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篮球规则在市县级小学篮球比赛中的改编

2021-01-10杨洪剑

体育教学 2021年12期

杨洪剑

关键词:小篮球规则;市级比赛;改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12-0080-02

虽然国际篮联已经设立正规的小学生篮球比赛规则,但是小学生篮球比赛在我国市、县级的比赛中还是存在很大问题。小学生的市级篮球赛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如各所学校的支持水平、小学生的体能、技战术、时间、安全等。笔者身为小学体育教师并且有着十多年省市级小学生篮球赛执裁和带队的经验,试图通过改变一部分规则以适应现代小学生篮球比赛的需要,让比赛更加人性化,更加流畅,也使小篮球规则在小学阶段得以更好的应用。下面就将改编的具体策略予以说明。

一、参赛运动员的限制

(一)改编原因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现在很多体育运动学校都存在市队校办的情况,即整个学校的校队就是市队的队员。这些队员往往水平高、大赛经验丰富,在身体素质、体能技战术素养各个方面领先很多,由于长期系统的训练,身体较为强壮有力,而不害怕身体方面的对抗。小学生的空间感以及遇到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都还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参赛队和其他学校比赛“一边倒”的情况,因而输的球队运动员会失去对比赛的兴趣。更有的运动员遇到一些抵抗,采取以强力冲击的形式,造成了不必要的受伤。

(二)原参赛办法

1.由基层学校或俱乐部输送到市体校的运动员[含市队市(县)、区、校办的运动员],凡符合参赛项目规程规定者,可代表原输送的单位参赛。

2.由市体育运动学校引进的运动员必须在就读学校在校在编学籍满一年以上,方可代表该单位参赛。

(三)改编思路

1.增加参赛运动员的资格,凡是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的运动员不得作为运动员参加市级篮球比赛(省级以上的邀请赛除外)。

2.或者凡是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的运动员可以参加比赛,但是所取得的成绩不计算在名次中(省级以上的邀请赛除外)。

3.凡是参加省级以上比赛的运动员不得作为运动员参加市级篮球比赛(省级以上的邀请赛除外),可以在比赛结束后和第一名的参赛队进行比赛交流。

(四)改编的好处

通过约束参赛队的运动员,使得各所学校的学生水平均衡,给各个参赛队一个获得金牌的公平机会。各所学校的运动员都是普通学生,不论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还是技战术水平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均衡。比赛中运动员学习到的篮球技能、运动风格的机会也会更多,获得的运动乐趣也会相对比较多,不至于整场比赛都是一个球队的“表演”。

二、比赛时间

(一)改编原因

在市级比赛中,笔者经历过10多届小学生比赛,每次比赛的时间都非常紧张,由于主办方考虑的因素较多,所以不能给予比赛充足的天数,每次都会压缩赛程,每个球队每天的比赛很多,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中间间隔一场比赛就会出战下一场比赛的情况,队员的休息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个人技术就很难发挥到最佳。而且经常出现强队跑篮练习,弱队只能在半场发球的情况。纵观全场比赛,大部分的队员都了无生趣,赢的球队没有任何锻炼价值,既不能锻炼个人篮球技术,也不能磨炼球队整体的技战术;输的球队也没有学习到任何技术,反而觉得没有得分或者得了很少的分数,垂头丧气。裁判员也懒懒散散,甚至全场比赛吹不到一两次犯规。

(二)原比赛时间

U12全场5v5:4节,每节10分钟。

U10半场3v3:10分钟净时间。

U8小场地4v4:上下半场各6分钟净时间。

(三)改编思路

1.全场5v5(U12)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4节改为8分钟×4节,且前3节为毛时间,除罚球、暂停停表,其他时间不停表,最后一节为净时间。

2.半场3v3(U10)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净时间,改为前8分钟毛时间,除罚球、暂停停表,其他时间不停表,最后两分钟为净时间。

3.小场地4v4(U8)时间由原来的上下半场各6分钟净时间,改为上半场6分钟为毛时间,除罚球、暂停停表,其他时间不停表,下半场6分钟为净时间。

(四)改编的好处

通过时间的缩短,表面上看有些队伍的锻炼的机会少了,并且好多学校也是很远的地方赶过来。但是通过时间的调整,大大调动了队员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了自己最好的水平,比赛时间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缩短了比赛的时间,可以使得组织者在分组比赛的时候,采取更多球队为一组的循环赛制,让每个参赛球队都有碰面交流学习的机会,从而增加各所学校之间的篮球文化交流。面对不同对手,小球员应对的方法和策略有所不同,从而增加其篮球战术素养和篮球文化的传播。

三、技术评定项目

(一)改编原因

在全国U系列的比赛中设有技术评定项目,最后和篮球赛的成绩一起加入到总成绩当中再算最后的排名。所以很多省份的篮球队都很重视小球员的技术评定项目,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但是到市级比赛当中就没有了这些项目。很多学校不再重视小球员的基本功练习,一味地强调比赛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基本功的练习。虽然短时间来看可以让部分学校得到一个较满意的成绩,从长期来看,对于学生篮球专业的发展却大大不利。缺少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有些学生甚至到了初中就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伤病,从而影响了整个运动生涯。

(二)改编思路

增加技术评定项目,全员参加技术评定。在整个篮球赛系列中占比重50%。

1.1分钟跳绳——协调性、耐力。

2.原地不同点位投篮——篮球基本功。

3.坐位体前屈——柔韧性。

4.运球绕障碍——运球基本功。

5.立定跳远——弹跳、爆发力。

(三)改编的好处

增加了技术评定项目,大大降低了篮球赛成绩的比重,使各个运动队重视身体素质以及篮球基本功的练习。从长远的角度看,使小球员从小能够按照系统科学的训练,降低受伤的概率,增加成功的比重,从而达到国际篮联制定小篮球计划的初衷——快乐篮球,不要把胜负看得太重,培养高尚的篮球道德。

四、教练员权益

(一)改编原因

小篮球3v3的规则规定:没有教练员,且不能接受教练员的指导,否则将被判罚技术犯规。但是小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特别是8岁的小朋友,甚至都不敢到场上参加比赛,更不要说暂停和换人了。由于生理上的原因,不能及时换人、暂停,导致在场上的队员打得特别累,而在场下的队员根本得不到上场的机会,久而久之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对篮球的兴趣。

(二)改编思路

1.增加教练员权益,只允许一名在册教练员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指导。但因为教练员的原因所产生的任何罚则都要計算在球队当中。

2.约束教练员的活动范围,只允许教练员在替补席旁边坐立,不可站起来行走指挥。

(三)改编的好处

增加了教练员的权益,使得更多运动员有机会在场上打球,增加其参与篮球比赛的热情,丰富了他们的运动比赛经验。同时又约束了教练员行为,使得不能在场上随意行走,不能有过格行为,让比赛更加规范,更加流畅,更具有观赏性。

总之,改编的一些规则是为了让规则更加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其参与程度,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为将来的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加适应国际篮联制定小学生篮球比赛规则的初衷:快乐、参与、热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