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持久美篮染色法在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2021-01-10温苑章徐继威张彩云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门静脉三维重建肝功能

温苑章 徐继威 张彩云

摘要:目的:探讨对行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患者,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持久美篮染色法的价值。方法:选择60例采取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标记肝区,观察组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持久美篮染色法标记肝区,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1d、术后7d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总胆红素(TBIL)水平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持久美篮染色法辅助行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患者,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三维重建技术;持久美篮染色法;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肝功能;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及效果好的手术方式,该方式可在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确保剩余肝脏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功能化体积的最大化,获得良好康复效果[1]。肝叶、肝段间缺乏明确解剖标记并且变异度大,这样就使得现有精准解剖定位肝切除界面的方法往往难以满足肝切除操作的需求。持久美篮染色法采取门静脉注射美篮染色后结扎肝蒂的做法,不但能明确肝脏表面界限,而且可明确肝实质区肝段边界,明确肝切除界面,这样显著提高手术精准性[2]。本研究通过对比方式,探讨联合方式用于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有完整的資料及良好手术指征,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肝肾功能损伤及凝血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组资料如下: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2~75岁,平均(47.15±2.42)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4岁,平均(46.98±2.41)岁。两组性别及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患者术前均接受CT或者MRI检查,对门静脉、肝动脉及肝静脉进行三维重建,分割肝脏轮廓以计算肝体积,标记肝静脉与各分支,此外标注门静脉各支供血与体积。对照组根据术前三维重建检查标记结果,解剖打开肝门借助超声刀鞘外解剖并游离拟切除的肝段,电刀标记缺血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门静脉美篮染色法,主要是解剖第一肝门及目标肝段门静脉支,一次性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目标肝段门静脉注入美篮,美篮用量均是4ml左右,一次性给予后门静脉近端结扎处理,依据术中染色结果可适当补充美篮,依据染色范围明确肝切除范围。

1.3观察指标

术后1d、7d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检查,检查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总胆红素(TBIL),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

观察组在术后1d、7d的ALT与TBIL水平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胸腔积液,总发生率3.33%,观察组发生1例胸腔积液、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各组并发症均较轻。

3 讨论

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对于肝脏肿瘤以及结石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主要是该方式可在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保证剩余肝脏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而在手术中关键操作主要是精准界定肝脏切除界面[3]。常规方式是术前CT三维重建技术定位肝切除界面,采取该方式可提供直观的肝区与血管立体三维图像,提高术中寻找肝蒂的准确性,而对于一些隐匿病灶容易出现定位不清的问题[4]。持久美篮染色法通过注射美篮后结扎肝蒂,这样不但可明确肝脏表面界限,而且可确定肝实质区肝段边界,医师依据肝实质内染色范围确定肝切除界面,这样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并且染色后游离及切除肝脏,也可避免因挤压肝脏造成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1d、7d的肝功能指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提示联合方式的应用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对行腹腔镜下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的患者,通过三维重建技术结合持久美篮染色法可实现精准肝区定位,使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锟, 张中林, 刘权焰,等.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术中ICG荧光显像在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9, 8(3):226-229.

[2] 宋研, 禹亚彬, 祁付珍,等. 三维重建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中的运用[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8, 33(9):788-789.

[3] 王晓颖, 高强, 朱晓东,等. 腹腔镜超声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引导门静脉穿刺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在精准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中的应用[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8, 17(5):452-458.

[4] 牛小行, 魏晓明, 孙爱学,等. 持久美蓝染色法辅助精准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 13(3):189-193.

作者简介:温苑章,男,广东梅州,研究方向:肝胆胰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

基金号:梅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2018B013

猜你喜欢

门静脉三维重建肝功能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TACE联合TIPS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
门静脉高压症是什么?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品析“飞利浦公司”基于单目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专利
无人机影像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光编码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
640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在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