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音符谱写柴达木激昂旋律

2021-01-10本刊评论员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水塔海西州柴达木

本刊评论员

在青藏高原的博大版图上,西部柴达木盆地,是连绵的黄沙、戈壁汇成的赤黄色调,曾经灼伤了几代柴达木人的心灵。这里,是茫茫八百里瀚海,是全国八大沙漠之一。这里先天形成的自然生态很脆弱,但柴达木人依然挺起双肩,承担起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青海省生態文明建设寄予重托、满怀期望,为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为海西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保护政治责任,加强柴达木生态屏障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数年在柴达木盆地穿行采访,深切体味到这里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之重。州域总面积32.58万平方公里的海西大地,占全省的41.7%,这里既有“聚宝盆”的美誉,又是全国沙化土地分布海拔最高、全省沙化面积最广、治理难度最大、生态保护任务最重的地区。数据显示,海西州沙漠化土地总面积0.095亿公顷,其中流沙地133.6万公顷,半固定沙地102.2万公顷,风蚀残丘169万公顷,潜在沙漠化土地60.7万公顷。面对生态环境脆弱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考验,面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考题”,海西州以一场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硬仗”,彰显出改变自然的笃行和勇毅。

海西州作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发源地并滋养了黑河、大通河、布哈河,补给青海湖70%的水量,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这决定了海西必须把“生态立州”作为前提基础,才能筑起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年来,海西州投巨资用在林业建设上,完成营造林任务不断攀升,湿地保护日益扩大,中幼林抚育、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在绿色的步步延伸中,柴达木人汗浸沙丘,森林覆盖率由此前的3.5%上升至4.1%。柴达木梭梭林、可鲁克湖—托素湖、诺木洪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携手乌兰县哈里哈图国家森林公园聚力赋能、向外辐射,将45万公顷的土地揽于“怀抱”之中精心保护。乌图美仁等3个重点封禁保护区,将88.2万公顷的区域划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历经多年休养生息,孕育出彰显生态活力的“柴达木风景”。

绿水青山,塑于笃行。统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柴达木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等工程,全力改善祁连山南麓、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全面提升山体、河湖、湿地、森林、草原、冰川、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充分发挥和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独特价值。“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海西州把“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融会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当中,推进荒漠化土地治理、盐碱化土壤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工程,持续实施大气、水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计划,以此向“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迈进。

如今,柴达木人正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乐章,为守护“中华水塔”殚精竭虑。柴达木人在戈壁荒滩上艰辛种下的每一株草、栽下的每一棵树,都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矢志不移扛起生态保护整治责任的外化象征。汗水浇灌的一草一木,在衍生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同时,也托举起“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责任”的思想高度、家国情怀。

生逢盛世,从历史的甬道中走来的柴达木人,正偕绿水青山,迎来青春的年轮。

猜你喜欢

水塔海西州柴达木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在水塔上
论《黄雀记》中“水塔”意象的叙事功能
柴达木映画
炸掉一座老水塔
隐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