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病麻醉科手术中的临床风险分析

2021-01-10侯烁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5期
关键词:老年病

侯烁

摘要:目的:立足老年病,客观探究麻醉科手术中存在的临床风险。方法:选取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麻醉科手术的100名老年病患者作为探究对象,深度研究所有老年病患者的病例,并从患者的病理特征、麻醉办法、治疗成效等方面,分析麻醉科手术的临床风险。结果:据分析,老年病患者的麻醉手术均顺利完成,且89例实现优级麻醉,占89%;6例产生麻醉副反应,占比6%。结论:心脏、肺部等疾病问题和年龄问题是老年病麻醉科手术临床风险的关键成因。医务工作者必须采取科学专业的预防措施,提升老年病患的诊治成效。

关键词:临床风险;麻醉科手术;老年病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5--01

引言:

就老年病麻醉手术而言,风险的多样性是手术风险难以杜绝的关键因素。据调查,受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干扰,老年病患者普遍存在器官衰竭等问题,其麻醉手术的临床风险高于普通患者。因此,本院将选择100名接受麻醉手术的老年病患者,深度分析老年病患者接受麻醉手术的临床风险,论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麻醉科手術的100名老年病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其中男士48名,女性52名,其年龄在57-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76±7.56岁。在麻醉手术中,41名老年病患者需接受全身麻醉,30老年病患者需接受硬膜外麻醉与腰麻,16名老年病患者需接受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13名老年病患者需接受局麻或骶管麻醉。此外,参与此次研究的所有老年病患者知悉研究目标和过程,并自愿接受研究。

1.2方法

第一,术前客观评估患者的生理功能和身体机能衰退状况,明确认识患者的麻醉耐受性、病情等,客观预估风险几率和类型,并拟定针对性的应急策略和预防策略。第二,以生理功能影响弱、安全性高、麻醉功能好为准则,以患者的实际病情为依据,科学选择麻醉办法。若患者病情危急、身体素质差,可选择具备麻醉管理方便、镇痛、松懈肌肉、供氧充足的全麻,或兼具镇痛、松懈肌肉和麻醉药物使用量少、苏醒时间短、术后残留极低、麻醉安全度高的全麻复合膜外阻滞麻醉[1]。若患者病情较缓、耐受性较强,可选择肌肉松懈效果较强、操作简单、对身体系统影响较弱的硬膜外阻滞麻醉。此外,硬膜外阻滞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极易因阻滞平面过高,干扰正常呼吸和血压,因此,医务工作者必须依据患者病情,严谨选择麻醉方式。第三,老年病患者普遍器官功能衰退、储备功能降低、身体代谢能力弱,因此,医务工作者必须谨慎选择麻醉药物、控制药物剂量。相较于安定,咪唑安定具备可控性良好,术后复苏快,半衰期消除仅25h左右的优点;且药物剂量需依患者病况酌情降低,以成人剂量的30%-60%为佳,并记录患者的麻醉反应。第四,依据患者病情,安排完善的护理服务,全方位监控患者的恢复状况,确保其迅速恢复健康,并记录恢复状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老年病患者的麻醉成效:第一,差。患者痛感严重,手术无法有序开展;第二,良。术中患者稍具痛感,但不干扰手术的有序开展;第三,优。患者无痛感,手术成功完成。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副反应状况,诸如:烦躁等情绪、术后寒战、局部麻醉切口二期愈合等。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26.0软件分析此次探究过程中所有数据,并以标准差代表计量资料,借t验证;以(n,%)代表计数资料,借X2验证,且P<0.05时,研究结果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麻醉方式及其成效分信息:经术前评估,100名患者的麻醉手术均安全完成,其中优级麻醉89例,占比89%;存在副反应的6例,占比6%。第一,41名接受全麻醉的患者均为优级,无副反应;30接受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的患者中26例为优级,1例副反应;16名接受臂丛、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中13名优级,2例副反应;13名接受局麻或骶管麻醉的患者中9名优级,3例副反应。第二,6例副反应患者,2例为烦躁,3例为术后寒战,1例为局部麻醉切口2期愈合。

3.讨论

老年病即老年期所患、有关身体机能衰老的疾病,年龄增长是老年病发展的核心因素。就老年病麻醉手术临床风险而言,类型不同老年病的表现亦各不相同[2]。比如:血液系统疾病,若患者白蛋白较低,麻醉药物中毒概率极高;泌尿系统疾病:若患者的滤过、吸收、浓缩、稀释能力降低,将干扰其肾功能,甚至极易造成酸碱失衡;内分泌系统疾病,若患者胰岛功能失常,极易导致提问调节功能衰弱、血糖升高、从而使患者术中体温过低;神经系统疾病,若患者神经传导功能衰弱,将影响其麻醉药物敏感度,致使其自主神经兴奋性衰弱,麻醉应急反应激增;呼吸系统疾病:若患者肺功能衰弱,极易影响其储备功能和交换功能,从而在麻醉状态下引发呼吸抑制,引发诸多呼吸系统疾病;肝脏系统疾病,若患者的肝酶活性较低,极易影响其生物转化速度和麻醉药物消除速度,干扰麻醉苏醒,引发诸多不良反应;心血干疾病,老年病患者普遍具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疾病,其血管壁、心脏储备功能衰退,麻醉手术极易干扰其机体循环系统,引发心血管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医务工作者必须以老年病患者的疾病类型、生理状况、麻醉手术临床分线为出发点,完善预防工作,选择麻醉效果佳、安全度高、生理功能干扰弱的麻醉方式,取得最佳的手术成效。比如:麻醉科室可参考先进管理模式,构建风险管理小组,引领麻醉医务工作者明确工作权责,深刻认识麻醉风险之于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凭借专业培训,提高麻醉医生的风险预防能力;凭借系统监管,督促其积极践行风险防范规范和流程,及时解决麻醉手术中存在的临床防范,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度。医院可引进SpO2监测仪、无创血压计、全能麻醉剂等先进设备,并在老年病等特殊麻醉手术中,配备血气、血液浓度、体温监测等,以便实时监测患者状况,预防临床风险。

参考文献:

[1]党孝忠.基层医院老年病麻醉科手术中风险及防范措施[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11):25-26.

[2]罗慧君.老年病麻醉科手术中的临床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5):207+209.

猜你喜欢

老年病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Joseph F. Engelberger
老年病人麻醉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论医疗管理对老年病与保健关系
浅谈老年病
老年病诱发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疏导与精神护理
老年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问医“老年病科”
病友不宜空腹喝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