,既能提早播种,增加生姜生长期,又可后期进行延迟收获,充分发挥生姜中后期增产潜力,同时以保护地栽培减少病虫害侵染,病虫危害轻,用药少,农残低,对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其方法可采用水泥柱式大型拱棚栽培;也可采用小型拱棚栽培。其小拱棚簡便,成本低,效益好,更适宜大面积推广。规格:60厘米行距起垄,每棚四行,棚距80厘米。

5 适时收获贮藏

生姜收获最佳期是初霜后10~15天,此时收获既不冻伤姜块又可充分利用生姜中后期增产的黄金时期。后期拱棚保护地可延迟收获20天。推广大型生姜保鲜储藏窖技术,姜窑集中,方便机械作业,适宜沙存,生姜保鲜好,虫害轻,用药少,可较好地解决烂窖、闷井、排水、排湿及温度调节问题,并可随时入窖察看,管理方便,储存质量好,适宜在集中产区和大型购销企业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梅再胜,徐天鹏,张德洋,等.黄石市山农一号生姜高产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13(05).

[2] 曹明玉.莱芜大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吉林蔬菜,2017:11(12). [3] 高淑伟.鲁中地区大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吉林蔬菜,2013(11):12.

[4] 吕华.生姜高产栽培技术[N].中国农学通报,1994(06).

[5] 张乃国.莱芜出口大姜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05(07):05.

[6] 代聪和,刘金霞.有机生姜生产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11(04):20.

猜你喜欢

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