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动益心”心理育人新模式探究

2021-01-10秦崇胜焦义涛李健康张梦园

南北桥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模式

秦崇胜 焦义涛 李健康 张梦园

【摘要】“舞动益心”就是通过舞蹈艺术的表达进行心理治疗。“舞动益心”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辅导,对于缓解大学生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等具有积极作用。开展“舞动益心”治疗的新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舞动益心” 心理育人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13

心理学教授李璞民在《心理学与艺术》中讲道:“舞蹈艺术活动,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具有提高社会适应力的作用,具有强身健康的功效,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舞蹈心理教育是一种运用肢体语言和内心的表情流露,促进个体进行情绪疏导、缓解压力、解决心理问题的教育方法。其融合了舞蹈学、艺术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精髓来创造舞蹈动作,通过肢体参与释放心理压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推广舞蹈心理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大有裨益。首先,能够使大学生及时释放不良情绪,培养积极心理。其次,舞蹈训练本身是艰苦的,需要很强的意志力,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自制力和意志力。第三,舞蹈训练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身材,增强他们的自信,也会使他们学会表达自己,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一、“舞动益心”心理育人研究的背景

(一)社会层面背景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因存在心理问题而造成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学校层面背景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2.符合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

3.不断探索結合学生特点和所学专业技能,推行学生乐于接受且效果明显的心理育人新模式,开创以心理育人为导向,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本文听取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教授的建议和反馈,结合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特点,通过不断发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技能培训功能,配合艺术创作因素,探索“舞动益心”心理育人新模式。

二、“舞动益心”心理育人研究的实践意义

(一)以专业技能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

以舞蹈技能为基础,丰富校园文化。商丘工学院教育与现代艺术学院结合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具备舞蹈技能的特点和心理育人现状,资助编排和练习内容阳光,有一定水平,具有娱乐、优美等特点,可进行大众化普及的舞蹈在学院推广,并以此为载体,排练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舞台剧,服务区域文化艺术交流,塑造舞蹈文化阳光的正面形象,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大学生舞蹈专业技能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突出实效性、人文性、公德性,通过传播阳光正面的舞蹈文化艺术,营造科学、高雅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大学生接受更多的新事物,并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修养。结合我院学生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引导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舞动益心”阳光育人工程中,成立舞蹈技能服务团队,定期举办文化宣传活动,以点带面,让“商工”益起来。

三、“舞动益心”心理育人研究的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依托四个载体,打造四个平台

1.依托心理学、舞蹈、舞蹈心理学理论载体,打造“舞动益心”科研平台。

2.依托学院心理辅导站载体,打造“舞动益心”工作平台。

3.依托舞动团队建设载体,打造校园生活多样化平台。

4.依托校园文化宣传载体,打造服务区域文化交流平台。

(二)实施过程

1.做好“心困生”摸排,做好理论针对性分析。“心困生”摸排,是结合心理学专项研究,通过对“心困生”的日常行为、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家庭背景、性格走向进行深入剖析,找到心理干预的切入点,找到学院有同类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进行研究,找准心理引导方式。

2.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方向,做好“舞动益心”施行方法制定。在充分听取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王召会副教授、单永花老师、张贤静老师关于舞蹈与心理问题解决办法相结合若干意见,特组织学院舞蹈中心余松松主任以及学院心理辅导站负责人张梦园老师进行通过舞蹈动作对解决心理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论证,挖掘“舞动益心”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由舞蹈老师进行适合心理疏导的舞蹈动作编排。

3.发挥学院心理辅导站功能,培养舞蹈中的“心理咨询师”。本研究依托学院心理辅导站,开设“舞动益心”心灵驿站,培养一批具有专业舞蹈素养和心理健康知识的驿站成员,经过专业培训的驿站成员,不仅要是高超的舞者,还要具备心理沟通技术,是合格的朋辈心理老师。成员任务主要是依托舞蹈形式和学生进行日常的心理疏导,解决心理问题隐患。

4.培养“舞动益心”志愿者团队,服务学院文化心理工作。培养一批“舞动益心”志愿者,选择一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以勤工助学或志愿者的方式招募。让志愿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心理特殊时期的大学生日常情绪状态,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通过即兴舞蹈示范带动他们舞动起来,帮助他们体验到舞蹈确实具有心理治疗的功效,从而形成我院独特的文化艺术特色,在校园里推广适合大学生的广场舞团体。

5.结合社会资源,服务区域公益文化事业。打造优秀的“舞动益心”舞蹈团队,结合社会需求,把优秀舞蹈人员推荐到舞蹈机构进行兼职,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努力结合社会活动需求,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演出活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运用技能和团队合作服务区域文化交流活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特色及创新情况

1.符合学生的现实需求。舞蹈能更好地令人互动,符合大学生人际交往、获得亲密感的现实需求。

2.丰富的资源优势。我院具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优势,有心理学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舞蹈老师、辅导员等师资优势,还有标准化的舞蹈练功房。

3.活动形式多样化。时间灵活,形式多样,没有空间局限。

4.实践育人经验的积累。将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不针对某个具体人群,空间没有局限性,心随身体运动。疫情期间,可以在家里跳,也可以在户外跳。

五、“舞动益心”心理育人取得的成效

1.“舞动益心”团体辅导可以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和人际沟通,增强自信,激发潜能。

2“.舞动益心”成员参与表演的节目《点赞新时代》,受到河南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

3.“舞动益心”成员参演的舞蹈《赴》,代表学校在河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后经河南省推荐,又进入到国家级比赛。

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在高校开展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舞动疗法这种方式比较新颖,学生不了解,导致加入之前存在一定的心理疑惑和心理斗争:“舞动治疗是干什么的?”“我需要去跳舞吗?可是我不会跳舞”……这类问题经常听到,他们不了解这种心理辅导。

2.我院生源跨度广,地理差异就会凸显,习惯、性格的不同容易导致较远地区的学生内心产生孤独感;此外,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读大学时才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如何处理好寝室关系这个最基本的小团体,也是经常面临的问题。

3.舞動疗法目前还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技术,这方面的研究比其他心理辅导技术来说相对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二)解决措施

1.指导参与者个体参与舞蹈。首先,舞蹈动作的创设需要能引起参与者的兴趣,比如动作有幽默感,能够吸引参与者;其次,舞蹈动作要相对简单,易于模仿,易于舞动,使参与者的肢体得以舒展,情绪得以放松,这种放松与舒展会使参与者逐步打开身心,从而为解决心理问题提供有利条件。

2.指导参与者参与到“集体舞法”中,并能进行即兴创作。集体舞法中的舞蹈动作应简单易学,要注意引导参与者在放松自身的同时,意识到自己在参与集体舞蹈,注意与集体保持和谐;及时引导参与者变被动为主动,让参与治疗者自编舞蹈作品,为需要的群体进行表演,让他们充分感受自身的价值并能真正做到关爱他人,让他们学会多融入集体并找到归属感。

七、结语

舞蹈是一门受大学生欢迎的艺术,能够释放心理压力;舞蹈是本真的舞动,可以让人释放心灵,感悟人生。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真诚期待舞动团体心理辅导能在兄弟学院得以推广,在丰富舞蹈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拓宽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途径,也真诚期待舞动团体心理辅导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商丘工学院学生工作“一院一品”精品项目《“舞动益心”阳光育人工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JPXM05】

猜你喜欢

新模式
浅谈刑事现场勘查与图侦相结合的新模式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