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劳模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2021-01-10许倪倪
许倪倪
摘要劳模精神是劳动精神的展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为我国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弘扬劳模精神,是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要探讨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厘清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和将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从课程建设、实践育人、党团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将劳模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劳模精神 高职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29
Reflections on 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Model Workers in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XU Nini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The spirit of working model is the display of labor spiri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the focu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students to cultivate tens of thousands of high-quality workers and practitioners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or our country and to promote the spirit of labor mode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of labor model spirit in the new era, clarifies the fit point between the labor model spirit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the labor model spirit into the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ntegrates the labor model spirit in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actice education, party and League education,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etc.
Keywordsspirit of working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2021年4月13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当前,随着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国家发展需要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新时代高职教育将与时俱进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院校须加大劳模精神的宣傳和教育,并将其融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劳模精神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追求,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奉献青春能量。
1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内涵
劳动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劳动发展了人类,满足了人类所需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强调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劳动也创造了人类可感知的幸福。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并将劳模精神概括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劳模精神内涵融价值目标、动力保障、崇高品质于一体,引领新时代劳动风尚,指明高水平劳动、创新型劳动在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体现劳动的价值目标。劳动的意义在于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劳动的价值也在于不断进步和创造,只有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才能将个人潜能发挥到极致,才能通过劳动进步引领行业、产业走向国际一流,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进而实现人生价值。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是实现目标的动力保障。艰苦奋斗是一种自强不息、不畏困难的精神品格,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中,艰苦奋斗始终是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一代又一代劳动者始终秉持艰苦奋斗的决心和毅力朝着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社会进步等都需要广大劳动者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勇攀高峰。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展现先进劳动者们的崇高品质。淡泊名利体现了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价值追求,体现劳动者一心为公,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精神品格;甘于奉献展现出为集体利益任劳任怨、扎实苦干的责任担当,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充分体现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是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崇高情怀,是致力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德、大爱。
2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劳动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劳模精神不仅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且在爱国情怀、文化传承、道德弘扬等导向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成员,劳动模范们引领社会风尚,辛勤劳动,聚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作为个体,千千万万不辞辛劳、团结奋斗的劳动者们发扬劳模精神不懈奋斗的过程也是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过程。
在爱国情怀上,爱国是劳模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首要要求,只有怀着深厚的爱国情感和高度的主人翁意识,才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文化传承上,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淡泊名利、注重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价值内核之一;在道德弘扬上,劳模精神展现出的敬业、创新、奋斗、奉献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等要求相一致。
3劳模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积极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能力略显不足、针对性不强,在高职院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并将其融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实现了树品德与练技能的统一,立志与立行的统一。学生通过学习劳模精神,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成才自信,进而在榜样学习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劳模精神,有助于拓展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高职教育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前往企业、行业进行实操的机会,使学生身处真实的职业环境以提升职业能力。因此,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应局限在校内课堂和校园活动,可充分利用在企业培训基地、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等培训学习的机会感知国家、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步伐,感受新时代中华民族奋进的脉搏,厚植家国情怀;通过校企技术研发、文化宣传合作,使学生深刻认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劳动目标,在艰苦的技术学习和研发中感受“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
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科学的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十分关注劳苦大众的命运和使命,围绕“自主劳动”“雇佣劳动”“剩余劳动”等劳动问题开展研究,从而深入探讨为谁劳动、劳动的价值等命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提出了“民族復兴”的劳动发展观、“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等,同时也对青年大学生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情怀提出了殷切期望。劳模精神是广大劳模和优秀工作者在劳动实践中展现的崇高精神,根植于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交融日趋频繁,社会现象多元复杂,学习劳模精神,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确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坚决摒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极端主义的错误人生观。劳模精神诠释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克服学生中“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等不良现象,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追求,培养劳动光荣、劳动人民可敬可爱的深厚情感,将人生目标建立在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大学生应该以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牢牢把握学习为了谁,劳动为了谁这样的核心问题,在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引领下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弘扬劳模精神,引导学生提升职业道德素养。高职学生作为国家社会急需的高素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劳模精神倡导敬业、乐业、奉献、创新,从职业意识、职业认同、职业理想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弘扬劳模精神,结合专业特点可以进一步升华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制造行业从业人员尤为需要培养对技艺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服务大众的从业人员,更强调热诚细致、热情周到、甘于奉献的责任意识。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热爱劳动、主动劳动,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胸怀,心怀国家和人民,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劳动锻炼,到新时代最需要的岗位上攻坚克难。
4劳模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始终指引着劳动价值的时代导向。用劳模精神引领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等过程中内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劳动认知、劳动实践、创新创造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高素质劳动者。
4.1融入相关课程建设
一是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相关课程,找准劳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教学契合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可将劳动精神教育与“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内容相结合,将劳动价值观教育融入“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职业道德”内容的讲解等,向学生讲明劳模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二是要注重将劳模精神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结合高职院校各专业特色,开发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库,充分挖掘行业劳模故事、案例,开发基于劳动教育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以课程为载体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模故事背后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品格、职业精神、职业意识。
4.2融入实践育人环节
一是教师依托专业教学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到劳模所在的企业单位开展专业实践研修活动,聆听劳模事迹、体验劳动环境、感受劳模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劳模就是普通的劳动者,劳模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是可学可做的,激发学生学习劳模精神的动机。二是坚持通过各级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比如高职院校学生可结合专业或兴趣特长前往火车站、地铁站担任志愿者,进到社区、街道开展关爱服务、法律咨询、设备维修等,了解民情民意,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用实际行动为老百姓服务,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激发奉献社会的热情和创造精神。以上都体现了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
4.3融入党团教育环节
一是将劳模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党团课程内容,定期邀请各级、各类劳动模范和专家学者讲授党课、团课,启迪广大高职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明晰劳动的价值。二是校团委还可通过庆祝“五一”劳动节向学生进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带领学生收看劳模表彰大会,集中学习劳模事迹,使学生树立劳动使人成长、劳动使人幸福的劳动观幸福观。三是校党校、团委应将志愿服务、专业定岗实践的表现纳入学生入党、评优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其一言一行对周围同学有着示范引领作用,要树立志愿服务先锋、创新创业先锋等服务社会的先进劳动典型,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4.4融入校园文化活动
高職院校的校园活动是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弘扬劳模精神的有效载体。一方面,要注重结合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比如,工科类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在制造业一线优秀劳模校友的榜样引领作用,定期开展“我与新时代工匠面对面”活动,举办“我心中的劳模”演讲、征文活动等,用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钻一行的劳模精神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劳模精神进校园活动。如通过举办文艺展演、“青春诵读”、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大力宣传劳动精神、先进劳模故事,用奋斗精神、创新意识、劳动精神感染学生、鼓舞学生,使学生自觉内化和学习劳模精神。
[基金项目]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文化生态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编号:17C008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02).
[3]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5]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