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技能实训“金课”建设研究

2021-01-10陈章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金课职业院校课程改革

陈章

摘  要: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训练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但是技能实训课堂的现状是学生的“缺位”、教师的“越位”和学校的“错位”。借助技能实训课程“金课”建设有助于学生的“成才”、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成功”。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有助于建设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工业场所“金课”等技能实训“金课”。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课程改革;金课;工作场所学习

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从此在全国上下引爆了关于“水课”和“金课”的热烈讨论和探究,大家一致想要淘汰低阶性、陈旧性、教师不用心上、学生随便就能过的“水课”,都想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1]。根据知网搜索数据显示,2020年1416篇,但是关于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课程的“金课”建设的文章却甚少,而技能实训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落脚点,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训练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建设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课程“金课”,对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课程的“课堂”现状

职业院校技能实训的课堂是教师传授技艺,学生训练技能的训练场所,应然的状态应该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实训课程,教师讲授技能要点、实现技能的传承,学生学习技能知识、训练技能水平。但实然的状态并不如人意,很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技能实训课程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很多技能实训课堂的状态是老师在传授技艺,学生的技能训练并没有到位,这些原因导致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课堂上学生的“缺位”、教师的“越位”、学校的“错位”等现状,制约了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学生的“缺位”

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学习动力出现了严重的“缺位”现象。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不想学习、不愿意学习,甚至讨厌学习。经常遇到学生这样跟我说:“老师你只要不让我在课堂听课,让我干什么都可以,打扫卫生、修剪花木、排练节目……都可以。”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内动力的不足,学习对其来说是一份苦差事,比体力劳动还要辛苦的事情。在技能实训课堂上表现为教师有任务,有要求,学生心思不在训练上,对任务和要求敷衍了事,形成了技能训练中的学生“缺位”现象。

(二)教师的“越位”

虽然“三教”改革已经提倡了很多年,有很多宝贵的经验,但是职业院校的技能实训课程因为教师年龄偏大,信息技术素养不高等等原因,实训课堂仍然存在“灌输式”等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从自身的“愿望”出发,主观的安排训练任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实際能够完成的量去安排训练项目,存在着明显的“越位”现象。这样的“越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完成教师安排的训练任务,教师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形成一种无效的教学,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技能的养成和发展。

(三)学校的“错位”

有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学生技能培训综合满意度仅有20.8%,很多学校的部分专业,特别是新开设专业,因为师资、实训设备等原因,存在“因人设课”的“错位”现象。社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但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了技能实训课程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形成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还没有走上社会,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错位”现象。

二、职业院校技能实训“金课”建设的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今日教育界责任之最重要且最紧迫者,莫若利用教育学解决学校课程问题。盖课程为学校教育之中心,假使课程得以圆满解决,则其它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职业院校技能实训“金课”建设有利于学生的“成才”,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人;有利于教师的“成长”,通过“金课”建设可以让教师的职业素养更快的提高,成为骨干教师、名师;有利于学校的“成功”,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一个一个“金课”建设的成功,能够帮助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逐渐提高学校的软实力。

(一)学生的“成才”

陶行知先生提倡要培养有生活力的学生。这个“生活力”不是狭义的理解为“生活实践能力”,它应该涵盖了一个人所要具备的全面的素养,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技能的重任,学生通过技能实训课程,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专业技能,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正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通过技能实训“金课”建设,让学生的技能成长变得扎实有效,让学生的成才之路变得畅通无阻,让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

(二)教师的“成长”

陶行知认为,教师因为要教学生,所以必须先教自己,“以教人者教己”,“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终生皆同学”。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课程“金课”建设,契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对实训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金课”建设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含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信息化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课程还需要跟上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这更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坚持学习,通过“金课”建设,将新技术、新工艺带入技能实训课堂,在帮助学生成才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成长”,通过不断的努力,逐渐成为骨干教师、名师等。

(三)学校的“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认为发展职业教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赋予其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将其战略地位上升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职业院校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技能实训课程,所以职业院校技能实训课程的金课建设对于学校的办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基础。

三、职业院校技能实训“金课”建设的类型及路径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职业院校技能实训“金课”建设要营造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训“情景”,从企业实际生产工序中选择典型的任务创设实训项目,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开展“协作”、“会话”,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意义建构”,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技能的养成。职业院校技能实训“金课”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一)线下“金课”

職业院校技能实训线下“金课”是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训练的教学模式下进行建设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技能实训线下“金课”仍然是教师传授技艺、学生训练技能的主战场。在打造线下“金课”的过程中,可以从技能训练内容的趣味化、实用化,训练方式的多样化、进阶化,训练模式的专业化、智能化等方面入手,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开发适合的典型项目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方式,以典型问题为线,按企业岗位需求为纲,形成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线下“金课”有其天然的优势,方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线下固定的实训场所,师生围绕动作技能的要求进行进阶训练,从初学者的简单认识,到高级初学者的简单模仿,再到胜任阶段的娴熟操作,乃至精通阶段的精准操作,直至专家阶段的精益求精。

(二)线上“金课”

职业院校技能实训线上“金课”建设是借助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发展,通过技能实训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用“互联网+技能实训”的模式构建类似于“M00C”的“空中课堂”,让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将技能实训课堂变得信息化、智能化、直观化,以切实提高技能训练实效。线上技能“金课”对于电脑操作类、软件类等对实训设备依赖性比较低的实训课程帮助非常巨大,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实现学生的“自助学”功能。线上“金课”的打造和建设需要学校统筹安排合理的师资队伍和技术支持,光靠技能实训教师很难做好,可以形成各技能教师“主讲”,配以专门的拍摄团队和后期处理团队,整合成一个线上“金课”制作团队,利用整个学校的力量来重点打造,通过几年的努力慢慢形成规模。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线上的课线下的课, 发展到一定程度, 就是模糊了分界的混合课。技能实训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灵活开展“翻转课堂”、“研究性学习”、“生讲生评”、“案例研讨”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技能实训课程往往存在学生指导不到位,学生学习能力有强弱,师生交流不畅通,技能评价不及时等等问题,采用线上学习技能基础知识和交流评价,线下进行技能操作训练和纠错等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课前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在线预习,对操作的要领和基础知识有必要的认识;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进行操作训练和任务完成,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纠正,学生可以进行产品展示、心得交流和评价;课后老师和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总结。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因为线上解决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评价,所以线下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技能实践操作,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

(四)工作场所“金课”

职业院校学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职院校大都实行“2.5+0.5”学制,即中职学生2.5学年在学校学习,0.5学年在企业实习,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以后,并不是学校教育的终结,对于技能实训课程来说,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是对学校学习的基本职业技能的继续学习和深造,学校可以加强校企联系,采用“双导师”制度,合理安排学生的工作场所学习,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工艺,打造工作场所“金课”,让学生的技能成长更有针对性,更有前瞻性,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积极性,更有主动性。工作场所“金课”的内容涵盖的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需要企业师傅和学校师傅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动态的调整课程内容,以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为主要任务,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和创新能力提高为主要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院校技能实训“金课”建设是顺应党和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重要抓手,是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支点,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要手段,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各职业院校要遵循技能养成规律,深化课程改革,严把教学质量,努力建设更多更好的技能实训“金课”。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毛道生.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课程开发策略[J].四川教育,2013(9):27.

[3]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1).

[4]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牛超群.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5):24-26.

(作者单位: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200)

猜你喜欢

金课职业院校课程改革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