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课程案例库建设与实践

2021-01-10王泽任财张青青麻浩

科教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双一流

王泽 任财 张青青 麻浩

摘要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结合新时代地方高校生态学专业学科发展的要求,对新疆农业大学“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课程案例库建设与实践创新模式进行探索;一是目前学校“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课程建设的现状;二是如何构建课程特色案例库;三是课程特色案例库的实践与应用。通过课程案例库建设与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度和应用度,为荒漠化防治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双一流 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 案例库建设与实践 新疆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6.04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ase Base of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Tak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ANG Ze[1][2], REN Cai[1][2], ZHANG Qingqing[1][2], MA Hao[1][2]

([1]CollegeofGrasslandandEnvironmentalScience,Xinji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2;[2]Xinjiang Soil and Plant Ecological Process Laboratory,Urumqi, Xinjiang 830052)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discipline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innovation mode of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course case base in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Firs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ies of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schools;Second,how to construct the case base with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The third is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ase base with curriculum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ourse case bas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urse can beimproved, whichlays a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talentsin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Keywordsdoublefirsst–class;principleand technology ofdesertificationcontrol;constructionand practiceofcase bas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全面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1]各省市、自治区也加快步伐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生态环境发展的建设目标“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2]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推进,为了避免区域生态风险,中国联合世界各国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新疆正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枢纽,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生态屏障,在新疆的绿色发展和生态安全中显得日益重要。[3]这些国家發展大计,为地方本科院校提供了更多发展契机,尤其是为涉及生态学专业的学科注入了新的活力。

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作为西北生态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新形势下,基于新疆高校的区位特色与优势,打破传统路径的束缚,开展专业课程质量提升建设研究,培养区域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以适应当前地方市场创新与竞争需求,是新疆农业大学生态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在高校生态学学科建设中。不断加强案例教学的应用,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将依据新疆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围绕“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特色课程,多角度探讨课程案例库建设与实践应用的创新模式。

1目前学校“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课程建设的现状

“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作为我校生态学专业的特色课程,集传统思维与科学技术于一体,在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安全和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是多学科交叉且理论性、方法性、抽象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与草学、土壤学,林学、植物学、水土保持和环境科学等专业密切相关。[4]课程主要讲授国内外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理,风蚀、水蚀和盐渍等荒漠化防治的关键技术,以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方法等,[5]使学生掌握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关键防治技术,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教学应用作为课堂专业理论内容讲授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由于世界范围内的荒漠化问题各有不同,各地的生境地理特点分明,以及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不断革新,现有的教学案例较少且陈旧,不能透彻分析国内外荒漠化防治的发展和变化特征,尤其缺乏新疆荒漠化防治领域内的特色案例,一些案例较为空洞乏味,难以与学生的工作或今后的实践联系起来。对案例的背景说明以及专业分析不足,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课程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尤其是一些来自南方地区生源的学生,从未接触过北方荒漠地形,普遍對荒漠生态领域的认知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基本理论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和生硬,而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料缺乏区域典型特色案例分析,仅依靠教材文字或图片简单展示,不能很好地将教学知识点阐述清楚。另外,受教师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束缚,案例教学模式实践应用的创新性不高,使得学生缺乏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效果水平。

2如何构建“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课程特色案例库

2.1特色案例库的筛选

针对学生对荒漠化概念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的直观性不强,理解困难等问题入手,按照高国雄等[6]最新出版的《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教材内容为基准,对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进行梳理罗列,找出每个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归纳需要使用案例来帮助理解、解析的知识点。在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指标体系下,借助国家各类资源网站、图书馆,媒体平台,结合当前国内外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国家实施的各类荒漠化防治生态工程项目、西北荒漠化防治生产实践经验,以及当前各地区推广的各类荒漠化防治技术等方面,结合课程理论内容,进一步挑选出契合度相对较高的特色案例,筛选出与教材讲授的理论内容相对应的特色案例,如“向世界提供防治荒漠化“中国方案”—库布其治沙模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咸海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方案”等。

2.2特色案例库的制作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培养目标,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以生态环保案例为基础,建设荒漠生态恢复与重建案例库。为提升课程质量多措并举,首先对筛选出的案例进行多层次、多维度分类,如按照荒漠化类型制作风蚀、水蚀、盐渍和冻融等概念阐述型案例,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不同荒漠化类型的成因及主要生态问题;可以按照国外、国内、西北和新疆等荒漠化分布区制作区域荒漠化防治技术展示案例,从地域特点方面分析不同地区的荒漠化防治现状;也可以按照国家推广、地方配套、企业研发和农牧民生产实践等应用层次制作荒漠化防治技术应用案例,为每个案例提供详尽的背景说明与专业分析资料。其次,充分利用荒漠化防治领域的教学科研项目成果以及生态环保企业工程项目,将一些特色项目或实用技术资料,转化为适合课程教学讲授的案例,重点筛选具有新疆特色的技术案例,如“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技术体系案例”,为学生循序渐进地展示新疆荒漠化防治最前沿科技技术的应用情况,最终制作形成一套综合性、时效性较强的新疆荒漠化防治特色课程案例库。

3课程特色案例库的实践与应用

按照课程的教学要求,将筛选出的典型案例、影像资料融合到教学计划中,与各章节的理论内容一并按照授课计划随堂讲授,每一章节的课程内容讲授采用“基础理论+案例分析”的授课模式实施,将课程案例库中具有区域特色的实用技术案例分类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结合课程具体的专业理论知识点,掌握荒漠化防治的原理与实用前沿技术,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课程案例的实践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判。

3.1拓展案例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理论内容的方式通常是单向的,呈直线状的,知识的传授过程总是源于教师,止于学生,缺少互动和反馈的过程。为了拓展案例教学创新实践模式,本课程案例的实施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讲授完案例后,安排学生总结罗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并对国内与国外荒漠化防治案例的对比分析,找出技术创新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主动授课为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课后安排学生参加学校专业教师当前开展的相关科研项目,进行一些简单的实践尝试,如参与“新疆哈密矿区生态修复研究课题—适生植物种植配置模式研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将课堂讲授的案例技术方法应用到实践治理中,在实践中消化吸收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

3.2开展专题教学研讨会

根据课程不同章节内容组织专业教师和教学班学生定期开展专题教学研讨会,如“西北植被恢复技术案例对比分析”“新疆荒漠化防治典型案例”和“无灌溉管件防护梭梭荒漠造林新技术及其示范推广”专题讨论,从课程案例库的选题依据、来源、与课程结合的紧密程度、所阐述的知识点层次等方面分析评价课程案例库建设的合理性,论证案例库的开展实施情况。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和“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为契机,培植师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结合国家和地方的各类科技活动,组织师生在课堂外开展主题参观讨论活动,对课程建设与实践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及时补充和修订课程案例库。积极利用班级微信群、钉钉群等自媒体平台,对课堂中讲授的案例开展专题研讨,如“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技术案例之我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3.3开展案例教学问卷调查

为探索发掘课程案例教学创新实践模式,提升课程质量建设水平,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围绕“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实践效果”,面向生态专业学生开展课堂问卷调查活动,广泛了解学生对案例应用的评价和认可度,通过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课程教学案例。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核心是了解应用案例教学对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帮助效果,如:采用典型案例教学对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关注度方面如何,课程案例的实施对课程质量提升方面的效果如何以及荒漠化防治特色教学案例,能不能为课堂学习之外的有益补充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方法总体评价较高,选取的案例应用性较强,现实意义非常大,帮助作用显著。

3.4课程案例库建设质量评价

教学案例实施过程中,組织专业教师和教学班学生成立“课程案例库建设质量评价小组”,安排小组骨干教师定时前往授课班级进行随堂听课,从教学大纲、案例设计、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学生访谈等方面审阅案例教学实施效果,听课后与授课老师及时交流反馈课程质量评价信息,进一步修订课程案例库。每个典型案例讲授后,随堂采取提问、课后安排作业等形式评价课程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实践应用的实施效果,从学生的听课效果、课堂回答问题、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点的情况,评价案例库的教学实践应用成效。拓展学生评教活动方式,以学生作为主体,针对课程教学案例实施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性方面开展多角度的学生评教活动。在学校网上评教系统中,引导学生从案例准备、教学案例内容、教学案例讲授方式、教学案例实施效果等方面客观评价课程案例库建设质量情况。依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和意见、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优化案例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提升课堂案例库建设质量。

4结语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足新疆区位优势,以服务干旱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特色,围绕我校生态学专业课程——“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收集国内外生产实践案例,制作课程教学案例库。通过课程案例库的建设与教学实践应用,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广泛的科技前沿案例资料,有效呈现问题情境,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实践化,更直观、生动的讲授荒漠化防治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荒漠化防治领域内的最新动态,掌握不同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前沿技术等,同时引导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分析问题,从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新农大荒漠化防治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课程案例库建设与实践应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仍需在今后不断加强对教学案例资源的收集与整理,要全面将课程内容与案例授课相融合,不断增强荒漠化防治前沿技术与本课程的结合度,增强案例库的先进性和综合性;进而提高课程质量建设水平。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课程案例库建设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施亚,何盈,李艳.“双一流”建设中地方本科院校的机遇与挑战——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21(01):5-8.

[2]李娟.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40年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02):33-42.

[3]党晓宏,蒙仲举,高永,等.基于“农林卓越计划”下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126-129.

[4]蒙仲举,高永,党晓宏.地方农林院校“荒漠化防治研究进展”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40):102-103.

[5]田鹏,吴发启.强化四结合教学理念提高培养质量——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7(03):171-172.

[6]高国雄,吴卿,杨春霞.荒漠化防治原理与技术[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双一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实践探索
教育政策执行视角下“双一流”建设实施的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回归人才培养本位加快“双一流”建设步伐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大学长啥样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