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技师学院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思考

2021-01-10柳春鹏

当代体育 2021年47期
关键词:技师学院中职

柳春鹏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对技师学院学生、教师、教材、场地、教学模式、组织教法等展开分析,查找探索技师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体育教材构成思考、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和组织方法,促进技师学院体育教学健康可持续发展。

技工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等。它为社会输出现代化技术人员,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从生产资料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国迈进新时代。新时代社会职业岗位的高度分工精细发展出现了新的工作岗位,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技工院校体育教育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技工教育发展需求、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技師学院体育教学学情分析

1.1 学生分析

技师学院毕业生应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技师学院入学年龄相对较小,十五、六岁,还处于长身体黄金期,初中阶段重视体育锻炼,学生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发展较好,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还不健全,在技师学院教育学习中基本文化素养教育的同时,开展专业技术教育,在校期间要进行工学交替生产实习或者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二年,课程教材编排要有针对性,单列教学计划,学生年龄小,纪律观念强、课堂组织较容易。

1.2 教师分析

初级职称教师年轻、高学历、高文凭,具有熟练的运动技能、深厚的理论知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但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课堂组织教学不灵活,容易照本宣科,需要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以适应技师学院体育教学环境。中级职称教师,是中职体育教学的中坚力量,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运动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抓住时代变化和中职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是推动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高级职称的教师一般是中老年教师,任教时间比较长,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这些教师不擅长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课堂组织方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步伐慢,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推行的重点和领导力量。

1.3 教材分析

全国通用规划教材是国家教育行政单位教材统筹管理部门授权给中职体育教学领域的专家组,依据国家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和体育学科的发展规律一起协同编撰的,全国推广使用的示范性教材。教材规格高、标准高、质量高,应用范围广泛,基本满足全国中职学校体育教学需求,也是中职学校首选的、规范性的师生通用教材,但是缺乏各中职学校自己的体育特色,趋于大同,缺少差异性。部分学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地穿插自编内容和地方特色运动项目,形成了较好的中职体育教学教材内容体系。

1.4 场地器材

充足的场地器材配备是技师学院开展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保障。当前技师学院体育运动场地比较充足,尤其是有大量的室外运动场地和配套的体育器材能够满足日常体育教学需求和学生健身需要,但是相对缺乏室内有效的运动场馆,一旦遇到雨雪天,室外场地不能使用,室内场馆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体育课堂教学形同虚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拥挤的室内场馆中简单进行教学或者处于停课状态,教学计划安排都落实不了,各技师学院需要增加体育教学场地的基础保障性设施,以满足日常教学的正常需求。

2 技师学院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模式

目前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多采用固定行政班级制进行教学。刚进校统筹规划制定一套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授课标准,全校统一进度和标准开展学习;第二年部分学校还是统一标准,选择一定内容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全校以行政班级为单位教学,沿袭的教学模式;部分学校在随后开展多项体育运动项目由学生进行自由挑选项目学习教学形式。依据学校师资配备情况,提供多种体育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进行深入地学习锻炼。这种教学模式具有整齐划一的规范性,全校各教学单位相统一,进度尺度好把握,容易形成本校的体育教学特色和传统优势运动项目的传承发展,教学效果较好,但是缺乏创新性,不能因专业而异、因人而异开展多样化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是最优化。

2.2 组织教法

技师学院现有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实施。开始以固有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学生固定、学习环境和任课教师熟悉,有利于课堂组织教学开展,但是运动能力优、良、中、差的学生上的是同样的教学活动和内容,存在一刀切的弊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随后以体育运动项目分组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打破原有行政班级壁垒,不同班级学生因学习相同的体育运动项目重新组合在一起,这种组织教法适合学生的特长发展和兴趣爱好的深入培养,但是学生之间不熟悉,一周仅有一次学习活动,不利于学生人际交往,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组织。

3 技师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3.1 对教材内容构成的思考

依据国家新的健康体质测试标准,对技师学院体育课程教材进行改革,开设职业适应性体育教育。首先是基本素质锻炼,结合田径项目进行组合训练,穿插体育游戏、球类项目,提高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身体锻炼。全校学生都开展职业适应性体育,但是依据专业不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为职业专项性体育教学奠定基础。根据对中职专业分类对应开设不同的专项性体育教学,以更好地满足工作岗位对身体素质条件的需求。将技师学院专业大类分类安排组织教学内容。技术技能类加强体能专项素质训练;一线服务类注重形体训练和礼仪礼节学习;文案工作类加强腰部、颈椎和肩部锻炼;综合管理类开展室内小器械全身训练;自由职业类在加强全身素质训练和心理训练,提高身心健康的抗压能力;野外环境类因工作环境不确定性,需要加强体力、耐力训练、野外生存训练。通过有针对性差异化安排专门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专项符合性,以利于更好地工作。依据中职专业群分类,对各专业开展针对性地体育保健知识学习与训练,以预防各职业岗位上职业病的发生。技术技能类的腰椎病、文案工作类的颈椎病、野外环境类的风湿病等,让学生掌握职业病的发病机理、预防职业病的体育锻炼方法,最大化地消除职业病对身体的影响,更好地投入到未来工作中。依据职业岗位的差异性开展工作岗位所对应的应急性身体素质训练活动,当工作中出现突发状况,能够迅速地应对处理,同时能够保护自己,夯实自己对工作岗位的全面适应性和驾驭性。这一教学活动要对速度素质、灵敏素质、心理素质等进行高强度、大负荷的训练,挑战身体极限,夯实身体素质能力。依据职业岗位与相关领域的联系,结合工作岗位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开展职业岗位拓展性体育,拓展提高身体素质能力,为充分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同时结合素质拓展活动,提高自我主动性,主人翁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挖掘自我潜能,全面提升身体综合素质能力。根据职业岗位的性质和个人的业余文化生活爱好,开展休闲性体育教育,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为将来工作后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终身体育能力以及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3.2 对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体育理论学习和公共体育实践教学并举。在开始开展职业岗位适用性和专项性体育教育,以工作岗位为任务目标,建立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开展职业性体育教学活动。二年级继续深入开展职业岗位专项性体育、职业岗位保健性体育、职业岗位拓展性体育、职业岗位应急性体育和职业生活休闲性体育教育,或者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展保健性体育和休闲性体育,适当增加体育教学工作量。

3.3 对教学组织方法的思考

职业性体育课堂组织方法是打破目前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的传统教学组织方法,根据对中职专业群的归类以专业群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把相同的专业群学生根据人数和教学需要进行拆分,小额班级教学,依据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体系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理论课程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程学生人数,进行大额班教学活动,普及体育理论基本知识。小班实践课和大班理论课同时开展,开展职业性体育教学活动。

4 小结

技师学院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中等教育高级阶段教育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技师学院不仅有过硬的技术技能还需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当前技师学院传统体育教学中田径和球类项目教材的简单堆砌、公共普修+专项选修教学模式、行政班级上课组织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分工对技师学院体育教学的要求,技师学院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新时代技师学院体育教学必须开展职业性体育教学,运用职业实用性体育教材,依据工作岗位对身体素质条件的需求进行归类,结合学生专业、身体素质条件、运动兴趣差异性等综合因素组织划分小班实践教学,同时开展体育基本理论学习,增加技师学院体育教学工作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为社会培养职业岗位身体素质强健、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专门技术人才,推动技师学院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南阳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师学院中职
初等教育学院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学院掠影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