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2021-01-10于文艳
于文艳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本单元要求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简要复述的能力。这篇小古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借助多媒體课件、学生讨论交流、朗读感受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已接触过文言文,通过跟着老师的朗读等训练,对如何读好文言文句中的停顿,已有了一定的感悟,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好句中词与词之间的语意停顿,可以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文言文的意思,引导学生正确读好语意的停顿。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词。
2、正确、流利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知道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李,此必苦李”,从而感悟王戎善于思考,面对事情冷静推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通过单元导语,引出古代故事
2、导入本单元第一个小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顺势强调:戎的笔顺
3、解释题目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读出节奏。
1、自由读文言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好语速。
(2)注意正确停顿。
(3)重点指出多音字“折”的读音
2、指名读,全班学生评价。
3、齐读课文
4、随文识字,指名教读.
5、形近字区分,巩固生字。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读出韵味。
师:王戎做了什么智慧之举呢?
1、逐句朗读,理解。
(1)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A、理解:尝、诸的意思
B、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诸位老师”怎么说?
C、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_________.(学生尝试填空)
D、练读,体会王戎和孩子们自由自在玩耍的快乐。
(2)、出示第二句。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A、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B、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学生尝试描述李树的样子,在描述中体会“多子折枝”的意思。结合插图理解(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生回答)
C、理解“竞走”,结合图片理解“竞”与“走”的意思。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又会怎样做?用词语概括“争先恐后”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练读)
D、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理解“唯”的意思)
E、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F、指几名同学演一演.
(3)、出示第三句。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A、指名读,如果你在场,会怎样问王戎呢?
B.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
C.理解此句意思。
(4).出示第四句。
取之,信然。
A.小伙伴们开始信不信王戎的话?后来为什么又信了呢?
B.谁取之?(用补充的方法说一说)
C.理解该句意思。
(5).联系上下文理解“之”的意思?
A.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二竞走取之.( )
B.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C.取之,信然。( )
四、学生尝试说一说故事大意。
五、通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1.有滋有味地朗读这则小古文,加进去你的理解,做到音断气不断,音断情不断。比赛读。
2.指名读。师适当指导,适时评价。
3、集体读。
六、熟读成诵
师:指导背诵,理解了文意,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那么谁能把它背下来。
1.试背短文。(以填空的形式试背)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七、练习讲故事。
1、同桌试讲。
2、指名讲一讲。全班评议
八、抓重点句子,感悟人物品质。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多子,此必苦李”?
2、比较“看路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与王戎的不同反应。
3、小结,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机板书:善于观察 缜密思考
用文言文夸一夸:取之,信然。众人不禁叹曰:
王戎真乃___________ 也!
九、配乐朗读文言文
十、拓展延伸,深化主题,激发欲望
1、展示古代故事的古文
2、出示《世说新语》。
简介:这里面记载的都是名人轶事,虽然已经数年,但里面的故事依然鲜活生动,很值得去读。
十一、布置作业:
1.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
2.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唯戎不动
↓
善于观察、缜密思考