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德育融入探究
2021-01-10刘霞
刘霞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传授学生体育健康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意志品质的锻炼。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于德育融合在高校体育课教学必要性进行描述,从实际的角度,对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融合的内容进行总结,为体育教师在新课改形式下进行体育课教学德育融合奠定更多理论依据。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各种德育教育成为了现阶段体育教学活动中主要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在进行运动技能传授过程中,通过合理化的备课,融入德育内容,在进行各种体育运动项目过程中,设置各种各样的情境,使学生在运动学习中能够达到德育的培养,促进身体健康的同时,塑造完美的人格,从精神层面对学生进行促进。信息化的时代使大学生平时所接受的各种信息资源参差不齐,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思想上经不起各种诱惑。从一定程度上学校的德育教育也有所欠缺,体育教学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课程也是学生在平时课程教学过程中最容易接受德育熏陶的课程。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工作《意见》中提出“将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课程进行建设,并且通过构建全面的教育体系,完善学校体育的综合性多元功能,推进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工作要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奋发向上的全面的人。”通过运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增强体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意志,这也是在未来学校体育工作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德育工作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在体育与德育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进行重组与构建使学校体育课程成为德育教育的主战场,能够很好的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课过程教学中,融入德育思政教育的关键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进行德育的熏陶。现阶段高速发展的信息化资源不断的更新,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融入到社会的大集体当中,这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各种联系,更加的密切,对于学生在平时所学到的各种道德相关体系,也有了一定的改变,这就要求高校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教育应该更加的重视,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从多方面和多元化进行德育的渗透,并从各学科角度进行德育的融合。其中,体育教学作为在德育思想过程中,最重要的课程承载着德育教育的关键,体育教师通过各方面的教学实际操作与环节的设置对于传统的体育课程要进行改进,以德育的编排,使現阶段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适应学生对于德育课程的需求。体育课程作为高校学生在学习期间重要的学科在潜移默化当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德育相关的知识体系,体育教师通过合理化的策略,将德育相关知识与体育教学相融合,就能够很好地使学生达到体育与德育同时学习的目的,同时也是对现阶段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1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意蕴
体育教学作为众多课程当中所涵盖的教学目标,具有丰富的教学理念,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分析,使学生身体健康的增强,心理健康的提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适应三个维度和角度对于学生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干预。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当中培养健全的人。这就要求学校体育课程在平时的课程设置过程中,要充分的以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培养上都有着一定的涉猎。体育教学所凸显的不仅仅是对于学生身体健康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融入的途径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区分,将德育融入的途径分成五个方面。首先,教师作为一个优秀的个体,应当起到一个积极效仿的作用,使学生在平时的课上活动和一切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行为上,都应该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这也是学生从体育教学过程中学习德育的开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将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平等表现,尊重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导与说服,更能够使学生信服,教师在授课与学生进行交流过程中都应该运用平等的观念与态度进行操作。针对大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课程教学内容与平时社会接触,社会流行的相关内容进行接轨,这就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学,使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又能够达到德育引导与渗透的作用;由于大学生在教学和引导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都有很高的认知度,这使教师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容易使用一些相对简单并且丰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大学生配合的程度以及在整节课学习的教学效果,容易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校体育课程过程中,与教师打成一片,并且积极的配合教师完成整节课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教师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合理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公共体育课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合理化的德育课程。最后,学生在公共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课上的表现以及整节课的评价非常的在意。教师要针对个体的不同,以及在课上的表现和所要达到的德育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这也是学生在整个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融合的关键。
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融入的必要性
3.1 公共体育教学德育融合适应学生身心发展
学生从高中进入到大学,进入大学到社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也是个性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对于所遇到的困难,有很好的认识,在校内进行各种知识的学习,能对校外各种丰富影响因素都有着正确的判断,随着在社会的不断生活,使学生所受到的各种诱惑与判断,容易产生一定的迷失,这时候就应该通过各种合理化的手段课程进行德育的学习与灌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成长过程中追求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正确的道路,这也是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经受的关键时期。
3.2 公共体育教学进行德育融入丰富德育途径
对于德育课程来说,主要的德育课程主要是以思想道德品质课程为主,而现阶段,学生对于这方面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够高,并且在实际的课上,对于课程内容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德育教育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主要课程的实施,更重要的是,通过各学科在多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认识和理解,德育所带来的各种目的与认知。体育学科作为特殊的学科,在德育课程融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学生,能够通过各种肢体动作以及所感知与认知的课程内容不同,更容易使学生在进行多种感知条件下德育的融入。
3.3 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融入是必然趋势
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所要涉及的体育运动知识,要求学生在能够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要有健全的人格,以健康的体态与心态去面对社会,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强调了学校体育课程对于学生在三个层面上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仅是身体健康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共同提高。然而,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涵盖了德育课程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各种困难问题,这无疑是体育教学在建设过程中与德育融合的必然性,对于学校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德育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制定出学生在课上所要面对的各种困难与个体之间的矛盾,这就使德育课程融入体育课教学具有相当的必然性。
4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德育融入的内容
4.1 道德情感的渗透教育
在德育课程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平时的社会集体生活当中,始终使集體主义精神为重要的导向,当个人与集体发生矛盾时,更重要的是,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的重点这也是学生在进入到高校生活当中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道德情感当中,责任感的教育是我国传统的美德,要求学生在长期的自我生活与激励生活当中,要正确的认识责任感所带来的任务,始终以社会主义建设为重要的理想与目标进行各种责任感的集体性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种课程当中融入德育教育。例如,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的足球教学中,个人责任感与集体主义精神就能够有很好的体现。
4.2 意志品质的间接培养
意志品质在个体生活当中具有重要的个体支配行为,这就要求学生在高效的集体生活当中,不仅仅要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还应该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表现出积极的心态,而意志品质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融入相对较多,例如一些困难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够使学生在进行练习和遇到各种难度动作过程中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进行克服这种德育的融入,很好的使学生进行个体意志品质的养成。
4.3 社会行为的正向引导
社会行为不仅仅是平时所要面对的各种行为准则,还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共同完成,某项事物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行为的竞赛规范,能够很好的约束自己社会行为的养成,激烈的排球运动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技战术进行演练,使学生在传球以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过程中完成一个标准的战术配合能够使学生快速的对于社会行为的规范以及执行合作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基础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