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竞技体育的新发展
2021-01-10孙微微
孙微微
“十四五”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转折,无论是国际形势发展还是国内形势发展,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来讲是一次新的契机,把握时代机遇,以“十四五”为引领,促进竞技体育发展,从国家层面上讲健全体育发展机制,多效并举,提升体育健儿们的综合实力,推进我国竞技体育在“十四五”期间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十四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处于变革的重要时期,国内外双循环新格局的发展,以国家领导人为首的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体育事业高度重视,加之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发展,为我國竞技体育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这一时代机遇,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1 “十四五”期间我国竞技体育向前发展的机遇所在
1.1 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曾去探望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团队、视察2022年冬奥会的准备情况,参加过重大体育赛事的开幕式,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于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北京的冬奥会、世界足球杯等赛事将我国竞技体育带入了世界体育发展之中,国家取消了足球以及全运会等方面活动的审批流程,将加快体育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发展,一系列政策与举措进一步证明了国家为建设体育强国的决心与信心,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1.2 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国家出台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使得体育理念不断深入民众心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体育发展,以竞技体育为引领,带动全民重视健康、重视体育,挖掘体育相关健康产业发展,丰富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更加健康生活,竞技体育不仅仅是我国体育事业迈向世界冠军的手段,更是人们丰富业余时间、推动全民健康发展的途径。
1.3 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
国家现代化的治理体系赋予竞技体育强大内动力,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降低了进入竞技体育门槛,使得体育社会组织或是项目协会有个更多的主动性,更愿意参与到竞技体育中来,改善了传统治理模式,推动竞技体育向多元化主体迈进,更多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加入竞技体育这一大项目中来。
1.4 国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经济向高质量阶段发展,国内外呈现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竞技体育的扩容提供了契机,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大市场的双循环,为竞技体育发展新的空间开疆扩土,构筑新型市场模式。打造新型运动项目产业,让竞技体育进一步融入市场,迈向国际,充分发挥体育赛事、职业体育等项目的作用,带动全民健身,打造健康中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5 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发展,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与体育、医疗事业发展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这就为竞技体育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融合局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综合国力的强盛,离不开人们的健康体魄,竞技体育有助于增强人民体质,在这个经济转换与发展的时代,我国庞大的人口体系更能应对世界多变的局势,人们消费水平的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改进,将为经济体育赛事、各类运动产业项目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2 多效并举,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新发展
2.1 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提升人员素质
2.1.1 为竞技体育储备力量,注入新鲜血液
随着竞技体育逐步走向世界,国际化步伐加快,需要我们积聚力量,为竞技体育储备人才,将教育与体育有机融合在一起,构筑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竞技体育队伍,提升综合实力与素质,国家层面上要健全后备竞技体育人才的保障机制,选拔体育人才,从青少年抓起,布局其训练强化项目,按照《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全面执行,培养人才储备队伍,制定青少年竞技体育的选拔标准,合理编制其教学大纲,便于提高选用人才的成功率。当然也要健全优秀选手的选拔制度,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其中,通过专业化的培训与学习,加强交流,开拓眼界,为竞技体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积聚后备力量,壮大竞技体育队伍。
2.1.2 搭建跨越人才的培养发展平台
竞技体育人才发展不应仅限于某一项目,某一区域,要实现人才的跨越发展,突破区域的束缚,项目的束缚,突破国籍的限制,弥补因某一项目导致人才缺失局面的发生,实现跨区域、跨项目的人才输送,构筑纵向培养模式,实现国家队、专业队以及省市青年队的纵向输送交流模式,解决人才培养项目瓶颈,颠覆传统人才输送模式,可以体育学院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形成精英人才的长效输送机制,方便人才直接为国家竞技事业做贡献。
2.1.3 完善高精尖人才的选拔制度,激发其参与
强大的人才队伍离不开好的政策激励,这就需要通过多方联动与合作,为人才选拔提供更好的政策激励。对于高精尖的竞技体育人才,我们可实行直通计划,从小培养,为其减免一定的学费,在录取上提供更为便利的政策,发挥专业学院或学校的人才培养功能,建设高精尖人才基地,优化教学,定向培养所需人才。采取多元化的选拔制度,突破地域限制,激活现有人力资源,将其重新配置,构筑基层队、省市队、国家队人才培养体系,为竞技体育培养可持续人才,让高精尖人才为竞技体育贡献力量。
2.1.4 将教育政策与竞技体育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让竞技体育人才更好发挥自身特点,可以融合教育政策与竞技体育政策,实现学校与体育俱乐部的联合培养模式,将小学、初中、高中的升学渠道进一步拓宽,实现小学到高中的直通,构筑高校与职业俱乐部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在学校建立体育运动协会,由体育俱乐部管理,在校园建立竞技联盟项目,共筑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让人才跨出教育界、融入体育界,多级联动,层层推进,打造竞技体育的梯队。还可以将专业体育人才、职业体育人才、业余体育人才互通,拓宽人才的选用渠道,面向全国各地、港澳台、海外招募体育项目人才,最终将其打造成竞技体育人才。
2.2 健全治理机制,构筑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
2.2.1 完善竞技体育相关配套政策,优化竞技体育体系
当前存在着竞技体育与社会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相应的配套设施跟不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步伐,缺乏相应的融资体系与保障机制,这就需要激励与保障后备体育竞技人员的利益,比如聘用的教练员要得到保障与激励,训练场所的服务体系要完善,一些贫困地区的体育师资资源要配齐,要保障这些地区师资的利益,留住人才。完善运动员的升学与就业政策,还包括退役人员的保障体系,全国各地都要重视起来,将教学与竞技体育、日常训练、师资力量加强有机结合起来,为竞技体育建设做好政策支撑,确保顺利实施。
2.2.2 打造多元化的组队模式,促进全民对竞技体育治理的参与
目前,竞技体育的人才储备与我国体育强国的目标存在着需求不对等现象,需要强化人才储备,可通过社会公众的参与,调动全民对竞技体育治理的积极性,实现全民共建、共治。“十四五”期间,竞技体育有多项赛事,如北京冬奥会、东京奥运会、巴黎奥运会、杭州亚运会等,面对如此严峻的体育赛事,需要储备更多的人才资源,充分挖掘社会力量资源,注入新活力,如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中的优势资源,打造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参与协同备战的新机制,合理利用人才,以保证整个赛事的效益。政府要鼓励大众参与竞技体育建设,加大这方面的财政投资力度,鼓励大众购买体育彩票,吸引大众关注体育事业,愿意将资金投入进去,慢慢被竞技体育吸引,也可以在运动器材的配备、训练基地的改建方面吸引社会力量提供支持,参与社会成员共建竞技体育,提升竞技体育组织的社会化与专业化水平。
2.2.3 以科技為引领,促进竞技体育智能化发展
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相比较,我国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在“十四五”期间,加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打造中国特色的智能化竞技体育平台。
(1)需要制定相应的科技支撑计划
将体育竞技训练场所进行智能化升级,打造科研、训练、保障一体化的训练基地,从训练器材到体育设备设施都要进行升级改造,做好智能化分析,通过大数据搭建高端体育智库,构筑大数据下训练团队的训练管理体系,分析体育竞技训练人员体能、训练结果,提升训练评估的精准度,让体育训练更具意义。
(2)在机制上依托科技进行助力
在国家的统筹管理与协调工作中依托科技力量,健全其运行机制,形成国家统一管理,全民参与的体育竞技新格局,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对于科技助力竞技体育的关注与参与,高校要依托科技力量进行学生们的竞技体育训练,市场上各个产业提供相关支持,社会上企业与个人也要提供必要支持,共同助力竞技体育新发展。
(3)构筑多元化的训练备战体系
智能化竞技体育平台建设需要多方合力,不仅需要技术支持,也需要教育支持,医疗文化支持,科研投入等等,这就需要构筑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等协同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竞技体育质量提升,将竞技体育从人力密集型逐渐转为科技创新型,聚合社会上各界优势力量,打造开放型、多元化的体育竞技平台,助力体育竞技事业迈向新的阶梯。
(4)将高科技融入日常备战中
面对各类重大赛事,我们要做到科学部署,转变传统的分离式训练,实行一体化同步训练模式,在日常备战训练中将运动科学嵌入始终。依托智能化设备,精密训练仪器、体育装备进行智能化训练,做好运动员的各项机能监测工作。根据赛事的要求进行内容的训练,依托智能训练、战略战术训练、负荷训练、营养康复等项目的科技研究进行专业项目训练,以科技助力奥运,迎接新的备战。
(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