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策略探析

2021-01-10雷雨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翻译策略

摘要:随着我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大量的新词涌入到日常生活当中。汉语新词的正确翻译,对于传播中国当代社会文化,促进中西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研究汉语新词的翻译,论述了汉语新词的概念、产生途径,进而提出对汉语新词的五种基本翻译策略。

关键词:汉语新词;跨文化视角;翻译策略

1. 引言

语言承载着国家的文化和精神面貌,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著名的社会学家陈原认为:“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引起语言(特别是语汇)的变异;反之。语汇的变异也必然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化。”[1]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形象也日益突出。很多新事物、新思想迅速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语言的变化体现为新词、新语的产生。在国家政府重视外宣工作和跨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下,与时俱进的对外做好汉语新词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为了更好的与世界交流,对弘扬中国当代社会文化也有着重要意义。

2. 汉语新词的繁荣及其产生途径

汉语新词最初出现的时候大多由年轻人使用,并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等新词的影响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被媒体重视并采用,偶尔也会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使用,再后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随后逐渐成为网络词典和辞典中的新词目,赋予了新的内涵。汉语新词主要体现在新的表达、新的表述、新的内涵等层面,是自媒体时代下衍生的一个附属品,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主要产物。据徐鹏鹏、罗方雅统计,现代社会平均每天可产生三个新词语,[2]一年下来的汉语新词数便可达到上千个。

从汉语新词产生的途径看,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旧词新用:在汉语中原有词汇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新意义或改变词类形成新词。例如2013年,由于“三亚海天盛宴”事件,“绿茶”这个词在网络迅速走红,这里的“绿茶”便完全有别于其先前的既有含义,意为表面清纯,其实心机比谁都厉害的女人。

(2) 创造新词:指由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发新发现而创制的新词。比如:转基因食品、山寨、通识教育及高质量发展等。

(3)外来词:直接借用或者翻译自外来词汇是汉语新词数量扩充的又一重要渠道,比如:跑酷(Parkour音译)。拉力赛(rally的音兼义译)等。

(4)字母词: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单独由英文字母或者英文字母加汉字一起构成的词语。如:TFBoys、APP、G20峰会、打call等。

(5) 使用缩略语: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逐渐习惯用缩略词以提高其表达效率。比如:双标、社死、八荣八耻等。

(6)方言词语:有时候一些方言词语被广泛地使用传播,逐渐形成了新词。如:北京话中的“托儿”、“宰人”;粤方言中的“拍拖”、“买单”、“无厘头”,川方言中的“安逸”、“巴适”,湘方言中的“策”等。

3. 跨文化视角下的汉语新词翻译策略

20世纪60年代。跨文化交流研究首先在美国兴起和发展起来。韦努蒂认为:“Translation is the forcible replacement of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text with a text that will be intelligibl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reader.”[3]跨文化交流通常指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群体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群体所进行的交流,而中国文化中的特色新词翻译所涉及到的文化差异,根本上就是文化翻译。在翻译时译者要传达出中国社会的蓬勃发展,贴近其他种族对中国文化的求知心理,也要在翻译过程中注意其国外文化背景,认识到中英文间的词汇差异、用语差异及思维差异。这些都需要翻译工作者在当代跨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把握中国现有国情,并深入研究中外文化意境,在对外传播语言文化时不偏离语言感情,以忠于原文为前提,以受众为侧重点,融合双方语言文化之所长去诠释汉语新生词汇。

3.1 回译法

回译即翻译还原。在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一体化趋势的今天,一些汉语新词溯源起来本身就是舶来品,英译时若舍其原样而另去翻译,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这时只需回译到位即可。[4]上文所说的外来词如:博客(blog)、声纳(sonar)等便可直接回译。回译法是汉语新词诸多翻译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因为这些词是直接从英语记录到汉语词典中的。

3.2 音译法

音译指的是直接根据中文的发音用相同或者近似的汉语拼音作为英文书写形式的一种翻译方法。音译法一方面利于西方读者通过汉语读音更直地了解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利于促进西方读者的理解,避免歧义,从而实现中西文化交流互动。

比如在2008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时候,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就曾被译为friendlies,但很多西方人都不太能理解该翻译,于是最后来又改为“Fuwa”。又如在汉语中被广泛应用的“给力”,有网友将之译为“geilivable”,既译出了词意,又模仿了汉语读音。音译发作为一种较为成功的翻译方法,在网络及现实生活中已经普遍为人們所接受。[5]这样的例子还诸如功夫译作“Kungfu”,胡同译作“Hutong”等。

3.3 直译法

直译,并不是字对字的翻译。它所指的是在译文语言允许的条件下,原汁原味的翻译译本的意思;在译文中即可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又可采用原文的句子形式,如原文的句子结构或者修辞等。[6]一般来说,尽管语言不同,但是各国文化总有一些相通之处,此时使用直译的方法能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使源语和目的语一致。

例如,当下国内的网络用语“热搜”指的是搜索引擎带来最多流量的几个或者是几十个关键词。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有来自搜索引擎的反映一段时间内各界大事与流行话题的关键词。在英语文化中,热搜的概念和作用与汉语完全相同,因此我们便可采用直译的方法将其译为“top search”。再如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论述,这里将“高质量发展”直译为“high-quality development”,便能取得对等的效果。相类似的还有将“产业结构升级”直译为“upgrading of an industrial structure”等。

3.4 意译法

意译法指的是根据原语言的意思去诠释其意义,而不拘泥于文字和结构的限制。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一些汉语新词如果直译容易造成词义偏离、理解偏差,因此在翻译时适合采用意译法。这样更能够传达其所涵盖的文化特色亦可避免造成目的语读者的误解。

近几年国内女性观众的审美观在悄然改变,一些长相精致英俊、年龄偏小、不排斥撒娇卖萌的“小鲜肉”开始悄然走红。如果直接将小鲜肉译为little fresh meat容易让英文读音不知所云。百度百科将小鲜肉一词诠释为年龄在16~28岁之间的性格纯良,感情经历单纯,没有太多的情感经验,并且长相俊俏的男生。据此我们可以将其英译为“twink”(花美男)或者“young handsome boy”以便英文读者来理解。这样的翻译虽然形式上不对等,但在意义上与中文契合,体现了意译的优势。再如现在流行的一个新词“雷”原本是指自然现象,现今被引申为惊吓,令人恐怖的意思,可以意译为“shocking”而不是“thunder”。

3.5 阐释法

汉语新词大多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此这些词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表层指称意义的轉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2]为了更好地传达汉语新词的文化内涵,真正达到沟通思想、交流文化、传播信息的目的,一些情形下译者需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尽量保持词语原有形式和特色的基础上,或增加必要的背景,知识或补充缺损的语义内容,对汉语时政新词进行阐释性翻译,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要彻底抛弃原词的形式外壳,明确译出原意[6]。

例如“限娱令”我们可以这么来翻译:“China orders cutback on TV entertainment: China will limit the number of entertainment programs allowed to air on television, from match-making game shows to dance broadcasts”。 上述关于“限”这个词是在中国文化的特定背景下产生的,具有特定的国情和政策,因此在英文中并没有相应的对等词,只有通过给出详细阐释的方式尽可能将其语义准确的传递到译入语,从而较全面的把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的内涵表达出来,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再如“安居工程”一词可译为:“Comfortable Housing Project: for low income urban residents”。阐释性的翻译其目的不仅是要传递语言信息,还要传递背景信息,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和译者的自主性。

4. 结语

随着我国对汉英翻译工作的日益重视,中国特色的汉语新词研究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整体上还缺乏一个完善的体系对网络新词的翻译进行系统研究和分门别类,这都需要我们去继续关注和探讨。总之,在今天这样一个不断缩小的世界中,从跨文化的视角来思考网络新词的翻译问题,尽可能地减少跨文化误解,借由汉语新词恰当的译入向世界展现新时代面貌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以推动中西之间的交流和互通,是每一个翻译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1.

[2] 徐鹏鹏,罗方雅.近年来的新词新语考察[J].语言应用研究,2009(27):64.

[3] 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5:18.

[4] 龚爱华.汉语新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83.

[5] 南洋.浅析汉语新词的翻译策略[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117.

[6] 陈琼.汉语新词英译策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90.

[7] 金其斌.英汉语新词研究与翻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6.

[8] 陈宏薇.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32.

作者简介:雷雨(1981- ),男,湖南长沙人,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英语笔译研究。

猜你喜欢

跨文化视角翻译策略
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国文学作品鉴赏和翻译探讨
关于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菜名英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图腾文化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